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鋼橋梁正交異性板翻身裝置及翻身方法,含有翻轉臺座、旋轉機構、液壓卡固系統、電機傳動系統、間距調整定位軌道;兩個相互獨立的翻轉臺座根據正交異性板的長度調整兩個翻轉臺座之間的距離,通過銷釘將翻轉臺座與間距調整定位軌道固定,翻轉臺座中部橫梁上安裝旋轉機構,并在旋轉機構上設置液壓卡固系統,電機傳動系統位于翻轉臺座上且電機傳動系統驅動旋轉機構翻轉。優點:一是突破了正交異性板傳統吊裝翻身的局限,采用自動旋轉式翻身方案,降低了勞動強度、且安全可靠;二是避免了正交異性板母材在翻身過程中的損傷,提高了鋼橋梁的制造質量;三是翻身過程占用空間較小,僅為正交異性板的水平投影范圍,節約了生產場地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鋼橋梁正交異性板翻身裝置及翻身方法,屬于鋼橋梁制造領域。
技術介紹
自正交異性板應用于鋼橋梁以來,翻身作為正交異性板制造的一項關鍵環節,始終難以擺脫起重設備吊裝翻身的傳統。目前鋼橋梁制造中多采用起重設備配合L形吊具吊裝翻身,該方案適用于箱型構件翻身,無法應用于正交異性板的片狀類結構件。采用傳統起重設備吊裝翻身時,由于構件自重較大,導致正交異性板在卡具處產生Imm 3mm深的壓痕,約為母材厚度的6% 19%,嚴重影響了鋼橋梁的整體質量,在建的大型鋼橋梁均對吊具夾痕修復做了明確的規定。目前某些大型鋼橋梁已提出“車間化”的生產方式,而采用起重 設備吊裝翻身占用空間過大,約為正交異性板水平投影面積的3倍以上,使車間有效的使用空間得不到充分利用,且翻身全過程需要起重設備配合。由于正交異性板吊裝翻身在空中進行,給正常的生產帶來了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設計目的避免
技術介紹
中的不足之處,設計一種研發鋼橋梁正交異性板新型翻身裝置,以實現正交異性板母材無損傷、高效安全翻身的鋼橋梁正交異性板翻身裝置及翻身方法。設計方案為了實現上述設計目的。本專利技術在結構設計上,由翻轉臺座、旋轉機構、液壓卡固系統、電機傳動系統、間距調整定位軌道組成。制作2個相互獨立的翻轉臺座,根據正交異性板的長度調整兩個翻轉臺座之間的距離,通過銷釘將翻轉臺座與軌道固定,在臺座中部橫梁上安裝旋轉機構,并在旋轉機構上設置液壓卡固系統。其工作原理將正交異性板兩短邊卡固與旋轉機構形成一體,再利用電機帶動臺座上的旋轉機構,實現正交異性板180。翻身。技術方案I :一種鋼橋梁正交異性板翻身裝置,含有翻轉臺座、旋轉機構、液壓卡固系統、電機傳動系統、間距調整定位軌道;兩個相互獨立的翻轉臺座根據正交異性板的長度調整兩個翻轉臺座之間的距離,通過銷釘將翻轉臺座與間距調整定位軌道固定,翻轉臺座中部橫梁上安裝旋轉機構,并在旋轉機構上設置液壓卡固系統,電機傳動系統位于翻轉臺座上且電機傳動系統驅動旋轉機構翻轉。技術方案2 : —種鋼橋梁正交異性板翻身裝置的翻身方法,第I步通過1-5間距調整定位軌道,調整兩個翻身裝置的間距,使其滿足正交異性板的長度要求,并進行定位固定;第2步通過液壓控制系統,調整圖I中l_3a卡固件的角度,以不影響正交異性板的吊裝為原則,圖I中l_3b卡固件保持水平狀態;第3步通過起重設備將正交異性板放置于翻身裝置上,通過液壓系統將其與旋轉機構卡固,如圖3中狀態I ;第4步啟動電機系統,使得旋轉機構緩慢旋轉如圖3中狀態2 ;第5步旋轉180°后關閉電源,并啟動自鎖功能;第6步通過液壓控制系統,開啟圖I中l_3b卡固件;第7步利用起重設備將正交異性板吊運出翻身裝置,完成正交異性板翻身過程。本專利技術與
技術介紹
相比,一是突破了正交異性板傳統吊裝翻身的局限,采用自動旋轉式翻身方案,降低了勞動強度、且安全可靠;二是避免了正交異性板母材在翻身過程中的損傷,提高了鋼橋梁的制造質量;三是翻身過程占用空間較小,僅為正交異性板的水平投影范圍,節約了生產場地;四是通過調整翻身裝置的間距,可適用于不同長度的鋼橋梁正交異性板。附圖說明圖I為單臺翻身裝置的外觀效果圖,1-1表示翻轉臺座,1-2表示旋轉機構,l_3a和l_3b表不液壓卡固系統,1-4表不電機傳動系統,1-5間距調整定位軌道。圖2-1是圖I中狀態I示意圖。圖2-2是圖I中狀態2示意圖。圖2-3是圖I中狀態3示意圖。上述三種狀態分別為正交異性板翻身過程的不同狀態。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參照附圖I。一種鋼橋梁正交異性板翻身裝置,含有翻轉臺座1-1、旋轉機構1-2、液壓卡固系統l-3a和l-3b、電機傳動系統1_4、間距調整定位軌道1_5 ;兩個相互獨立的翻轉臺座1-1根據正交異性板的長度調整兩個翻轉臺座之間的距離,通過銷釘將翻轉臺座1-1與間距調整定位軌道1-5固定,翻轉臺座1-1中部橫梁上安裝旋轉機構1-2,并在旋轉機構1-2上設置液壓卡固系統l_3a和l-3b,電機傳動系統1_4位于翻轉臺座1_1上且電機傳動系統1-4驅動旋轉機構1-2翻轉。實施例2 :參照附圖2-1至圖2-3。圖2_1中狀態I是將制作完成正交異性板放置在翻身裝置的示意圖,狀態2-2為翻轉過程的示意圖,狀態2-3為翻轉180°的示意圖。其鋼橋梁正交異性板翻身裝置的翻身方法 第I步通過1-5間距調整定位軌道,調整兩個翻身裝置的間距,使其滿足正交異性板的長度要求,并進行定位固定; 第2步通過液壓控制系統,調整圖I中l_3a卡固件的角度,以不影響正交異性板的吊裝為原則,圖I中l_3b卡固件保持水平狀態; 第3步通過起重設備將正交異性板放置于翻身裝置上,通過液壓系統將其與旋轉機構卡固,如圖3中狀態I ; 第4步啟動電機系統,使得旋轉機構緩慢旋轉如圖3中狀態2 ; 第5步旋轉180°后關閉電源,并啟動自鎖功能; 弟6步通過液壓控制系統,開啟圖I中l_3b卡固件。第7步利用起重設備將正交異性板吊運出翻身裝置,完成正交異性板翻身過程。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雖然對本專利技術的設計思路作了比較詳細的文字描述,但是這些文字描述,只是對本專利技術設計思路的簡單文字描述,而不是對本專利技術設計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專利技術設計思路的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鋼橋梁正交異性板翻身裝置,其特征是含有翻轉臺座(1-1 )、旋轉機構(1-2)、液壓卡固系統(l_3a)和(l_3b)、電機傳動系統(1-4)、間距調整定位軌道(1_5);兩個相互獨立的翻轉臺座(ι-i)根據正交異性板的長度調整兩個翻轉臺座之間的距離,通過銷釘將翻轉臺座(1-1)與間距調整定位軌道(1-5)固定,翻轉臺座(1-1)中部橫梁上安裝旋轉機構(1-2),并在旋轉機構(1-2)上設置液壓卡固系統(l-3a)和(l_3b),電機傳動系統(1_4)位于翻轉臺座(1-1)上且電機傳動系統(1-4)驅動旋轉機構(1-2)翻轉。2.一種鋼橋梁正交異性板翻身裝置的翻身方法,其特征是 第I步通過1-5間距調整定位軌道,調整兩個翻身裝置的間距,使其滿足正交異性板的長度要求,并進行定位固定; 第2步通過液壓控制系統,調整圖I中l_3a卡固件的角度,以不影響正交異性板的吊裝為原則,圖I中l_3b卡固件保持水平狀態; 第3步通過起重設備將正交異性板放置于翻身裝置上,通過液壓系統將其與旋轉機構卡固,如圖3中狀態I ; 第4步啟動電機系統,使得旋轉機構緩慢旋轉如圖3中狀態2 ; 第5步旋轉180°后關閉電源,并啟動自鎖功能; 弟6步通過液壓控制系統,開啟圖I中l_3b卡固件; 第7步利用起重設備將正交異性板吊運出翻身裝置,完成正交異性板翻身過程。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鋼橋梁正交異性板翻身裝置及翻身方法,含有翻轉臺座、旋轉機構、液壓卡固系統、電機傳動系統、間距調整定位軌道;兩個相互獨立的翻轉臺座根據正交異性板的長度調整兩個翻轉臺座之間的距離,通過銷釘將翻轉臺座與間距調整定位軌道固定,翻轉臺座中部橫梁上安裝旋轉機構,并在旋轉機構上設置液壓卡固系統,電機傳動系統位于翻轉臺座上且電機傳動系統驅動旋轉機構翻轉。優點一是突破了正交異性板傳統吊裝翻身的局限,采用自動旋轉式翻身方案,降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橋梁正交異性板翻身裝置,其特征是含有翻轉臺座(1?1)、旋轉機構(1?2)、液壓卡固系統(1?3a)和(1?3b)、電機傳動系統(1?4)、間距調整定位軌道(1?5);兩個相互獨立的翻轉臺座(1?1)根據正交異性板的長度調整兩個翻轉臺座之間的距離,通過銷釘將翻轉臺座(1?1)與間距調整定位軌道(1?5)固定,翻轉臺座(1?1)中部橫梁上安裝旋轉機構(1?2),并在旋轉機構(1?2)上設置液壓卡固系統(1?3a)和(1?3b),電機傳動系統(1?4)位于翻轉臺座(1?1)上且電機傳動系統(1?4)驅動旋轉機構(1?2)翻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治國,李軍平,朱新華,車平,郭芳,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