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無醛固色劑,由二乙烯三胺(AE)、環氧氯丙烷(EP)、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配制而成,其單體摩爾比為2∶2∶1,并以水為溶劑,得到反應物固含量10%。制備的固色劑在生產和使用中不產生甲醛類物質,固色處理后的被染織物也不會釋放甲醛,能有效提高棉織物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濕摩擦牢度,得到高品質的固色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固色劑,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的無甲醛固色劑。
技術介紹
紡織行業是我國的傳統行業,也是關系到國民生活的重要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染整技術得到了顯著提高。同時由于國際紡織貿易的擴大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環保意識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紡織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我國加入WTO以及紡織品出口配額的逐步取消,出口紡織品不僅需要更高檔次和高附加值,而且還應符合綠色環保要求和生態指標,這樣才能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在紡織印染加工中所使用的助劑必須不能含有重金屬離子和游離甲醛,這就要求開發應用符合環保要求的綠色產品。棉紡織品由于具有優異的吸濕性和舒適性,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 泛。棉紡織品進行染色時所用的染料主要有活性、直接、還原、硫化等幾種類型。在這些染料中,活性染料因具有色譜齊全,色澤鮮艷,價格適宜,使用方便等諸多優點,已成為棉織物染色時使用最多的染料。由于活性染料分子結構中含有磺酸基、羧酸基等親水性集團,染深色時往往會發生因濃度過高而其固著的染料量有限,使被染織物上存在大量的未固著染料,導致染色牢度不合格,濕處理牢度差。為了解決活性染料染棉織物后濕摩擦牢度較差的問題,使用固色劑來提高棉織物的色牢度就成為一種有效途徑。傳統的固色劑Y雖然能夠有效地提高棉織物的色牢度,但由于甲醛的含量偏高,危害人體健康和環境,現正逐漸被禁止使用。當前無醛固色劑已在棉織物活性染料染色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無甲醛固色劑在公開的專利文獻中也時有報道,如申請號為01119412、名稱為環保型固色劑的專利申請,該環保型固色劑由甲殼素、高效滲透劑0P-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水組成;專利號為03114001.7的專利公開了一種二乙烯三胺和環氧氯丙烷制成的無甲醛固色劑;申請號為200610096042. 5的專利申請又公開了一種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焦亞硫酸鈉和二乙烯三胺、環氧氯丙烷制成的無甲醛固色劑等等,但固色牢度特別是濕摩擦牢度還不夠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有效提高棉織物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濕摩擦牢度的無醛固色劑。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是采用如下方案來實現的該固色劑由二乙烯三胺(AE)、環氧氯丙烷(EP)、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配制而成,其配制工藝步驟如下a)取一定量水和二乙烯三胺(AE)加入反應器中,攪拌;b)滴加環氧氯丙烷(EP),控制溫度在40 50°C ;c)反應1-2小時后,測試反應溶液的PH值,若為堿性,則用冰醋酸調節為弱酸性;d)滴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控制溫度在60 80°C ; e)反應2 4小時后測試反應溶液的PH值并用試劑將體系溶液調節為中性或者弱堿性,合格后冷卻至室溫,出料即得成品。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二乙烯三胺、環氧氯丙烷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單體摩爾比為2:2:1。本專利技術制備的固色劑,以水為溶劑,固含量10%。采用上述方法制備的固色劑,能得到高品質的固色效果。該專利技術制備的固色劑在生產和使用中不產生甲醛類物質,固色處理后的被染織物也不會釋放甲醛。本專利技術的無甲醛固色劑屬于交聯反應型固色劑,其分子中有一定數量的季銨鹽或叔銨鹽。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為高純度、聚合級、季胺鹽、高電荷密度的陽離子單體,結構中含有烯基雙鍵,可以通過各種聚合反應,形成線性均聚物和各種共聚物,在紡織染整助劑中可作為優越的無醛固色劑,且對皮膚刺激性小、低毒,而而本專利技術中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的引入能加強固色劑的陽荷性,提高固色效果。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按一定量水和二乙烯三胺(AE)加入反應容器中,邊攪拌邊升溫至50°C,滴加環氧氯丙烷(EP),滴加完畢后繼續反應2小時,得到反應溶液的PH值為8,用冰醋酸調節為6后繼續加熱升溫至70°C,滴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滴加完畢后反應4小時,得到反應溶液的PH值為7. 5,冷卻至室溫,出料即得成品。反應中各物料按以下比例進行投料,二乙烯三胺、環氧氯丙烷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單體摩爾比為2 2 1,制備的固色劑的固含量為10%。實施例2按一定量水和二乙烯三胺(AE)加入反應容器中,邊攪拌邊升溫至40°C,滴加環氧氯丙烷(EP),滴加完畢后繼續反應2小時,得到反應溶液的PH值為6. 5,繼續加熱升溫至80°C,滴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滴加完畢后反應2小時,得到反應溶液的PH值為7.0,冷卻至室溫,出料即得成品。反應中各物料按以下比例進行投料,二乙烯三胺、環氧氯丙烷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單體摩爾比為2 2 1,制備的固色劑的固含量為10%。實施例3按一定量水和二乙烯三胺(AE)加入反應容器中,邊攪拌邊升溫至45°C,滴加環氧氯丙烷(EP),滴加完畢后繼續反應I小時,得到反應溶液的PH值為8,用冰醋酸調節為6后繼續加熱升溫至60°C,滴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滴加完畢后反應4小時,得到反應溶液的PH值為7. 5,冷卻至室溫,出料即得成品。反應中各物料按以下比例進行投料,二乙烯三胺、環氧氯丙烷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單體摩爾比為2 2 1,制備的固色劑的固含量為10%。實施例4按一定量水和二乙烯三胺(AE)加入反應容器中,邊攪拌邊升溫至50°C,滴加環氧氯丙烷(EP),滴加完畢后繼續反應I小時,得到反應溶液的PH值為6. 5,繼續加熱升溫至80°C,滴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滴加完畢后反應4小時,得到反應溶液的PH值為6. 5,用稀堿液調節為7. 5后冷卻至室溫,出料即得成品。反應中各物料按以下比例進行投料,二乙烯三胺、環氧氯丙烷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單體摩爾比為2:2: 1,制備的固色劑的固含量為10%。采用上述制造工藝的固色劑按GB3920-83紡織品耐摩擦色牢度試驗方法進行應用測試,測試中使用的活性染料為大紅3BS,結果如下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無醛固色劑,其特征在于由二乙烯三胺(AE)、環氧氯丙烷(EP)、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配制而成,其配制工藝步驟如下 a)取一定量水和二乙烯三胺(AE)加入反應器中,攪拌; b)滴加環氧氯丙烷(EP),控制溫度在40 50°C; c)反應1-2小時后,測試反應溶液的PH值,若為堿性,則用冰醋酸調節為弱酸性; d)滴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控制溫度在60 80°C; e)反應2 4小時后測試反應溶液的PH值并用試劑將體系溶液調節為中性或者弱堿性,合格后冷卻至室溫,出料即得成品。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其特征在于采用的二乙烯三胺、環氧氯丙烷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單體摩爾比為2 : 2 : I。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其特征在于制備的固色劑,以水為溶劑,固含量10%。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無醛固色劑,由二乙烯三胺(AE)、環氧氯丙烷(EP)、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配制而成,其單體摩爾比為2∶2∶1,并以水為溶劑,得到反應物固含量10%。制備的固色劑在生產和使用中不產生甲醛類物質,固色處理后的被染織物也不會釋放甲醛,能有效提高棉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無醛固色劑,其特征在于:由二乙烯三胺(AE)、環氧氯丙烷(EP)、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配制而成,其配制工藝步驟如下:a)取一定量水和二乙烯三胺(AE)加入反應器中,攪拌;b)滴加環氧氯丙烷(EP),控制溫度在40~50℃;c)反應1?2小時后,測試反應溶液的PH值,若為堿性,則用冰醋酸調節為弱酸性;d)滴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DMDAAC),控制溫度在60~80℃;e)反應2~4小時后測試反應溶液的PH值并用試劑將體系溶液調節為中性或者弱堿性,合格后冷卻至室溫,出料即得成品。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海翔,
申請(專利權)人:楊海翔,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