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支撐鋼柱的吊裝方法及結構。該方法包括吊裝前的準備,吊裝和調校。本發明專利技術在吊裝過程中,塔吊的吊鉤與鋼索之間通過平衡裝置與支撐鋼柱上焊接的吊裝梁連接,可保證在吊裝過程中支撐鋼柱保持基本垂直,然后將支撐鋼柱重量的30-40%載荷垂直坐落在基礎鋼柱頂面;在不松鉤的情況下通過和攬風板連接的攬風繩對支撐鋼柱的垂直度進行初步調整,并在支撐鋼柱底部通過千斤頂對位置和垂直度進行微調。邊調節邊觀測,然后先用連接板和螺栓進行固定,然后再進行焊接,以確保安裝精度和施工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支撐鋼柱的吊裝方法及結構,屬于鋼框架建筑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風格和結構不斷創新,建筑施工的難度和復雜性也不斷增高,特別是一些新興高層建筑,在外觀上推陳出新,如上海鋼鐵交易大廈的建筑結構為內筒外框式,中間為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外圍是蜂窩網格柱結構鋼框架。蜂窩網格柱鋼結構的安裝屬首例復雜的鋼結構施工工藝,鋼構件的加工和安裝精度要求高,如采用常規的吊裝方法很難確保安裝精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支撐鋼柱的吊裝方法及結構。以提高核心筒外圍蜂窩網格柱鋼框架的安裝精度,以確保施工質量,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 支撐鋼柱的吊裝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實施 ①、在基礎鋼柱頂面加工定位凸臺;并在基礎鋼柱的四個側面標記中心線和基準標高;然后在基礎鋼柱上部相對的兩個側面焊接臨時固定板; ②、在支撐鋼柱底部的四個側面加工焊接坡口;并在支撐鋼柱的四個側面標記中心線和校正標高;在支撐鋼柱底部焊接臨時固定板,支撐鋼柱上臨時固定板的位置與基礎鋼柱上臨時固定板的位置相對應;在支撐鋼柱頂部的四個側面焊接吊裝梁和攬風板,然后將四根攬風繩栓在攬風板上; ③、在塔吊吊鉤上安裝平衡裝置,平衡裝置上設有兩個互為垂直的滑輪,兩個滑輪上分別設有鋼索,兩根鋼索兩端分別與支撐鋼柱上相對的兩個吊裝梁連接; ④、起動塔吊將支撐鋼柱吊起,采用單機回轉法將支撐鋼柱重量的30-40%載荷垂直坐落在基礎鋼柱頂面; ⑤、在塔吊不松鉤的狀態下,通過栓在支撐鋼柱頂部攬風板上的四根攬風繩對支撐鋼柱的垂直度進行粗調;調整過程用兩臺經緯儀在支撐鋼柱縱橫兩個軸線上同時對支撐鋼柱的垂直度進行觀測,調整完畢后與地面上的錨固桿固定; ⑥、在塔吊不松鉤的狀態下,對支撐鋼柱底部進行校正,校正包括位置校正和垂直度精調;位置校正是使支撐鋼柱四個側面的中心線與基礎鋼柱上四個側面的中心線對齊; ⑦、通過設在地面的水準儀利用設在基礎鋼柱底部以上I米處的基準標高校核支撐鋼柱上的校正標聞; ⑧、用連接板和螺栓將支撐鋼柱和基礎鋼柱上的臨時固定板連接在一起;⑨、在未設臨時固定板的支撐鋼柱的焊接坡口和基礎鋼柱之間的焊口內堆滿焊料; ⑩、拆除連接板和螺栓并用切割機切除支撐鋼柱和基礎鋼柱上的臨時固定板;然后在切除臨時固定板的兩面的焊口內堆滿焊料;最后將塔吊完全卸載,拆除鋼索和攬風繩。前述支撐鋼柱的吊裝方法中,所述步驟②中的支撐鋼柱上設有臨時爬梯,在步驟⑩中可以通過爬梯拆除支撐鋼柱頂部的鋼索和攬風繩。前述支撐鋼柱的吊裝方法中,所述步驟⑥中位置校正是在基礎鋼柱上臨時焊接一個L形槽鋼架,在L形槽鋼架上固定一個或兩個千斤頂,通過千斤頂將支撐鋼柱推正。前述支撐鋼柱的吊裝方法中,所述步驟⑥中垂直度精調是在基礎鋼柱和支撐鋼柱相對的兩側分別焊接臨時槽鋼,在基礎鋼柱與支撐鋼柱的臨時槽鋼之間通過千斤頂進行調整。按照前述吊裝方法形成的吊裝結構,包括固定在地基上的基礎鋼柱、待吊裝的支撐鋼柱和平衡裝置;其特征在于基礎鋼柱頂面設有定位凸臺;基礎鋼柱的四個側面設有中心線、基準標高;基礎鋼柱上部相對的兩個側面設有臨時固定板;支撐鋼柱的四個側面設有中心線和校正標高;支撐鋼柱底部設有臨時固定板,支撐鋼柱頂部的四個側面設有吊裝梁和攬風板;吊裝梁經鋼索和平衡裝置與塔吊上的吊鉤連接。前述結構中,所述支撐鋼柱底部的四個側面加工焊接坡口。前述結構中,所述攬風板經攬風繩與地面上的錨固桿連接。前述結構中,所述支撐鋼柱上臨時固定板的位置與基礎鋼柱上臨時固定板的位置相對應;并經連接板和螺栓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在吊裝過程中,塔吊的吊鉤與鋼索之間通過平衡裝置與支撐鋼柱上焊接的吊裝梁連接,可保證在吊裝過程中支撐鋼柱保持基本垂直,然后將支撐鋼柱重量的30-40%載荷垂直坐落在基礎鋼柱頂面;在不松鉤的情況下通過和攬風板連接的攬風繩對支撐鋼柱的垂直度進行初步調整,并在支撐鋼柱底部通過千斤頂對位置和垂直度進行微調。邊調節邊觀測,然后先用連接板和螺栓進行固定,然后再進行焊接,以確保安裝精度和施工質量。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示意 圖2是吊裝前對基礎鋼柱的準備示意 圖3是吊裝前對支撐鋼柱的準備示意 圖4是平衡裝置的結構示意 圖5是用千斤頂調節支撐鋼柱的位置示意 圖6是用千斤頂調節支撐鋼柱垂直度的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記為I-基礎鋼柱、2-定位凸臺、3-中心線、4-基準標高、5-臨時固定板、6-支撐鋼柱、7-焊接坡口、8_校正標聞、9-吊裝梁、10-攬風板、11-攬風繩、12-吊鉤、13-平衡裝置、14-滑輪、15-鋼索、16 -經緯儀、17-軸線、18-錨固桿、19-水準儀、20-連接板、21-螺栓、22-爬梯、23-L形槽鋼架、24-千斤頂、25-臨時槽鋼。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任何限制。實施例。支撐鋼柱的吊裝方法,如圖I所示,該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實施①、在基礎鋼柱I頂面加工定位凸臺2;并在基礎鋼柱I的四個側面標記中心線3和基準標高4 ;然后在基礎鋼柱I上部相對的兩個側面焊接臨時固定板5 ;(見圖2) ②、在支撐鋼柱6底部的四個側面加工焊接坡口7 ;并在支撐鋼柱6的四個側面標記中心線3和校正標高8 ;在支撐鋼柱6底部焊接臨時固定板5,支撐鋼柱6上臨時固定板5的位置與基礎鋼柱I上臨時固定板5的位置相對應;在支撐鋼柱6頂部的四個側面焊接吊裝梁9和攬風板10,然后將四根攬風繩11栓在攬風板10上;支撐鋼柱6上設有臨時爬梯22。(見圖3) ③、在塔吊吊鉤12上安裝平衡裝置13,平衡裝置13上設有兩個互為垂直的滑輪14,兩個滑輪14上分別設有鋼索15,兩根鋼索15兩端分別與支撐鋼柱6上相對的兩個吊裝梁9連接;(見圖4) ④、起動塔吊將支撐鋼柱6吊起,采用單機回轉法將支撐鋼柱6重量的30-40%載荷垂 直坐落在基礎鋼柱I頂面; ⑤、在塔吊不松鉤的狀態下,通過栓在支撐鋼柱6頂部攬風板10上的四根攬風繩11對支撐鋼柱6的垂直度進行粗調;調整過程用兩臺經緯儀16在支撐鋼柱縱橫兩個軸線17上同時對支撐鋼柱6的垂直度進行觀測,調整完畢后與地面上的錨固桿18固定; ⑥、在塔吊不松鉤的狀態下,對支撐鋼柱6底部進行校正,校正包括位置校正和垂直度精調;位置校正如圖5所示,是在基礎鋼柱I上臨時焊接一個L形槽鋼架23,在L形槽鋼架23上固定一個或兩個千斤頂24,通過千斤頂24將支撐鋼柱6推正,使支撐鋼柱6四個側面的中心線3與基礎鋼柱I上四個側面的中心線3對齊;垂直度精調如圖6所示,是在基礎鋼柱I和支撐鋼柱6相對的兩側分別焊接臨時槽鋼25,在基礎鋼柱I與支撐鋼柱6的臨時槽鋼25之間通過千斤頂24進行調整。⑦、通過設在地面的水準儀19利用設在基礎鋼柱I底部以上I米處的基準標高4校核支撐鋼柱6上的校正標高8 ; ⑧、用連接板20和螺栓21將支撐鋼柱6和基礎鋼柱I上的臨時固定板5連接在一起; ⑨、在未設臨時固定板5的支撐鋼柱6的焊接坡口7和基礎鋼柱I之間的焊口內堆滿焊料; ⑩、拆除連接板20和螺栓21并用切割機切除支撐鋼柱6和基礎鋼柱I上的臨時固定板5;然后在切除臨時固定板5的兩面的焊口內堆滿焊料;最后將塔吊完全卸載,通過爬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支撐鋼柱的吊裝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實施:①、在基礎鋼柱頂面加工定位凸臺;并在基礎鋼柱的四個側面標記中心線和基準標高;然后在基礎鋼柱上部相對的兩個側面焊接臨時固定板;②、在支撐鋼柱底部的四個側面加工焊接坡口;并在支撐鋼柱的四個側面標記中心線和校正標高;在支撐鋼柱底部焊接臨時固定板,支撐鋼柱上臨時固定板的位置與基礎鋼柱上臨時固定板的位置相對應;在支撐鋼柱頂部的四個側面焊接吊裝梁和攬風板,然后將四根攬風繩栓在攬風板上;③、在塔吊吊鉤上安裝平衡裝置,平衡裝置上設有兩個互為垂直的滑輪,兩個滑輪上分別設有鋼索,兩根鋼索兩端分別與支撐鋼柱上相對的兩個吊裝梁連接;?④、起動塔吊將支撐鋼柱吊起,采用單機回轉法將支撐鋼柱重量的30?40%載荷垂直坐落在基礎鋼柱頂面;?⑤、在塔吊不松鉤的狀態下,通過栓在支撐鋼柱頂部攬風板上的四根攬風繩對支撐鋼柱的垂直度進行粗調;調整過程用兩臺經緯儀在支撐鋼柱縱橫兩個軸線上同時對支撐鋼柱的垂直度進行觀測,調整完畢后與地面上的錨固桿固定;?⑥、在塔吊不松鉤的狀態下,對支撐鋼柱底部進行校正,校正包括位置校正和垂直度精調;位置校正是使支撐鋼柱四個側面的中心線與基礎鋼柱上四個側面的中心線對齊;⑦、通過設在地面的水準儀利用設在基礎鋼柱底部以上1米處的基準標高校核支撐鋼柱上的校正標高;⑧、用連接板和螺栓將支撐鋼柱和基礎鋼柱上的臨時固定板連接在一起;⑨、在未設臨時固定板的支撐鋼柱的焊接坡口和基礎鋼柱之間的焊口內堆滿焊料;⑩、拆除連接板和螺栓并用切割機切除支撐鋼柱和基礎鋼柱上的臨時固定板;然后在切除臨時固定板的兩面的焊口內堆滿焊料;最后將塔吊完全卸載,拆除鋼索和攬風繩。...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龍敏健,陳靜,曹宇,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