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風機罩和空氣調節裝置,能夠防止手等侵入風機罩的且降低出風阻力。風機罩(60)通過在多個橫向粗徑線材(70)和多個縱向粗徑線材(80)上交叉多個縱向細徑線材(90)和橫向細徑線材(91)而形成,并且在橫向粗徑線材(70)和縱向粗徑線材(80)之間呈格子狀配置縱向細徑線材(90)和橫向細徑線材(91)。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風機罩和空氣調節裝置。
技術介紹
以往,在空氣調節裝置的室外單元中,在空氣的吹出口設置有將線材組合而構成的風機罩,通過用該風機罩覆蓋鼓風機的葉片,避免操作者等的手指接觸風扇(參照例如專利文件I)。在專利文件I中,通過將粗徑線材和細徑線材組合而構成風機罩,在粗徑線材之間隔著規定間隔平行地配置多個細徑線材而形成多個長方形的開口。專利文件I :(日本)特許第4631882號公報但是,在上述現有的風機罩中,在粗徑線材之間長方形開口被排列配置為一列,因 此,為了不使厚度薄且寬度寬的物體例如手掌等進入開口,需要縮窄細徑線材之間的間隔,結果用于形成開口的線材所占的面積變大,導致使出風阻力變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鑒于上述情況提出,其目的在于能夠防止手等侵入風機罩內且降低出風阻力。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風機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罩通過在多個粗徑線材上交叉多個細徑線材而形成,所述細徑線材在所述粗徑線材之間配置為格子狀。并且,在上述結構中,可以構成為組合所述細徑線材以形成格子狀的細徑格子部件,利用由所述粗徑線材構成的框架部支撐該細徑格子部件。另外,可以構成為風機罩是箱形,具有通風面部和垂直側面部,用于安裝搬運室外單元時所使用的固定帶的帶固定部設置在所述通風面部上,該帶固定部形成于所述粗徑線材。而且,可以構成為,所述通風面部經由從該通風面部的周邊緣向鼓風機的吹出口的周邊緣部延伸的側面部固定于所述吹出口的固定面,所述側面部具有從所述通風面部向所述固定面垂直延伸的所述垂直側面部,該垂直側面部設置在所述吹出口的所述周邊緣部的外側。并且,可以構成為在將所述側面部安裝于所述固定面的安裝部中,線材被彎曲。此外,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空氣調節裝置,其具有設置在室外單元的吹出口且覆蓋鼓風機的葉片的風機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罩通過在多個粗徑線材上交叉多個細徑線材而形成,所述細徑線材在所述粗徑線材之間配置為格子狀。根據本專利技術,能夠防止手等侵入風機罩且降低出風阻力。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的室外單元的側剖面圖。圖2是室外單元的橫剖面圖。圖3是從上方看室外單元的俯視圖。圖4是風機罩的立體圖。圖5是側面側框架部件的立體圖。圖6是前后側框架部件的立體圖。圖7是細徑格子部件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用于風機罩的保護性能試驗的試驗手指的主視圖。圖9是表示風機罩的角部附近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室外單元的搬運時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1是表示實施方式變形例的風機罩的角部附近的立體圖。附圖標記說明10室外單元22鼓風機24螺旋槳式葉片(葉片)25A 吹出口25B周邊緣部30頂板(固定面)60,160 風機罩61通風面部62側面通風面部(側面部)63,63垂直側面部67框架部68細徑格子部件70橫向粗徑線材(粗徑線材)76A,76B帶固定凹部(帶固定部)79下部大徑線材(安裝部)80縱向粗徑線材(粗徑線材)90縱向細徑線材(細徑線材)91橫向細徑線材(細徑線材)110固定帶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涉及本結構的空氣調節裝置由室外單元10和室內單元(未圖示)構成,該空氣調節裝置使制冷劑在通過制冷劑配管連接的制冷劑回路中流動,以進行制冷運轉和制熱運轉。室外單元10設置在室外與室外空氣進行熱交換,在制冷運轉時使制冷劑冷凝,向外部空氣釋放熱量,在制熱運轉時使制冷劑蒸發,從外部空氣吸收熱量。需要說明的是,下述的上下和左右方向是在將室外單元10設置的狀態下從其前面側看時的方向。圖I是室外單元10的側剖面圖,圖2是表示室外單元10的內部結構的俯視圖。室外單元10具有大致長方體的箱形的單元箱(殼體)11,該單元箱11包括底板12、在該底板12的四個角落沿著豎直方向延伸的支柱14、前面板15 (圖2)。如圖2所示,在底板12上配置有彎曲為俯視時大致呈-形的熱交換器21,如圖I所示,在該熱交換器21的上部配置有鼓風機22。如圖2所示,熱交換器21構成單元箱11的側面部,從該單元箱11的左側面沿著后側面和右側面配置。如圖I所示,鼓風機22具有配置在熱交換器21上方的風扇電動機(電動機)23和安裝在該風扇電動機23的電動機軸51上的螺旋槳式葉片24 (葉片)。在熱交換器21的上表面設置有沿著口形的熱交換器21形成為框狀的上部框架16。上部框架16具有分別沿著口形的熱交換器21的左側面、后側面及右側面的上表面設置的板狀框架板16A,16B, 16C和將框架板16A,16C的前端連接在一起的連接板(未圖示)。上部框架16的四個角落與各支柱14連接。在框架板16B與上述連接板之間,架設有大致平行于框架板16A,16C延伸的一對電動機支撐臺17,17,風扇電動機23固定在該電動機支撐臺17,17的上表面上。 風扇電動機23具有圓柱狀主體部52和從主體部52向上方延伸以支撐螺旋槳式葉片24的電動機軸51(圖I)。螺旋槳式葉片24具有樹脂制輪轂45和多片葉片46,46……,多個葉片46,46……在該輪轂45的外周按照規定的間隔一體地成形為具有規定的葉片角度(翼角)。在主體部52的外周部上形成有用于散熱的翅片53,且沿著外周部形成有大致水平地延伸的一對安裝支撐片54。風扇電動機23的主體部52配置在電動機支撐臺17,17之間,且安裝支撐片54搭載在電動機支撐臺17,17上,該安裝支撐片54通過螺栓(未圖示)連接固定在電動機支撐臺17,17 上。如圖I所示,在螺旋槳式葉片24的周圍設置有將螺旋槳式葉片24的吸入側的空氣引導到吹出側的圓筒狀喇叭口 25,該喇叭口 25的吹出口 25A被風機罩60覆蓋,該風機罩60防止人體等接觸螺旋槳式葉片24。并且,在喇叭口 25的周圍設置有包圍喇叭口 25的裝飾板29,在喇叭口 25的外周面與裝飾板之間設置有發泡聚苯乙烯等隔熱材料26。螺旋槳式葉片24配置在口形的熱交換器21的中央位置。當螺旋槳式葉片24被風扇電動機23旋轉驅動時,外部空氣從室外單元10的周圍被吸入單元箱11內,具體而言如圖2和圖3中的箭頭X所示,外部空氣從除了單元箱11的前面以外的左側面側、后側面側和右側面側被吸入單元箱11內,且通過設置在該單元箱11的上表面部的喇叭口 25的吹出開口 25A和風機罩60向外排出。即,該室外單元10是從上面吹出熱交換后的空氣的上面吹出型。在單元箱11內的底板12上,設置有構成局部制冷劑回路的壓縮機(未圖示)、儲液器31、油分離器32和接收箱33,并且在單元箱11內收納有被配管連接的四通閥(未圖示)、膨脹閥(未圖示)之類的閥體等制冷劑回路構成零件。這些制冷劑回路構成零件的配管的一端側經由熱交換器21與室內單元配管連接,該制冷劑回路構成零件的配管的另一端側與室內單元配管連接,由此構成使制冷劑循環的制冷劑回路。儲液器31在風扇電動機23的下方位于底板12的大致中央位置。并且,在本結構中,壓縮機配置在單元箱11的前面側,在該壓縮機的上方空間內配置有電氣裝配箱34,在該電氣裝配箱34中安裝有控制空氣調節裝置的制御基板等各種電氣單元。因此,操作者能夠通過拆下前面板15容易地從前面側對單元箱11內的零件進行維護作業。符號35是設置在壓縮機的上方避免雨滴直接淋到壓縮機的罩板。圖3是從上方看室外單元10的俯視圖。在室外單元10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風機罩,其特征在于,通過在多個粗徑線材上交叉多個細徑線材而形成,所述細徑線材在所述粗徑線材之間配置為格子狀。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永富吉成,梶原大介,
申請(專利權)人:三洋電機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