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海洋工程機械,涉及一種用于單點系泊液滑環試驗的牽引式往復機構;其特征在于:在安裝平臺上裝設液壓油缸,所述的液壓油缸一端的甲油缸活塞通過鋼絲繩驅動由J滑輪、I滑輪、H滑輪、G滑輪、F滑輪、E滑輪、C滑輪和D滑輪組成的甲牽引滑輪組;其液壓油缸另一端的乙油缸活塞通過鋼絲繩驅動由H支座上的K滑輪和L滑輪、G支座上的M滑輪和N滑輪、A支座上的A滑輪、B支座的B滑輪組成的乙牽引滑輪組,本發明專利技術不僅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既使油缸一側的滑輪組儲繩時,另一側的滑輪組放繩,實現其往復功能;而且具有易于制造、維護,簡單實用,鋼絲繩不打滑,故障率低,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和操作使用十分方便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海洋工程機械,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單點系泊液滑環試驗的牽引式往復機構。
技術介紹
人所共知,單點系泊液滑環是單點系泊碼頭的重要設備之一,主要安裝于海底油井的井口部,用于連接輸油管道與油井,同時還具有錨定輸油船的作用。因為單點系泊液滑環用于海底,環境惡劣,受風、浪、流的影響,上、下半體之間長期帶載相對轉動,所以單點系泊液滑環在出廠前,需要一套試驗裝置對上、下半體的密封性和可靠性進行試驗。目前,單點系泊液滑環試驗裝置,通常采用傳統的、貫用的試驗裝置,它包括由電動機、聯軸器、減速器、制動器、卷筒和鋼絲繩組成的電機傳動的卷揚機構驅動的單點系泊液滑環上、下半體試 驗裝置;將試驗裝置中的鋼絲繩直接纏繞在單點系泊液滑環的上半體上,下半體固定在水池底部,進行試驗。現有試驗裝置具有如下缺點I.由電動機、聯軸器、減速器、制動器、卷筒和鋼絲繩組成的卷揚機構組成部件多,相對較為復雜,故障率高,可靠性低;2.鋼絲繩與單點系泊液滑環之間容易出現打滑;3.制造和維護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為了避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由液壓油缸驅動的用于單點系泊液滑環試驗的牽引式往復機構;該牽引式往復機構不僅設計合理,結構緊湊,既使油缸一側的滑輪組儲繩時,另一側的滑輪組放繩,實現其往復功能,又防止了鋼絲繩與單點系泊液滑環之間的打滑,既替代了傳統的卷筒式的儲繩和放繩;又易于制造、維護,而且具有簡單實用,故障率低,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和操作使用十分方便等優點。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所述的用于單點系泊液滑環試驗的牽引式往復機構,包括深水池、單點系泊液滑環上半體、單點系泊液滑環下半體和鋼絲繩,其特征在于在安裝平臺上裝設帶I支座的液壓油缸,所述的液壓油缸一端的甲油缸活塞通過鋼絲繩驅動的甲牽引滑輪組;其液壓油缸另一端的乙油缸活塞通過鋼絲繩驅動乙牽引滑輪組,與液壓油缸的軸向線相一致的安裝平臺上依序裝設由H支座上的K滑輪和L滑輪、G支座上的M滑輪和N滑輪、A支座上的A滑輪、B支座的B滑輪組成的乙牽引滑輪組;與液壓油缸軸向線相一致的安裝平臺上依序裝設由J支座上的J滑輪和I滑輪、K支座上的H滑輪和G滑輪、F支座上的F滑輪、E支座上的E滑輪、C支座上的C滑輪和D支座上的D滑輪組成的甲牽引滑輪組;所述的鋼絲繩的一端為A端,其另一端為B端,將該鋼絲繩的A端固定在J支座的外端上,并使鋼絲繩的B端依序繞過H滑輪、I滑輪、G滑輪、J滑輪、F滑輪、E滑輪、C滑輪、D滑輪、在單點系泊液滑環上半體上纏繞3圈后,再依序繞過B滑輪、A滑輪、K滑輪、N滑輪、L滑輪和M滑輪后,將鋼絲繩B端固定在H支座內端上;實現液壓油缸通過鋼絲繩驅動甲、乙牽引滑輪組的往復運動。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分述于下由于本專利技術是由液壓站通過總管、電磁閥和兩支管組成的供油系統來驅動油缸往復運動;當甲油缸活塞相對于液壓油缸向右運動時,I滑輪、J滑輪、J支座和鋼絲繩的A端向右運動,鋼絲繩依序通過F滑輪、E滑輪、C滑輪和D滑輪,拉動單點系泊液滑環上半體相對于單點系泊液滑環下半體順時針運轉,同時,K滑輪、L滑輪、H支座和鋼絲繩B端也向右運動。當油缸活塞相對于液壓油缸向左運動時,K滑輪、L滑輪、H支座和鋼絲繩的B端向左運動,鋼絲繩依序通過A滑輪和B滑輪,拉動單點系泊液滑環上半體相對于單點系泊液滑環下半體逆時針轉運,同時,I滑輪、J滑輪、J支座和鋼絲繩的A端向左運動。實現液壓油缸一側的滑輪組儲繩時,液壓油缸另一側的滑輪組放繩,最終實現試驗裝置的往復運動。綜合以上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 本專利技術具有下述特點I.通過油缸和滑輪的合理布局,實現油缸一側的滑輪組儲繩時,另一側的滑輪組放繩,以此代替傳統形式中依靠卷筒的兩端的儲繩和放繩,實現往復功能;2.通過壓板固定纏繞在單點系泊液滑環上半體上的鋼絲繩中間部位,實現整個機構在工作過程中,鋼絲繩相對與單點系泊液滑環不發生打滑。因此本專利技術不僅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既使油缸一側的滑輪組儲繩時,另一側的滑輪組放繩,實現其往復功能,又防止了鋼絲繩與單點系泊液滑環之間的打滑,既替代了傳統的卷筒式的儲繩和放繩;又易于制造、維護,而且具有簡單實用,故障率低,安全可靠,制造成本低和操作使用十分方便等優點。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有四幅附圖。其中附圖I是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圖I的俯視圖;附圖3是圖I中的C向示意圖;附圖4是圖3中沿D-D線的剖視示意圖。圖中1、液壓站,2、總管,3、電磁閥,4、支管,5、螺栓,6、鋼絲繩,7、A支座,8、B支座,9、A滑輪,10、B滑輪,11、C支座,12、D支座,13、C滑輪,14、D滑輪,15、墊圈,16、單點系泊液滑環上半體,17、單點系泊液滑環下半體,18、深水池,19、安裝平臺,20、E支座,21、F支座,22、E滑輪,23、F滑輪,24、G滑輪,25、H滑輪,26、I滑輪,27、J滑輪,28、液壓油缸,29、K滑輪,30、L滑輪,31、M滑輪,32、N滑輪,33、G支座,34、鋼絲繩的B端,35、H支座,36、I支座,37、乙油缸活塞,38、甲油缸活塞,39、J支座,40、鋼絲繩的A端,41、K支座,42、壓板。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2、3所示是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它是在某海內油井的井口部安裝的用于單點系泊液滑環試驗的牽引式往復機構;它的結構包括深水池18、單點系泊液滑環上半體16、單點系泊液滑環下半體17和鋼絲繩6,其特征在于在安裝平臺19上裝設帶I支座36的液壓油缸28,所述的液壓油缸28 —端的甲油缸活塞38通過鋼絲繩6驅動的甲牽引滑輪組;其液壓油缸28另一端的乙油缸活塞37通過鋼絲繩驅動乙牽引滑輪組,與液壓油缸28軸向線相一致的的安裝平臺19上依序裝設由H支座35上的K滑輪29和L滑輪30、G支座33上的M滑輪31和N滑輪32、A支座7上的A滑輪9、B支座8上的B滑輪10組成的乙牽引滑輪組;與甲油缸活塞38的軸向線相一致的安裝平臺19上依序裝設由J支座39上的J滑輪27和I滑輪26、K支座41上的H滑輪25和G滑輪24、F支座21上的F滑輪23、E支座20上的E滑輪22、C支座11上的C滑輪13和D支座12上的D滑輪14組成的甲牽引滑輪組;所述的鋼絲繩6的右端為A端40,其左端為B端34,將該鋼絲繩的A端40固定在J支座39的外端上,并使鋼絲繩6的B端34依序繞過H滑輪25、I滑輪26、G滑輪24、J滑輪27、F滑輪23、E滑輪22、C滑輪13、D滑輪14、在單點系泊液滑環上半體16上纏繞3圈后,再依序繞過B滑輪10、A滑輪9、K滑輪29、N滑輪32、L滑輪30和M滑輪31后,將鋼絲繩的B端34固定在H支座35的內端上;實現液壓油缸28通過鋼絲繩6驅動甲、乙牽引滑輪組的往復運動。所述的液壓油缸28的供油系統是總管2的一端與液壓站I連接,其總管2的另 一端與電磁閥3連接,其電磁閥3上的兩個支管4分別與液壓油缸28上的兩側的油孔連通相接。所述的B支座8和D支座12裝設在深水池18內下側壁上。所述的甲油缸活塞38與J支座39的連接和所述的乙油缸活塞37與H支座35的連接均采用剛性連接。所述的H滑輪25的卷繞直徑小于G滑輪24 ;所述的G滑輪24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單點系泊液滑環試驗的牽引式往復機構,包括深水池(18)、單點系泊液滑環上半體(16)、單點系泊液滑環下半體(17)和鋼絲繩(6),其特征在于:在安裝平臺(19)上裝設帶I支座(36)的液壓油缸(28),所述的液壓油缸(28)一端的甲油缸活塞(38)通過鋼絲繩(6)驅動的甲牽引滑輪組;其液壓油缸(28)另一端的乙油缸活塞(37)通過鋼絲繩(6)驅動乙牽引滑輪組,與液壓油缸(28)軸向線相一致的安裝平臺(19)上依序裝設由H支座(35)上的K滑輪(29)和L滑輪(30)、G支座(33)上的M滑輪(31)和N滑輪(32)、A支座(7)上的A滑輪、B支座(8)的B滑輪(10)組成的乙牽引滑輪組;與液壓油缸(28)軸向線相一致的安裝平臺(19)上依序裝設由J支座(39)上的J滑輪(27)和I滑輪(26)、K支座(41)上的H滑輪(25)和G滑輪(24)、F支座(21)上的F滑輪(23)、E支座(20)上的E滑輪(22)、C支座(11)上的C滑輪(13)和D支座(12)上的D滑輪(14)組成的甲牽引滑輪組;所述的鋼絲繩(6)的一端為A端(40),其另一端為B端(34),將該鋼絲繩(6)的A端(40)固定在J支座(39)的外端上,并使鋼絲繩(6)的B端(34)依序繞過H滑輪(25)、I滑輪(26)、G滑輪(24)、J滑輪(27)、F滑輪(23)、E滑輪(22)、C滑輪(13)、D滑輪(14)、在單點系泊液滑環上半體(16)上纏繞3圈后,再依序繞過B滑輪(10)、A滑輪(9)、K滑輪(29)、N滑輪(32)、L滑輪(30)和M滑輪(31)后,將鋼絲繩B端(34)固定在H支座(35)的內端上;實現液壓油缸(28)通過鋼絲繩(6)驅動甲、乙牽引滑輪組的往復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時軍奎,田樹海,朱凱,李賀龍,張金晶,
申請(專利權)人: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