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快速接頭,包括殼體,殼體的正面有L極腔、N極腔、E極腔,分別有L極卡口、N極卡口、E極卡口聯通,殼體的背面有L極接頭、N極接頭、E極接頭;與該快速接頭配合的快速插頭,包括片體,片體的正面有L極卡片、N極卡片、E極卡片,片體的背面有L極接片、N極接片、E極接片。使用是快速接頭的背面與插座的L極、N極、E極連接,快速插頭的背面與另一插座的L極、N極、E極連接,L極卡片、N極卡片、E極卡片分別卡入L極卡口、N極卡口、E極卡口內從而實現兩個插座的對接。也可以再設置一中間接頭,快速和快速插頭通過中間接頭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可方便地實現兩個插座之間的對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連接兩個插座的連接件。
技術介紹
在現有技術中,無法實現兩個插座的對接,因此每個插座有需要有一根電線連接插頭從市電取點。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目前無法實現兩個插座的對接,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連接兩個插座的。·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快速接頭,包括殼體,所述的殼體內設有L極腔、N極腔、E極腔,所述殼體的正面開設有與所述的L極腔聯通的L極卡口、與所述的N極腔聯通的N極卡口、與所述的E極腔聯通的E極卡口; 所述的殼體內設有L極片、N極片及E極片,所述L極片的尾部從所述殼體的背部伸出從而形成L極接頭,所述N極片的尾部性所述殼體的背部伸出從而形成N極接頭,所述E極片的尾部從所述殼體的背部伸出從而形成E極接頭; 所述L極片在所述的L極腔內形成L極觸片,所述的N極片在所述的N極腔內形成N極觸片,所述的E極片在所述的E極腔內形成E極觸片。進一步,所述的E極卡口呈條狀,所述E極觸片包括一分叉頭,所述的分叉頭位于所述的E極腔內; 所述的L極卡口由橫向的L極卡入口和豎向的L極下滑口組成,所述的L極下滑口與所述的L極卡入口聯通; 所述的N極卡口由橫向的N極卡入口和豎向的N極下滑口組成,所述的N極下滑口與所述的N極卡入口聯通;所述的L極觸片位于所述L極腔的底面上,所述的N極觸片位于所述N極腔的底面上。進一步,所述的L極下滑口與所述L極卡入口的外緣銜接,所述的N極下滑口與所述N極卡入口的外緣銜接。一種與前述快速接頭配合的快速插頭,包括片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片體上設有L極插片、N極插片、E極插片;所述的L極插片在所述片體的正面形成L極卡片,所述的L極插片在所述片體的背面形成L極接片,所述的L極卡片與快速接頭的L極卡口相適配; 所述的N極插片在所述片體的正面形成N極卡片,所述的N極插片在所述片體的背面形成N極接片,所述的N極卡片與快速接頭的N極卡口相適配; 所述的E極插片在所述片體的正面形成E極卡片,所述的E極插片在所述片體的背面形成E極接片,所述的E極卡片與快速接頭的E極卡口相適配。進一步,所述的L極卡片包括從所述片體的正面向前延伸的L極滑入片、由所述L極滑入片前端向內折的L極卡入片,所述的L極滑入片與所述的L極下滑口相適配,所述的L極卡入片與所述的L極卡入口相適配; 所述的N極卡片包括從所述片體的正面向前延伸的N極滑入片、由所述N極滑入片前端向內折的N極卡入片,所述的N極滑入片與所述的N極下滑口相適配,所述的N極卡入片與所述的N極卡入口相適配; 所述的E極卡片在片體的正面形成E極卡頭,所述的E極卡頭與所述的分叉頭相適配。一種與前述快速接頭及快速插頭配合的中間接頭,包括接頭體,所述接頭體的正面設有L極聯接片、N極聯接片、E極聯接片,所述的L極聯接片與所述快速接頭的L極卡口適配,所述的N極聯接片與所述快速接頭的N極卡口適配,所述的E極聯接片與所述快速接頭的E極卡口適配; 所述接頭體內設有L極聯接腔、N極聯接腔、E極聯接腔,所述L極聯接片在所述的L極 聯接腔內形成L極對接片,所述的N極聯接片在所述的N極聯接腔內形成N極對接片,所述的E極聯接片在所述的E極聯接腔內形成E極對接片; 所述接頭體的背面開設有與所述的L極聯接腔聯通的L極對接卡口、與所述的N極聯接腔聯通的N極對接卡口、與所述的E極聯接腔聯通的E極對接卡口 ; 所述的L極對接卡口與所述快速插頭的L極卡片適配,所述的N極對接卡口與所述快速插頭的N極卡片適配,所述的E極對接卡口與所述快速插頭的E極卡片適配。進一步,所述的L極聯接片包括從所述接頭體的正面向前延伸的L極滑接片、由所述L極滑接片前端向內折的L極聯卡片,所述的L極滑接片與所述快速接頭的L極下滑口相適配,所述的L極聯卡片與所述快速接頭的L極卡入口相適配; 所述的N極聯接片包括從所述接頭體的正面向前延伸的N極滑接片、由所述N極滑接片前端向內折的N極聯卡片,所述的N極滑接片與所述快速接頭的N極下滑口相適配,所述的N極聯卡片與所述快速接頭的N極卡入口相適配; 所述的E極聯接片在接頭體的正面形成E極聯卡頭,所述的E極聯卡頭與所述快速接頭的分叉頭相適配; 所述的E極對接卡口呈條狀,所述E極對接片包括一對接分叉頭,所述的對接分叉頭位于所述的E極聯接腔內,所述的對接分叉頭與所述快速插頭的E極卡頭相適配; 所述的L極對接卡口由橫向的L極對接卡入口和豎向的L極對接下滑口組成,所述的L極對接下滑口與所述的L極對接卡入口聯通,所述的L極對接卡入口與所述快速插頭的L極卡入片適配,所述的L極對接下滑口與所述快速插頭的L極滑入片適配; 所述的N極對接卡口由橫向的N極對接卡入口和豎向的N極對接下滑口組成,所述的N極對接下滑口與所述的N極對接卡入口聯通,所述的N極對接卡入口與所述快速插頭的N極卡入片適配,所述的N極對接下滑口與所述快速插頭的N極滑入片適配; 所述的L極對接片位于所述L極連接腔的底面上,所述的N極對接片位于所述N對接極腔的底面上。一種使用前述快速接頭和快速插頭連接兩個插座的方法,將所述的快速接頭置于插座內的端部,快速接頭的正面朝外且快速接頭的正面外露,所述快速接頭的L極接頭與插座內的L極相連接,所述快速接頭的N極接頭與插座內的N極連接,所述快速接頭的E極接頭與所述插座內的E極連接; 將所述的快速插頭置于另一插座內的端部,快速插頭的正面朝外且快速插頭的正面外露,所述快速插頭的L極接片與插座內的L極連接,所述快速插頭的N極接片與插座內的N極連接,所述快速插頭的E極接片與插座內的E極連接; 所述快速插頭的L極卡片卡入所述的所述快速接頭的L極卡口內且與快速接頭的L極觸片相接觸,所述快速插頭的N極卡片卡入所述的所述快速接頭的N極卡口內且與快速接頭的N極觸片相接觸,所述快速插頭的E極卡片卡入所述的所述快速接頭的E極卡口內且與快速接頭的E極觸片相接觸,從而將兩個插座對接。一種使用前述快速接頭、快速插頭、中間接頭連接兩個插座的方法,將所述的快速接頭置于插座內的端部,快速接頭的正面朝外且快速接頭的正面外露,所述快速接頭的L極接頭與插座內的L極相連接,所述快速接頭的N極接頭與插座內的N極連接,所述快速接頭的E極接頭與所述插座內的E極連接; 將所述的快速插頭置于另一插座內的端部,快速插頭的正面朝外且快速插頭的正面外露,所述快速插頭的L極接片與插座內的L極連接,所述快速插頭的N極接片與插座內的N 極連接,所述快速插頭的E極接片與插座內的E極連接; 所述中間接頭的L極聯接片卡入所述快速接頭的L極卡口內且與快速接頭的L極觸片相接觸,所述中間接頭的N極聯接片卡入所述快速接頭的N極卡口內且與快速接頭的N極觸片相接觸,所述中間接頭的E極聯接片卡入所述快速接頭的E極卡口內且與快速接頭的E極觸片相接觸; 所述快速插頭的L極卡片卡入所述的所述中間接頭的L極對接卡口內且與中間接頭的L極對接片相接觸,所述快速插頭的N極卡片卡入所述的所述中間接頭的N極對接卡口內且與中間接頭的N極對接片相接觸,所述快速插頭的E極卡片卡入所述的所述中間接頭的E極對接卡口內且與中間接頭的E極對接片相接觸,從而將兩個插座對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方便地將兩個插座對接起來。附圖說明圖I是快速接頭的正面示意圖。圖2是快速接頭的背面示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快速接頭,包括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內設有L極腔、N極腔、E極腔,所述殼體的正面開設有與所述的L極腔聯通的L極卡口、與所述的N極腔聯通的N極卡口、與所述的E極腔聯通的E極卡口;所述的殼體內設有L極片、N極片及E極片,所述L極片的尾部從所述殼體的背部伸出從而形成L極接頭,所述N極片的尾部性所述殼體的背部伸出從而形成N極接頭,所述E極片的尾部從所述殼體的背部伸出從而形成E極接頭;所述L極片在所述的L極腔內形成L極觸片,所述的N極片在所述的N極腔內形成N極觸片,所述的E極片在所述的E極腔內形成E極觸片。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松青,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漢嘉電器有限公司,哈里森·詹姆斯·李,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