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醫療用軟質容器(1)具備:撓性袋構件(2),通過將至少2張軟質塑料片材(2a、2b)貼合而形成,具有開閉式的開口部(4)和用于收容液狀物的收容部(21),在至少一個主面上顯示有表示液狀物的量的刻度(2c);排出用端口(3),固定于所述撓性袋構件(2);以及一對開閉操作部(5a、5b),分別固定于撓性袋構件的兩個主面,與固定有該一對開閉操作部(5a、5b)的所述軟質塑料片材之間形成用于將手指從所述撓性袋構件(2)的右側或左側插入的貫通路徑(7a、7b)。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療用軟質容器及使用該醫療用軟質容器的營養供給系統。
技術介紹
作為不經口來對患者投予營養或藥劑的方法的一例,已知有經腸營養法、靜脈營養法。在經腸營養法中 ,經由從患者的鼻腔通到胃或十二指腸的管來投予營養劑、流食或藥劑等液狀物。此外,在靜脈營養法中,經由插入在患者的靜脈中的輸液回路來投予包含葡萄糖等營養成分及/或藥劑成分的液狀物(一般稱為“輸液”)。在執行經腸營養法或靜脈營養法時,需要進行將對患者投予的液狀物預先注入在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中的操作。圖26是表不以往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一例的概略結構的主視圖,圖27是表不用單手把持著圖26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開口部并將開口部700開口成蛙嘴式小錢包狀的形態的圖,圖28是表示向圖26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內注入液狀物的形態的側視圖。該醫療用軟質容器100具備用于收納液狀物的收容部300 ;以及形成有用于將收納在收容部300內的液狀物取出的貫通孔的排出口 500。收容部300是通過將柔軟的2張片材重疊、利用熱密封(熱粘合)將這2張片材的外周緣部相互接合而構成的袋狀物。排出口 500由與構成收容部300的上述片材相比相對較硬的樹脂材料構成。如下述那樣進行上述的向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100的液狀物的注入。首先,在以槽口 400為起點沿著撕除線800將開口部700的上部撕除后,將拉鎖600的接合解除。接著,如圖27所示那樣,用單手把持著開口部700并使開口部700開口。此時,上述單手的手的手掌與2張片材之中的I張片材相面對。接著,如圖28所示那樣,用另一只手(未圖示)拿著裝有藥或營養劑等液狀物的容器200等,從開口部700的開口向收容部300內注入液狀物。此時,如圖28所示,若在裝有液狀物的容器200的倒注口位于上述開口的、2張片材間的距離最遠的部位及其附近的狀態下注入液狀物,則注入操作能夠穩定地進行。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7 - 314245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但是,在向上述以往的醫療用軟質容器100注入液狀物的注入操作中,從液狀物的注入操作開始至結束,都必須用單手把持開口部700并使開口部700開口,并且必須保持著醫療用軟質容器100。隨著液狀物的注入量增加而醫療用軟質容器100的重量將會逐漸增大。另一方面,醫療用軟質容器100包括開口部700在內是由柔軟的材料構成的,因此若對開口部700施加較大的把持力,則很容易會變形。因此,有可能會導致醫療用軟質容器100脫落或不能夠保持開口部700的開口狀態而將液狀物灑出。這樣,向醫療用軟質容器100的液狀物的注入操作對于操作者而言精神方面和肉體方面的負擔很大。此外,有時用于確認液狀物的量的刻度被顯示在收容部的片材的主面上。在該情況下,如果按照圖27及圖28所示那樣的對醫療用軟質容器100的把持方法則不易觀看刻度。例如,在一邊使顯示有刻度的片材朝向操作者的正面一邊將液狀物向收容部300內注入的情況下,若為了一邊觀看刻度一邊將液狀物向收容部300內注入,而將用單手把持的開口部700的與大拇指接觸的一側為左側、使與大拇指以外的手指接觸的一側為右側,則需要從右側將液狀物注入收容部300內。但是,在該情況下,不容易進行液狀物的注入操作。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醫療用軟質容器,容易進行向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液狀物的注入,而且在液狀物的注入過程中容易觀看刻度。用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 本專利技術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特征在于,包括撓性袋構件,通過將至少2張軟質塑料片材貼合而形成,具有開閉式的開口部和用于收容液狀物的收容部,在至少一個主面上顯示有用于表示液狀物的量的刻度;排出用端口,固定于所述撓性袋構件;以及一對開閉操作部,分別固定于所述撓性袋構件的兩個主面,與固定有該一對開閉操作部的所述軟質塑料片材之間形成有用于將手指從所述撓性袋構件的右側或左側插入的貫通路徑。本專利技術的營養供給系統包含本專利技術的醫療用軟質容器。專利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的醫療用軟質容器具備分別固定于撓性袋構件的兩個主面、與所固定的軟質塑料片材之間形成用于將手指從開口部的右側或左側插入的貫通路徑的開閉操作部,因此,能夠容易將液狀物注入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并且在液狀物的注入過程中容易觀看刻度。附圖說明圖I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一例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圖2A是圖I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主視圖。圖2B是圖I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側視圖。圖3是表示用單手把持圖I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并使其開口部開口的狀態的側視圖。圖4是表示用單手把持圖I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并使其開口部開口的狀態的其他側視圖。圖5是表示正向圖I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內注入液狀物的形態的主視圖。圖6是包含有圖I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經腸營養供給系統。圖7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2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一例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圖8是圖7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其他立體圖。圖9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3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一例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4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一例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圖IlA是圖10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主視圖。圖IlB是圖10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側視圖。圖IlC是圖10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后視圖。圖12是表示用單手把持圖10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并使其開口部開口的狀態的側視圖。圖13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5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一例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圖14A是圖13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主視圖。圖14B是圖13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側視圖。圖15是表示用單手把持圖13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并使其開口部開口的狀態的立體圖。圖16A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6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一例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 圖16B是說明在使圖16A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開口部開口的狀態下的開口部的不意俯視圖。圖17A是圖16A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主視圖。圖17B是圖16A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側視圖。圖18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6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他的一例的概略結構的主視圖。圖19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7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一例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圖20A是圖19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主視圖。圖20B是圖19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側視圖。圖21是表示用單手把持圖19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并使其開口部開口的狀態的圖。圖22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8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一例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圖23A是圖22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主視圖。圖23B是圖22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側視圖。圖23C是圖22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后視圖。圖24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9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一例的概略結構的立體圖。圖25A是圖24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主視圖。圖25B是圖24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側視圖。圖26是表示以往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一例的概略結構的主視圖。圖27是表示用單手把持圖26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開口部并使其開口部開口的形態的圖。圖28是表示正向圖26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內注入液狀物的形態的側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使用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一例進行說明。(實施方式I)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一例的立體圖,圖2A是圖I所示的醫療用軟質容器的主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上田隆行,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JMS,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