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由多段爐體依次固定連接而成,所述爐體的端部設有外框架和內框架;內框架設于外框架內部;內框架與外框架之間鋪設有陶瓷纖維;相鄰爐體的外框架的端部固定連接;所述內框架包括兩根側梁、焊接于側梁底端之間的下梁、焊接于側梁上部之間的上梁;上梁與外框架頂部之間存在間隙,下梁與外框架底部之間存在間隙,兩根側梁的頂端與外框架的頂部焊接;內框架還設有若干截面形狀為“匚”字形的鋼板,所述鋼板的開口向外,其底端與外框架的底部焊接,其頂端與下梁焊接;內框架的端面位于爐體的內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改變爐體內框架的結構,保證使用時不會因而發生爐體移位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食品隧道爐,具體涉及一種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
技術介紹
食品隧道爐由多段爐體拼接而成,內部形成烘烤隧道,每段爐體2-3米,爐體的內框架與外框架之間設有陶瓷纖維保溫材料。在實際使用中,爐體內部會處于高溫狀態,爐體會出現走位、爆焊等由于熱應力破壞爐體的情況,內框架變形,產生移位,影響上下游設備的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不足,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使爐體不會在高溫下因變形而影響上下游設備工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由多段爐體依次固定連接而成,所述爐體的端部設有外框架和內框架;內框架設于外框架內部;內框架與外框架之間鋪設有陶瓷纖維;相鄰爐體的外框架的端部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框架包括兩根側梁、焊接于側梁底端之間的下梁、焊接于側梁上部之間的上梁;上梁與外框架頂部之間存在間隙,下梁與外框架底部之間存在間隙,兩根側梁的頂端與外框架的頂部焊接;內框架還設有若干截面形狀為“匚”字形的鋼板,所述鋼板的開口向夕卜,其底端與外框架的底部焊接,其頂端與下梁焊接;內框架的端面位于爐體的內部。內框架在高溫時發生形變,由于陶瓷纖維的保溫作用,阻隔了熱量向外框架的傳播,使高溫形變只發生在內框架。而由于內框架的端面位于爐體內部,使得爐體拼接后相鄰的內框架之間存在間隙,為內框架的變形提供了可伸縮的空間,鋼板受熱時會向外彎曲,使內框架成為一個受熱形變時發生移動的可活動框架。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所述上梁、下梁、側梁均為角鋼,角鋼的直角開口向夕卜。角鋼的承重能力和受熱變形量適合于食品隧道爐的制作,還可以采用長條形鋼材代替。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側梁高于上梁的部分設有切角口。所述切角口是指把角鋼的一條邊進行切角處理,使其形成開口。這樣的結構使陶瓷纖維的存放空間連續,進一步提高絕熱效果,使形變集中在內框架。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所述鋼板的數量為兩塊。兩塊鋼板及保證了內框架安裝的穩固性,又不會增大內框架與外框架之間的傳熱面積,保證受熱形變集中發生在內框架。本技術的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改變爐體內框架的結構,使爐體的內框架具有高溫區可活動功能,保證使用時不會因而發生爐體移位的問題。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的爐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的拼裝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的內框架變形前狀態示意圖。圖4是圖3的A區域放大圖。圖5是本技術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的內框架變形后狀態示意圖。圖6是圖5的B區域放大圖。其中,I、爐體;2、外框架;3、內框架;31、上梁;32、下梁;33、側梁;34、鋼板;35、切角口。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本技術的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由多段爐體I依次固定連接而成,所述爐體I的端部設有外框架2和內框架3 ;內框架3設于外框架2內部;內框架3與外框架2之間鋪設有作為保溫材料的陶瓷纖維(圖中沒有示出);相鄰爐體I的外框架2的端部固定連接;所述內框架3包括兩根側梁33、焊接于側梁33底端之間的下梁32、焊接于側梁33上部之間的上梁31 ;上梁31與外框架2頂部之間存在間隙,下梁32與外框架2底部之間存在間隙,兩根側梁33的頂端與外框架2的頂部焊接;內框架3還設有若干截面形狀為“匚”字形的鋼板34,所述鋼板34的開口向外,其底端與外框架2的底部焊接,其頂端與下梁32焊接;內框架3的端面位于爐體I的內部,使得爐體I拼接后相鄰的內框架3之間存在間隙,為內框架3的受熱形變提供了可伸縮的空間,如圖2所示。其中,所述上梁31、下梁32、側梁33均為角鋼,角鋼的直角開口向外。所述的開口向外是指角鋼的直角開口的角平分線指向爐體I的外部。所述側梁33高于上梁31的部分設有切角口 35。工作狀態在使用時,一般為300° C,內框架3會受熱發生形變。變形前如圖3和圖4所示,相鄰的內框架3之間存在較大的間隙,該間隙用于提供內框架3形變的活動空間。內框架3及鋼板34在高溫下變形的情況如圖5和圖6中的實線所示,內框架3向外移位,鋼板34向外彎曲變形,原本距離較大的兩個內框架3幾乎發生接觸,但由于常溫狀態下已預留供活動形變使用的間隙,內框架3之間不會發生碰撞,外框架2也不會發生移位,保證上下游設備不受影響。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技術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由多段爐體依次固定連接而成,所述爐體的端部設有外框架和內框架;內框架設于外框架內部;內框架與外框架之間鋪設有陶瓷纖維;相鄰爐體的外框架的端部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框架包括兩根側梁、焊接于側梁底端之間的下梁、焊接于側梁上部之間的上梁;上梁與外框架頂部之間存在間隙,下梁與外框架底部之間存在間隙,兩根側梁的頂端與外框架的頂部焊接;內框架還設有若干截面形狀為“匚”字形的鋼板,所述鋼板的開口向外,其底端與外框架的底部焊接,其頂端與下梁焊接;內框架的端面位于爐體的內部。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下梁、側梁均為角鋼,角鋼的直角開口向外。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梁高于上梁的部分設有切角口。4.根據權利要求1-3任意一項所述的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板的數量為兩塊。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由多段爐體依次固定連接而成,所述爐體的端部設有外框架和內框架;內框架設于外框架內部;內框架與外框架之間鋪設有陶瓷纖維;相鄰爐體的外框架的端部固定連接;所述內框架包括兩根側梁、焊接于側梁底端之間的下梁、焊接于側梁上部之間的上梁;上梁與外框架頂部之間存在間隙,下梁與外框架底部之間存在間隙,兩根側梁的頂端與外框架的頂部焊接;內框架還設有若干截面形狀為“匚”字形的鋼板,所述鋼板的開口向外,其底端與外框架的底部焊接,其頂端與下梁焊接;內框架的端面位于爐體的內部。本技術的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改變爐體內框架的結構,保證使用時不會因而發生爐體移位的問題。文檔編號A21B1/00GK202680341SQ2012202940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0日專利技術者付文兵 申請人:廣州浩雅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抗熱脹冷縮的食品隧道爐,由多段爐體依次固定連接而成,所述爐體的端部設有外框架和內框架;內框架設于外框架內部;內框架與外框架之間鋪設有陶瓷纖維;相鄰爐體的外框架的端部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框架包括兩根側梁、焊接于側梁底端之間的下梁、焊接于側梁上部之間的上梁;上梁與外框架頂部之間存在間隙,下梁與外框架底部之間存在間隙,兩根側梁的頂端與外框架的頂部焊接;內框架還設有若干截面形狀為“匚”字形的鋼板,所述鋼板的開口向外,其底端與外框架的底部焊接,其頂端與下梁焊接;內框架的端面位于爐體的內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付文兵,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浩雅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