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醫用救助方面的呼吸面罩,尤其是適用于與呼吸機開啟頻率同步的面罩。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根據呼吸機工作頻率,而同步進行充、放氣的充氣式面罩,其包括與呼吸機連接的呼吸導管,在面罩的周邊設置有裙邊氣囊,上述裙邊氣囊通過充氣導管與面罩壓力控制器相連;在上述面罩壓力控制器中設置有充氣泵、控制電路和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上述的充氣泵與充氣導管連接;上述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通過控制電路控制充氣泵啟動。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用于呼吸機的面罩,保證了面部血液循環暢通,提高了面罩內部的換氣效果,病人呼出氣體的重復吸入量有非常明顯的降低,增加治療的成功率和有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用救助方面的呼吸面罩,尤其是適用于與呼吸機開啟頻率同步的面罩。
技術介紹
在醫院對危重病人的救護過程中,經常使用呼吸機幫助病人,解決由于呼吸困難對病人的損害,甚至因此造成的生命危險。目前的呼吸機主要包括無創呼吸機和有創呼吸機兩種形式。有創呼吸機雖然具有管路密閉性能好可以準確設置吸入氧濃度、氣道管理容易保證等優點,但同時存在需侵入氣道,易導致氣道損傷、管路連接復雜、醫療費用昂貴等缺點。而無創呼吸機在使用時往往只需要給病人帶上呼吸面罩,現有呼吸面罩在使用時用頭帶將面罩一直緊貼病人面部,盡量減少漏氣,時間稍長病人會感覺不適,許多病人因此而放棄使用無創呼吸技術治療,延誤了病情的及時治療;另外,長時間的面罩持續緊壓面部, 嚴重時會因血液循環受阻造成病人面部局部皮膚壞死,同時由于病人呼出的廢氣不能有效的排出面罩,病人對呼出氣中的二氧化碳重復吸入量較多,降低了病人的通氣治療療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根據呼吸機工作頻率,而同步進行充、放氣的充氣式面罩。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用于呼吸機的面罩,包括與呼吸機連接的呼吸導管,在面罩的周邊設置有裙邊氣囊,上述裙邊氣囊通過充氣導管與面罩壓力控制器相連;在上述面罩壓力控制器中設置有充氣泵、控制電路和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上述的充氣泵與充氣導管連接;上述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通過控制電路控制充氣泵啟動。作為本技術的改進,所述的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為呼吸機工作頻率檢測控制器。所述的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為安裝在呼吸導管上的壓力傳感器。在呼吸導管上安裝有采樣導管,所述的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為安裝在采樣導管中的壓力傳感器。在所述的充氣泵與充氣導管之間安裝有充壓電磁閥上述充壓電磁閥的開啟系統與控制電路連接。在充氣導管上設置有泄壓旁路,在上述泄壓旁路上安裝有泄壓電磁閥,上述泄壓電磁閥的開啟系統與控制電路連接。采用本技術的面罩,由于隨著病人的呼吸節奏,面罩的裙邊充氣氣囊也隨著開閉,減少了面罩對病人面部的長期壓迫造成的不適和因血液循環受阻造成病人面部局部皮膚壞死,在提高舒適感的同時保證了面部血液循環暢通。同時因為提高了面罩內部的氣體流動和換氣效果,病人呼出氣體的重復吸入量有非常明顯的降低,同時由于舒適度的提高,愿意接受呼吸機治療的病人數量也會提高,增加治療的成功率和有效率,減少有創呼吸機的使用而給病人帶來的痛苦和高額的治療費用。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控制結構示意圖;圖3是面罩剖面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I-面罩,2-呼吸導管,3-充氣導管,4-采樣導管,5-面罩壓力控制器,6-呼吸機,7-裙邊氣囊,8-充氣泵,9-控制電路,10-充壓電磁閥,11 -泄壓電磁閥,12-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13-泄壓旁路。具體實施方式·如附圖所示,本技術的用于呼吸機的面罩,包括與呼吸機6連接的呼吸導管2,在面罩I的周邊設置有裙邊氣囊7,裙邊氣囊7通過充氣導管3與面罩壓力控制器5相連。在面罩壓力控制器5中設置有充氣泵8、控制電路9和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12,且該充氣泵8與充氣導管3連接為裙邊氣囊7進行充氣。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12檢測到的呼吸頻率信號,然后通過單片機或PLC的控制電路8控制充氣泵8啟動,實現裙邊氣囊7的充放氣頻率與呼吸頻率一致。當病人在吸氣狀態時,面罩壓力控制器5向面罩I的裙邊氣囊5充氣以保證病人面部與充氣面罩I緊貼且不漏氣,達到氧氣送入病人肺部的目的。當病人在呼氣狀態時,面罩壓力控制器5停止向面罩I的裙邊氣囊5充氣并瞬時泄壓至設定壓力,使病人面部與充氣面罩I脫離,讓病人呼出的氣體從病人面部與面罩I之間和面罩上另設的排氣孔排出,保證呼出氣不被重復吸入。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12可以采用多種結構和方式,如直接采用呼吸機工作頻率檢測控制器,將呼吸機的工作頻率輸入控制電路8控制充氣泵8啟動,使裙邊氣囊7的充放氣頻率與呼吸頻率一致。但采用該方式,由于呼吸機的工作頻率檢測控制器在生產企業已經安裝完畢,因此直接采用其檢測信號將增加新的外設設備和提高技術難度。因此可以在呼吸導管2上安裝壓力傳感器等能夠通過檢測呼吸導管2中氣流流向和壓力的原件作為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12,從而控制充氣泵8啟動,但這樣可能會對呼吸導管2中的氣體流動產生影響。如圖2所示的實施例,在呼吸導管2上安裝有旁通的采樣導管4,作為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12的壓力傳感器安裝在采樣導管4中,既能檢測呼吸導管2中的氣體變化,又能減小對呼吸導管2中的氣體流動的影響。在充氣泵8與充氣導管3之間安裝有充壓電磁閥10,上述充壓電磁閥10的開啟系統與控制電路9連接,這樣在即使充氣泵8未即時關閉時,裙邊氣囊7也能實現放氣泄壓。為了更好地實現在充氣泵8關閉后,裙邊氣囊7的泄壓,在充氣導管3上設置有泄壓旁路13,在上述泄壓旁路13上安裝有泄壓電磁閥11,上述泄壓電磁閥11的開啟系統也與控制電路9連接。隨著充氣泵8的啟動和關閉,充壓電磁閥10開啟和關閉,泄壓電磁閥11關閉和開啟,實現裙邊氣囊5的充氣和泄壓。權利要求1.用于呼吸機的面罩,包括與呼吸機(6)連接的呼吸導管(2),其特征在于, 在面罩(I)的周邊設置有裙邊氣囊(7),上述裙邊氣囊(7)通過充氣導管(3)與面罩壓力控制器(5)相連; 在上述面罩壓力控制器(5)中設置有充氣泵(8)、控制電路(9)和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12); 上述的充氣泵(8)與充氣導管(3)連接; 上述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12)通過控制電路(9 )控制充氣泵(8 )啟動。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呼吸機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12)為呼吸機工作頻率檢測控制器。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呼吸機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12)為安裝在呼吸導管(2)上的壓力傳感器。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呼吸機的面罩,其特征在于,在呼吸導管(2)上安裝有采樣導管(4),所述的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為安裝在采樣導管(4)中的壓力傳感器。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呼吸機的面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充氣泵(8)與充氣導管(3 )之間安裝有充壓電磁閥(10 )上述充壓電磁閥(10 )的開啟系統與控制電路(9 )連接。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呼吸機的面罩,其特征在于,在充氣導管(3)上設置有泄壓旁路(13),在上述泄壓旁路(13)上安裝有泄壓電磁閥(11),上述泄壓電磁閥(11)的開啟系統與控制電路(9)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醫用救助方面的呼吸面罩,尤其是適用于與呼吸機開啟頻率同步的面罩。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根據呼吸機工作頻率,而同步進行充、放氣的充氣式面罩,其包括與呼吸機連接的呼吸導管,在面罩的周邊設置有裙邊氣囊,上述裙邊氣囊通過充氣導管與面罩壓力控制器相連;在上述面罩壓力控制器中設置有充氣泵、控制電路和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上述的充氣泵與充氣導管連接;上述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通過控制電路控制充氣泵啟動。采用本技術的用于呼吸機的面罩,保證了面部血液循環暢通,提高了面罩內部的換氣效果,病人呼出氣體的重復吸入量有非常明顯的降低,增加治療的成功率和有效率。文檔編號A61M16/06GK202682507SQ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用于呼吸機的面罩,包括與呼吸機(6)連接的呼吸導管(2),其特征在于,在面罩(1)的周邊設置有裙邊氣囊(7),上述裙邊氣囊(7)通過充氣導管(3)與面罩壓力控制器(5)相連;在上述面罩壓力控制器(5)中設置有充氣泵(8)、控制電路(9)和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12);上述的充氣泵(8)與充氣導管(3)連接;上述呼吸頻率檢測傳感器(12)通過控制電路(9)控制充氣泵(8)啟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陽,楊名光,蔣國金,
申請(專利權)人:楊陽,楊名光,蔣國金,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