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列陣排布球體的選擇性剔除及下料裝置,包括接料板、剔料板、分料導柱、第一往復驅動機構、支承座、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及計算機;所述接料板開有斜槽,且斜槽與陣列排布球體中的列是一一對應的,每列斜槽末端開有圓形通孔,所述剔料板上開有方形槽,方形槽通過圓形通孔與接料板的斜槽相通,所述方形槽的中下部開有圓形通孔,分料導柱安裝在方形槽的圓形通孔內。本裝置適應于任何材質球體、特別適應于3mm以下小球體的選擇性自動剔除和下料;能同時自動剔除同批次受檢小球中的所有有缺陷球體,卸除所有無缺陷體球;剔除和下料流程簡單,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從多行多列的球體陣列中選擇性自動剔除部分球體和使剩余球體同時下料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列陣排布球體的選擇性剔除及下料裝置。
技術介紹
滾珠軸承是應用及其 廣泛的通用機械產品,其中滾珠為球體,其需求量極大,而其表面質量直接影響軸承質量。我國軸承滾珠生產企業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工目檢法對球體表面質量進行檢測,即人手撥動平鏟中的球體并在散光燈下用眼睛(或借助于低倍放大鏡)觀察其表面,發現缺陷鋼球后由人工挑剔出來。人的眼睛在燈光下觀察極易疲勞,特別是拋光鋼球表面高反光刺激眼睛,同時操作者用手工撥動的方法也無法保證球體的整個表面完全被觀察到。近年來,隨著無損探傷技術、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逐漸出現了鋼球渦流檢測技術、機器視覺檢測技術。鋼球渦流檢測機從國外進口,該設備采用渦流探傷技術對鋼球表面裂紋等缺陷進行檢測,采用成型輪使被測鋼球逐個子午線翻滾。該產品進口價格高昂,適用范圍為中大型鋼球,且易引起缺陷漏檢。日本有軸承鋼球光電外觀檢測儀,但是在中國未有應用,其檢測的缺陷類型不全。中國專利號為ZL 200310109912. 4的專利公開了一種鋼球表面缺陷檢測方法,該方法是將被測鋼球由進料機構逐個送入檢測機構的進給轉盤周緣第一孔中,進給轉盤按節奏轉動,其下方有展開托盤托住被測鋼球,進給轉盤及其孔中的被測鋼球浸在煤油中,展開轉盤作偏心旋轉而帶動鋼球轉動,正上方的CCD相機采集被測鋼球展開面的信息,由計算機識別終端顯示器上被測鋼球的表面放大圖像并判別鋼球表面質量,將不合格鋼球自動或手動控制送入廢料倉。該方法是對鋼球逐個進行檢測,一次只能進一個鋼球,被測鋼球只在采集圖像上單列占據對角線位置,這種方法和結構的檢測效率很有限,不適合檢測小型鋼球(如直徑3mm以下);該方法需要用煤油為工作介質,對鋼球自身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損,以及產生對鋼球表面進行清洗的后續程序,需經常更換煤油介質,增加流程步驟和成本;該專利未公開鋼球檢測后的自動分流方法和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適應高效率的成批檢測、適應任何材質球體檢測、適應3mm以下的一種用于列陣排布球體的選擇性剔除及下料裝置。本技術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用于列陣排布球體的選擇性剔除及下料裝置,包括接料板、剔料板、分料導柱、第一往復驅動機構、支承座、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及計算機,所述接料板與剔料板連接固定,分料導柱安裝在剔料板上,能夠斷開或連通剔料板里的方形槽,剔料板安裝在支承座上,第一往復驅動機構與分料導柱固定在一起,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分別與第一往復驅動機構和計算機連接。所述接料板開有多列斜槽,所述斜槽的傾斜角度為5° 15°,具體以小球能在槽內平穩快速滾動為宜,且每列斜槽與陣列排布球體中的列是--對應的,斜槽的寬度比被測小球直徑大O. 2 2mm,相鄰斜槽在長度上相差IOmm 30mm,使得斜槽的末端在位置上能夠錯開一定距離,斜槽末端均開有圓形通孔,圓形通孔的直徑比被測小球直徑大O. 2 2mm ;剔料板上開有多列均勻分布排列的方形槽,方形槽的尺寸在寬度和高度上比被測小球的直徑大O. 2 2_,所述方形槽通過圓形通孔與接料板的斜槽相通;剔料槽保持傾斜5° 15°的角度安裝,接料板保持水平安裝;接料板上斜槽的列數與陣列排布球體的列數相同,剔料板上方形槽的列數與斜槽列數相同且對應;所述方形通孔的寬度、斜槽的寬度、斜槽末端圓形通孔的直徑和方形槽的寬度相·等,且斜槽、斜槽末端的圓形通孔和方形槽是一一對應的,所述方形通孔、斜槽、斜槽末端的圓形通孔和方形槽的數量是相等的。所述方形槽中下部開有圓形通孔,分料導柱安裝在方形槽的圓形通孔內,并在往復驅動機構的作用下能夠在孔內上下動作;所述分料導柱是實現小球分流的關鍵零件,具有圓柱體形狀,其中上部沿直徑方向開有一個關于軸截面對稱的方形通孔,方形通孔的大小與剔料板上的方形槽尺寸相同,在第一往復驅動機構未動作時,方形通孔與方形槽連通;所述分料導柱在方形通孔的一側下部垂直方向開有向下通槽,與方形通孔不相貫,向下通槽在寬度和高度上均比方形通孔大O. I 2_,當第一往復驅動機構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的控制下向上運動,則分料導柱的向下通槽與剔料板的方形槽相連;所述剔料板安裝在支承座上,且剔料板與水平面呈5° 15°的傾斜角度。本技術的工作過程小球表面缺陷檢測完畢后,計算機對有缺陷的小球進行定位表示,并將信息發送給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當陣列排布小球從檢測時的裝置掉入接料板中的斜槽,沿著斜槽滾動到圓形通孔,并滾入剔料板的方形槽中,沿著方形槽的傾斜方向向下滾動,對于經計算機檢測無缺陷的小球,PLC控制往復驅動機構不動作,無缺陷小球從分料導柱中的方形通孔中通過;對于計算機檢測有缺陷的小球,當小球沿著剔料板方形槽傾斜下滾時,PLC控制往復驅動機構向上動作,則方形槽中的分料導柱向上運動,分料導柱的向下通槽與方形槽相通,有缺陷的小球滾入向下通槽的空位處,掉入廢品收集盒內。本技術的有益效果(I)現有技術未公開鋼球檢測后的自動分流方法和裝置,本技術新給出了陣列排布球體選擇性自動剔除和下料方法。(2)對比現有技術逐個分流受檢后的有缺陷和無缺陷鋼球,本技術能同時自動剔除同批次受檢小球中的所有缺陷球體、能同時卸除所有無缺陷體球。(3)現有技術只適應于一般尺寸鋼球的表面缺陷檢測,本技術適應于任何材質球體、特別適應于3mm以下小球體的選擇性自動剔除和下料。(4)現有技術檢測小球表面缺陷需要借助煤油為工作介質,并將小球放在煤油中,對小球自身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損,以及產生對小球表面進行清洗的后續程序和需要經常更換煤油介質,增加流程步驟和成本。本技術無需借助煤油為工作介質,節省了程序,降低了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球體在檢測時的位置分布和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A-A部分的剖面圖;圖3是圖I中B-B部分的剖面圖;圖4是一種用于列陣排布球體的選擇性剔除及下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中C-C部分的剖面圖;圖6是圖4中D-D部分的剖面圖;圖7是分料導柱示意圖;·圖8是圖7中E-E部分的剖面圖;圖9是圖7中F-F部分的剖面圖;圖中不出1—上型板,2—下型板,3—型座,4一第二往復驅動機構,5—被測小球,6一接料板,7一剔料板,8一分料導柱,9一第一往復驅動機構,10一支承座。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如圖1、2、3所示球體在檢測時的位置分布和裝置結構示意圖,在檢測位置時被測小球5分布在由上型板I陣列通孔與下型板2縱慣通槽組成的分隔空間。上型板I固定在型座3上,上型板I下表面有兩列縱慣通槽,下型板2上表面對應有兩列縱慣通榫,并有多個通孔,下型板2置于型座3上,下型板2與上型板I槽榫配合,在第二往復驅動機構4的驅動下,可使下型板2縱向滑動。第二往復驅動機構4可以以氣或電、磁、液為動力。如圖5所示,一種用于列陣排布球體的選擇性剔除及下料裝置包括接料板6、剔料板7、分料導柱8、第一往復驅動機構9、支承座10、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及計算機,所述接料板6與剔料板7連接固定,分料導柱8安裝在剔料板7上,能夠斷開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列陣排布球體的選擇性剔除及下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料板、剔料板、分料導柱、第一往復驅動機構、支承座、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及計算機,所述接料板與剔料板連接固定,分料導柱安裝在剔料板上,剔料板安裝在支承座上,第一往復驅動機構與分料導柱固定在一起,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分別與第一往復驅動機構和計算機連接;所述接料板開有斜槽,且斜槽與陣列排布球體中的列是一一對應的,每列斜槽末端開有圓形通孔;所述剔料板上開有方形槽,方形槽通過圓形通孔與接料板的斜槽相通,所述方形槽的中下部開有圓形通孔,分料導柱安裝在方形槽的圓形通孔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全燕鳴,柯志勇,姜長城,
申請(專利權)人:華南理工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