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鑄輪的連續(xù)鑄造方法及壓鑄機,其包括具有可與本體部20側接觸分離的半活動金屬模16的固定盤12,以及可向該固定盤方向進退的活動盤14,其工序包括:當熔融金屬壓入型腔10中后活動盤作開模動作時,用所需驅動力使半活動金屬模與活動盤的開模動作同步地向開模方向移動,在活動盤到達模全開位置前的中間位置,使活動盤及半活動金屬模停止并切斷與制品連接的橫澆口部50。因此能制造高質量的壓鑄輪并大大縮短鑄造周期。(*該技術在201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利用能把熔融金屬壓入金屬模、連續(xù)生產(chǎn)鑄造制品的壓鑄機進行的壓鑄輪連續(xù)鑄造方法及壓鑄機。過去,例如在雙輪汽車的輕金屬合金輪的鑄造方法方面,在以低速、低壓鑄造的重力鑄造法及低壓鑄造法方面,由于鑄造后必須整修加工,加工余量大,加工部位也多,因此為了把熔融金屬壓入金屬鑄型中來大量生產(chǎn)高精度鑄造品,也廣泛應用壓鑄法。圖10示出了使用傳統(tǒng)的壓鑄機制造輕金屬合金輪等的壓鑄方法,它使活動盤102向固定盤101方向移動,通過固定金屬模103和可動金屬模104的合模,形成金屬模型腔105。再用柱塞把熔融金屬從直澆口套管106壓入其內(nèi)部。用過去的壓鑄法進行輪制品等的鑄造時,由于必須切斷向型腔105內(nèi)壓入熔融金屬時形成的橫澆口部107,因此不是把固定金屬模103固定在固定盤101側,僅使活動盤102的可動金屬模104對著那固定金屬模103作進退移動,而是還要如圖10、11所示,使移動部108能離開直澆口套管的端部開口面,從這固定盤101的本體側向活動盤102側作進退移動。在使該移動部108可與固定盤101分離地進行壓力鑄造時,在合模狀態(tài)下(移動部108與固定盤101緊密接觸狀態(tài),而且是活動盤102與移動部108的左端面接合的狀態(tài)),當柱塞被驅動,熔融金屬被擠壓進型腔105內(nèi)時,在型腔105與直澆口套管106的連接部分就會形成澆口及橫澆口部107。因此壓入熔融金屬后,移動部形成了好象被金屬模型腔、成L狀的澆口及橫澆口部挾持一樣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如果活動盤102移動成開模狀態(tài)(向圖左方移動),由于該制品的抱持力,移動部也同時向左移動(圖11表示這一階段的狀態(tài))。而且當活動盤102向固定盤101側復位,移動接近固定盤101側時,同樣地把這移動部108向右方推壓而完成上述合模動作。此外,要使已壓入成型的熔融金屬從金屬模型腔分離出來時,必須在金屬模的內(nèi)壁表面進行涂布分型劑的作業(yè)。歷來是手工操作,用毛刷涂布或用噴槍等噴涂來進行涂布作業(yè)。可是過去在上述熔融金屬被壓入后,在活動盤移向開模狀態(tài)時,為了縮短鑄造周期,移動部也隨之移動。在此移動過程中,橫澆口部被未圖示的切斷刀驅動機構切斷。因此,由于各構成構件的微妙時間偏差,制品很易產(chǎn)生缺陷。對于大批量制品來說,尤其會造成巨大損失。此外,移動部單單憑熔融金屬制品的抱持力而傳送著活動盤移動,所以由于牽引力,澆口處會產(chǎn)生剝離部分,澆口部分會斷裂,因此如果在將這移動部系止的狀態(tài)下把活動模移向左方來開啟鑄模,那么在這澆口部分會產(chǎn)生澆口殘余,以至不僅此后的制品全部成為次品,就連鑄造本身也難以繼續(xù)進行下去。此外,用于金屬模與制品分離的分型劑涂布作業(yè)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因此為了避免涂布不勻,作業(yè)就很費時間,作業(yè)效率就差,這就妨礙了鑄造周期的縮短。鑒于上述過去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防止與型腔內(nèi)連通的澆口部分斷裂事故的發(fā)生,并基本能完全確保制品質量的壓鑄輪連續(xù)鑄造方法,同時提供能使分型劑涂布作業(yè)均勻完成,能大幅度縮短整個壓鑄鑄造周期的縮短。鑒于上述過去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防止與型腔內(nèi)連通的澆口部分斷裂事故的發(fā)生,并基本能完全確保制品質量的壓鑄輪連續(xù)鑄造方法,同時提供能使分型劑涂布作業(yè)均勻完成,能大幅度縮短整個壓鑄鑄造周期的壓鑄機。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第1方案所述的壓鑄輪的連續(xù)鑄造方法,其所用設備包括具有可與本體部側接觸分離的半活動金屬模的固定盤,以及具有與該固定盤的半活動金屬模相對的活動金屬模、并可向上述固定盤方向進退移動的活動盤,其工序包括當熔融金屬被壓入金屬模型腔中后活動盤作模開啟動作時,用所需的驅動力半活動金屬模與活動盤的模開啟動作同步地向模開啟方向移動,在活動盤到達模全開位置前的中間位置時使活動盤及半活動金屬模停止,在該狀態(tài)下切斷與制品連接的橫澆口部,此后半活動金屬模移動復位到本體部側。本專利技術第2方案提供的壓鑄輪的連續(xù)鑄造方法,其所用設備包括具有可與本體部側接觸分離的半活動金屬模的固定盤,以及具有與該固定盤的半活動金屬模相對的活動金屬模、并可向上述固定盤方向進退移動的活動盤,其工序包括在熔融金屬被壓入金屬模型腔內(nèi)以前,在向該金屬模型腔內(nèi)供給帶電粉末分型劑的同時,使金屬模型腔內(nèi)部減壓,使該粉末分型劑電沉積在金屬模內(nèi)壁上,此后再進行熔融金屬的壓入工序。本專利技術第3方案提供的壓鑄機,包括具有可與本體部側接觸分離的半活動金屬模的固定盤,以及具有與該固定盤的半活動金屬模相對的活動金屬模、并可向上述固定盤方向進退移動的活動盤,還具有與上述兩金屬模在合模狀態(tài)下的金屬模型腔連通、并設有進液口的直澆口套管。在該直澆口套管上,在進液口和金屬模、側的中間位置,設有向上述金屬模型腔內(nèi)供給分型劑用的粉末供給口,而且該粉末供給口上相通連接著帶電裝置和供給粉末分型劑用的粉末分型劑供給裝置。在如上所述的壓鑄輪的連續(xù)鑄造方法及壓鑄機中,當熔融金屬壓入金屬模型腔后,活動盤作模開啟動作時,用所需的驅動力,使半活動金屬模與活動盤的模開啟動作同步地向模開啟方向移動。在活動盤到達模全開位置前的中間位置,使活動盤及半活動金屬模停止,在這種狀態(tài)下,切斷與制品連接的橫澆口部。此后,半活動金屬模移動復位到本體部側。用油壓驅動部使中間移動部獨立于活動盤的驅動地獨自向活動盤方向移動。而且通過使其與活動盤移動作同步移動,能確保動作的可靠性,防止出現(xiàn)澆口殘余,保持制品精度的穩(wěn)定,提高整個壓鑄輪連續(xù)鑄造作業(yè)效率。此外,在熔融金屬壓入金屬模型腔內(nèi)前,向該金屬模型腔內(nèi)供給帶電粉末分型劑,與此同時,使金屬模型腔內(nèi)部減壓,使該粉末分型劑電沉積在金屬模內(nèi)壁上,此后再經(jīng)過熔融金屬壓入工序。從而能高速進行向金屬模內(nèi)表面涂布分型劑的作業(yè)。附圖的簡單說明圖1是主要部分側面說明圖。它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涉及的壓鑄機合模后的狀態(tài)。圖2是下述圖5的A-A向視圖。圖5中可見到實施例涉及的壓鑄機中間移動部的本體部側。圖3是圖5的B-B向視圖。圖4是圖示使活動盤及中間移動部處于中間停止狀態(tài)的側面說明圖。圖5是圖示活動盤全開狀態(tài)的側面說明圖。圖6是在活動盤側方向上見到與中間移動部的本體部接觸的面的說明圖。圖7是滑動型芯盒結構的主要部分概略剖面說明圖。圖8是滑動型芯盒結構的主要部分概略立體圖。圖9是滑動型芯盒結構的概略主視圖。圖10是過去的壓鑄法的主要部分概略說明圖。圖11是過去的壓鑄法的主要部分概略說明圖。以下根據(jù)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圖1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壓鑄輪連續(xù)鑄造方法實施例涉及的臥式冷室式壓鑄機的主要部分。圖中為金屬模合模后的狀態(tài)。圖中在大致中央部分形成金屬模型腔10,在這金屬模型腔10的右側設置固定盤12,同時在左側設置活動盤14。固定盤12包含設置在端部側的半活動金屬模16,同時活動盤14備有與這半活動金屬模16以面貼合狀態(tài)緊貼可分離的活動金屬模18。由這半活動金屬模16與活動金屬模18構成金屬模。它們緊密接合時形成的金屬模型腔10就形成了所要制品的形狀。半活動金屬模16能相對固定盤12的本體部20作水平方向移動。即中間移動部22被設置成能通過導桿相對本體部20作水平方向上的進退移動。半活動金屬模16則設置在這中間移動部22的與上述活動金屬模18相對的位置上。如下所述,這中間移動部22通過驅動裝置,可獨立于活動盤14地獨自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壓鑄輪的連續(xù)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所用設備包括具有可與本體部側接觸分離的半活動金屬模的固定盤,以及具有與這固定盤的半活動金屬模相對的活動金屬模、并可向上述固定盤方向進退移動的活動盤,其工序包括:當熔融金屬被壓入金屬模型腔內(nèi)后活動盤作模開啟動作時,用所需的驅動力使半活動金屬模與活動盤的模開啟動作同步地向模開啟方向移動;在活動盤達到模全開位置前的中間位置時使活動盤及半活動金屬模停止,在該狀態(tài)下切斷與制品連接的橫澆口部;此后,半活動金屬模移動復位到本體部側。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藤本軍八,村田邦一,本田圣一郎,
申請(專利權)人:九州柳河精機株式會社,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