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加工機附加頭自動交換機構,包括一第一座體、一第二座體、一第一驅動件、一第二驅動件和一控制裝置。該第一、第二座體分別可轉動地設于一加工機。該第一驅動件用以驅動該第一座體在一第一初始位置與一第一更換位置之間轉動。第二驅動件用以驅動該第二座體在一第二初始位置與一第二更換位置之間轉動。該控制裝置電性連接一加工機的主軸頭、該第一、第二驅動件。藉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加工機附加頭自動交換機構以自動化地方式,可達到自動更換主軸頭上的頭蓋或附加頭的功效,省時省力且相當地有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加工機附加頭交換機構,特別是一種利用自動化的方式更換頭蓋或附加頭的加工機附加頭自動交換機構。
技術介紹
有一種大型的加工機稱之為龍門式加工機,其主要用以加工大型加工物。該種加工機的換頭裝置設于加工機一旁,且使用者需以手動方式將換頭裝置移動到更換位置,然后才能啟動加工機的主軸頭移動到換頭裝置上裝卸頭蓋或附加頭。然而,換頭裝置相當地重,使用者需使盡力氣才可以推動換頭裝置至更換位置或移回初始位置,操作上十分不易且費時費力。 因此如何設計可以自動更換頭蓋或附加頭的交換裝置是有需要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更換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的加工機附加頭自動交換機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以下技術方案本技術的加工機附加頭自動交換機構用以供一加工機的主軸頭更換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該加工機附加頭自動交換機構包括一第一座體、一第二座體、一第一驅動件、一第二驅動件和一控制裝置。該第一座體可轉動地設于該加工機;該第二座體可轉動地設于該加工機;其中,該第一、第二座體其中一者用以供承置一第一工件,另一者用以供承置一第二工件;該第一驅動件用以驅動該第一座體在一第一初始位置與一第一更換位置之間轉動;該第二驅動件用以驅動該第二座體在一第二初始位置與一第二更換位置之間轉動;該控制裝置電性連接該加工機的主軸頭、該第一、第二驅動件;其中,該控制裝置被啟動時,該控制裝置驅動該第一驅動件帶動該第一座體轉動至第一更換位置,且該控制裝置驅動該加工機的主軸頭向下移動至該第一座體上,使該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從該加工機的主軸頭上取下并放置于第一座體上,或是將該第一工件或該第二工件從第一座體上裝設于該加工機的主軸頭上,接著該控制裝置驅動該第一驅動件帶動該第一座體轉動至第一初始位置,然后該控制裝置驅動該第二驅動件帶動該第二座體轉動至第二更換位置,且該控制裝置驅動該加工機的主軸頭向下移動至該第二座體上,使該第一工件或該第二工件從該加工機的主軸頭上取下并放置于第二座體上,或是將該第一工件或該第二工件從第二座體上裝設于該加工機的主軸頭上,接著該控制裝置驅動該第二驅動件帶動該第二座體轉動至第二初始位置。所述的加工機附加頭自動交換機構,更包括二第一樞座,所述加工機包括一立柱,該二第一樞座設于該立柱,所述第一座體可轉動地設于其中一第一樞座,所述第二座體的一端可轉動地設于另一第一樞座。所述第一座體包括一第一上座、一第 一下座、至少一第一彈性件及一第一旋臂,該第一彈性件設于該第一上座與第一下座之間,使該第一上座彈性地設于該第一下座的上方,該第一旋臂可轉動地設于其中一所述第一樞座與該第一下座之間。所述第一上座設有一第一定位感應器,該第一定位感應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裝置,該第一定位感應器用以感應所述第一工件或所述第二工件是否定位于所述第一座體。所述第一上座設有一第一壓力感應器,該第一壓力感應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裝置且設有一第一壓力默認值,當該第一壓力感應器感應到所述加工機的主軸頭下壓于所述第一座體的力量超過該第一壓力默認值時,所述控制裝置停止所述加工機的主軸頭的運作。所述第二座體包括二第二上座、第二下座、至少一第二彈性件及一第二旋臂,該第二彈性件設于該二第二上座與第二下座之間,使該二第二上座彈性地設于該第二下座的上方,該第二旋臂可轉動地設于另一所述第一樞座與該第二下座之間。所述二第二上座設有一第二定位感應器,該第二定位感應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裝置,該第二定位感應器用以感應所述第一工件或所述第二工件是否定位于所述第二座體。所述二第二上座設有一第二壓力感應器,該第二壓力感應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裝置且設有一第二壓力默認值,當該第二壓力感應器感應到所述加工機的主軸頭下壓于所述第二座體的力量超過該第二壓力默認值時,所述控制裝置停止所述加工機的主軸頭的運作。所述的加工機附加頭自動交換機構,更包括二第二樞座,所述加工機包括一立柱,該二第二樞座設于該立柱,所述第一驅動件的一端可樞擺地設于其中一第二樞座,另端可伸縮地且可樞擺地連結于所述第一座體的一端,所述第二驅動件的一端可樞擺地設于另一第二樞座,另端可伸縮地且可樞擺地連結于所述第二座體的一端。所述第一座體的轉動角度為九十度,所述第二座體的轉動角度為九十度。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藉此,本技術的加工機附加頭自動交換機構以自動化地方式,可達到自動更換主軸頭上的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的功效,省時省力且相當地有效率。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的側面透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的第二座體位于第二初始位置的俯視圖。圖4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的第二座體位于第二更換位置的俯視圖。圖5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的第一座體位于第二更換位置的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的第二座體位于第二更換位置的示意圖。圖7是加工機的主軸頭自本技術的第二座體安裝入一附加頭的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的第二座體位于第二初始位置和加工機的主軸頭位移至加工區的示意圖。圖9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的第二座體承置另一種附加頭的示意圖。圖10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的第二座體承置又一種附加頭的示意圖。圖11是本技術的另一實施例的第二座體位于第二初始位置的俯視圖。圖12是本技術的另一實施例的第二座體位于第二更換位置的俯視圖。附圖標號10 :加工機;11 :主軸頭;12 :龍門;121 :立柱;20、20’、20’’ 第一樞座;30、30’、30’ ’ 第二樞座;40 :第一座體;41 :第一上座;411 :第一抵柱;412 :第一定位感應器;413 :第一壓力感應器;42 :第一下座;421 :第一容槽;43 :第一彈性件;44 :第一旋臂;50 :第二座體;51 :第二上座;511 :第二抵柱;512 :第二定位感應器;513 :第二壓力感·應器;52 :第二下座;521 :第二容槽;53 :第二彈性件;54 :第二旋臂;60 :第一驅動件;70 第二驅動件;91 :頭蓋;92、92’、92’ ’ 附加頭。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以數個實施例說明本技術的結構特征及其預期達成的功效,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術所欲保護的范疇,合先陳明。首先,請參考圖I至圖5,本技術提供一種加工機附加頭自動交換機構,主要是用以供一加工機10的主軸頭11更換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該第一工件可能是頭蓋或是附加頭,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工件和該第二工件其中一者為頭蓋91,另一者為附加頭92,當然二者皆為附加頭也無不可,較佳者,該第一工件為該頭蓋91,該第二工件為該附加頭92。該頭蓋91平常是蓋設于主軸頭11上,而該附加頭92主要是用以對待加工物加工用的工件,故附加頭92的樣式相當多種,例如圖5、圖9與圖10所示三種不同樣式的附加頭92、92’、92’ ’,可供使用者更換使用。較佳者,本技術特別適用于大型加工機10,該種加工機10具有一龍門12,該龍門12兩旁各設一立柱121,故此種加工機10又稱為龍門式加工機。在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本技術的加工機附加頭自動交換機構包含二第一樞座20、20’、二第二樞座30、30’、一第一座體40、一第二座體50、一第一驅動件60、一第二驅動件7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加工機附加頭自動交換機構,用以供一加工機的主軸頭更換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其特征在于,該加工機附加頭自動交換機構包括:一第一座體,可轉動地設于該加工機;一第二座體,可轉動地設于該加工機;其中,該第一、第二座體其中一者用以供承置一第一工件,另一者用以供承置一第二工件;一第一驅動件,用以驅動該第一座體在一第一初始位置與一第一更換位置之間轉動;一第二驅動件,用以驅動該第二座體在一第二初始位置與一第二更換位置之間轉動;一控制裝置,電性連接該加工機的主軸頭、該第一、第二驅動件;其中,該控制裝置被啟動時,該控制裝置驅動該第一驅動件帶動該第一座體轉動至第一更換位置,且該控制裝置驅動該加工機的主軸頭向下移動至該第一座體上,使該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從該加工機的主軸頭上取下并放置于第一座體上,或是將該第一工件或該第二工件從第一座體上裝設于該加工機的主軸頭上,接著該控制裝置驅動該第一驅動件帶動該第一座體轉動至第一初始位置,然后該控制裝置驅動該第二驅動件帶動該第二座體轉動至第二更換位置,且該控制裝置驅動該加工機的主軸頭向下移動至該第二座體上,使該第一工件或該第二工件從該加工機的主軸頭上取下并放置于第二座體上,或是將該第一工件或該第二工件從第二座體上裝設于該加工機的主軸頭上,接著該控制裝置驅動該第二驅動件帶動該第二座體轉動至第二初始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洪圣訓,陳松江,李吉銘,
申請(專利權)人:喬崴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