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壓鑄模的通氣閥總成,它包括:一塊狀件,一置于塊狀件內的導管,至少一配置在該塊狀零件內的閥活塞,將塊狀件導管內的空氣排出,至少一配置在該塊狀零件內且與該塊狀件導管相通的驅動活塞,一連接件連接在每一閥活塞與每一驅動活塞之間,以便使每一閥活塞隨著驅動活塞而移動,從而在使用時,塊狀件導管內的流體壓力可用來操作驅動活塞,再帶動閥活塞,而使閥活塞將塊狀件導管從排氣狀態關閉起來。(*該技術在201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有關一種適用于鑄模的通氣閥總成。此種通氣閥總成已經揭露于瑞士第306274號專利說明書中。在此說明書公開之結構內,驅動活塞與閥活塞之間的傳動連接器具有一搖桿,該等活塞皆連接在該搖桿上。當驅動活塞移動,搖桿會轉動,進而使閥活塞移動一對應距離,從而根據搖桿的轉動方位,會導致閥活塞閉合或開啟。然而習知的閥總成只能用于較小的閥上,該小閥只適用于鑄造小鑄件的小模穴內。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搖桿機構也必須十分的精密,結果造成閥總成的制造非常復雜,也就是說,無法完全避免功能性故障。由于兩個活塞都具有固定長度的導引汽缸,搖桿偏離與汽缸軸線成垂直之位置的多少顯著的偏斜會在活塞的導引汽缸上產生應力。為了避免此一缺點,該等活塞與搖桿相接的樞接點上必須設有特殊的裝置,以補償搖桿角度變化而引起的活塞樞接點間空隙的縮小。上述角度系投影在與活塞軸線成垂直之平面上的角度。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可與鑄模一起使用以便排除模穴之空氣的通氣閥總成,該總成包括一塊狀件,一置于塊狀件內的導管(或稱為塊狀件導管),該塊狀件導管用來形成該鑄模之通氣導管的延伸部,至少一個配置在該塊狀件內的閥活塞,以便將塊狀件導管,從而在使用時通氣導管內的空氣排出,至少一個配置在該塊狀件內而且與該塊狀件導管相通的驅動活塞,對其內抵抗反用力產生裝置的流體壓力作出反應,該或每一閥活塞和該或每一驅動活塞的軸線實質上是平行的,一連接件連接在該或每一閥活塞與該或每一驅動活塞之間,以便使該或每一閥活塞隨著該成每一驅動活塞而移動,從而在使用時,在塊狀件導管內產生的流體壓力可操作該或每一驅動活塞,再帶動該或每一閥活塞,而使閥活塞將塊狀件導管從排氣狀態關閉起來。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驅動活塞與閥活塞之間的傳動是由一碟形構件產生,該碟形構件卡在閥活塞的兩接合面之間的間隙內。此一間隙可以是一個槽,該槽被一個具有徑向游隙的碟子所占據。該或每一個驅動活塞與該或每一個閥活塞之間的連接件設計成在零件不需要高精度的設計與制造的情況下即可確保正確的動作。又,假如連接件的型式使兩活塞的或固定于這兩個活塞上的構件的或與其共同作用的構件的相互接合零件上都具有徑向游隙的活,就不會因相互接合構件的熱膨脹而造成故障。然而,假如活塞變得較熱以至于比其容納汽缸膨脹得多時,該等活塞中之一個可能因熱應力的出現而卡在其汽缸內。為了消除此種危險,在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的通氣閥總成中,設有數個驅動活塞,該等活塞彼此之間成平行排列而且與一碟形構件一起作動(如前所述),該碟形構件突向該等閥活塞,同時該碟形構件與至少一閥活塞的兩鄰接面接觸。為了達成相同的目的,可以不只有一個閥活塞而設有多個帶有從動件如從動碟的閥活塞,該從動件被驅動活塞作動或與其連接,該驅動活塞則以一種動力傳遞的方式與所有的閥活塞連接。根據驅動活塞和/或閥活塞數量的多寡,它們的直徑可以比單一個驅動活塞和/或閥活塞的直徑小,以確保各各都具有相同優秀的功能,同時能夠將同樣大量的氣體從鑄模中抽出。采用這些小直徑活塞,其活塞游隙會比大活塞直徑的游隙小,而在高溫下也不會發生夾死或阻塞的現象;高流動性的金屬流體在高壓作用下被壓入活塞與氣缸壁之間使閥不能工作的危險情事就不會發生。提供復數個驅動活塞以及在有需要的情形下提供復數個閥活塞具有額外的優點;亦即,由于它們在汽缸內能運動自如,因此使它們回到起點所需的力就可以減少。這樣就只要彈力較小的彈簧,同時在大直徑的驅動活塞中經常用來釋放高壓力的銷子就可免除。此外,為了克服活塞的夾緊或阻塞現象,將狀似柱塞的驅動活塞及/或閥活塞的沉入深度定為密封頭端處活塞直徑的1/4也是有利的。此處的沉入度系活塞頭部的外表面能移進汽缸壁內而將其密封住的汽缸軸向長度。由于此一沉入深度相當深,所以鑄造材料會與同樣大面積的汽缸壁及活塞頭接觸,結果鑄造材料將至少傳給活塞一樣多的熱量傳給汽缸。結果由于溫度上升造成的汽缸直徑的擴大不比活塞直徑的擴大來得小,這樣活塞與汽缸之間的最初游隙還是會得到保持。因此,只要加很小的回復力給閥活塞,就能使其回到開放位置。本專利技術將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圖1系本專利技術之閥結構的垂直剖面圖,其中閥活塞系在開放位置; 圖2系與圖1類似之閥結構剖面圖,但是閥活塞在閉合位置; 圖3系沿圖1中Ⅲ-Ⅲ線取得之閥結構的兩塊狀體之一的視圖; 圖4系沿圖1中Ⅳ-Ⅳ線取得之閥結構的兩塊狀體之另一塊狀體的前視圖;以及圖5系閥活塞及其汽缸的軸向放大剖面圖。在這些圖所顯示的實施例中,通氣閥由一塊狀體組成,該塊狀體包括兩個塊狀件1及2,該兩個塊狀件以螺栓3連接在一起。塊狀體可用固定螺栓4鎖在鑄模的半模5上,以其外面(如圖4所示)撐著該鑄模的另一半模6。在此一實施例中,圖1及圖2右側所顯示的半模5具有一通氣導管7,該通氣導管7具有一位在閥結構之塊狀零件1內的延伸部8。該延伸部8的的末端具有一擴大部9,5個驅動活塞10的汽缸則開在該擴大部內,如圖4所示。這些驅動活塞10狀似柱塞,而且在達遠離擴大部9的一端,皆具有一肩部11,該等肩部11位在圓柱形空間12內,該等肩部系一種用來界定驅動活塞10的起始位置的止擋部。一傳動活塞13可在圓柱形空間內沿軸向滑動,在其遠離驅動活塞的頭端處,傳動活塞13具有一從動碟14,該從動碟14可繞活塞的軸線轉動。為此目的,它可旋轉地落座于活塞桿15上,該活塞桿15配置于傳動活塞13的另一側,亦即遠離驅動活塞10的一側,而且該活塞桿15在塊狀件2的孔16內被導引。活塞桿15被壓力彈簧17環繞,該彈簧17通過從動碟14使傳動活塞13壓向活塞室29的左邊,如圖1所示,在該圖中所有的驅動活塞皆處于起始位置。兩個通氣活塞20軸向可移動地裝在汽缸19內,該等汽缸19平行于驅動活塞的軸線。每一個通氣活塞20的中間都有一個環狀凹槽18,該環裝凹槽18可以用車削的方法或用兩個軸環21形成。出口22與收容閥活塞20的汽缸19相通。當閥活塞20在開放的位置時(如圖1所示),出口22通過汽缸19、歧管23(如圖4所示)與通氣導管7的延伸8邊連通。這些歧管23先是與延伸部8成垂直,然后再分散開來。最終歧23a與腔室24相連,該腔室24與閥活塞20之一的汽缸19連通。在模穴(末顯示)填滿之后且在熔融金屬經由通氣導管7到達導管延伸部8之前,壓力彈簧17通過從動碟14以及傳動活塞13,將驅動活塞10推到如圖1所示之起始位置上。一旦該鑄造材料填滿導管延伸部8端的擴大部9時,該鑄造材料會有流進歧管23的趨勢。由于該等歧管(它們源自延伸部8)的組合剖面實質上比導管延伸部的剖面小,擴大部9的壓力會升高,從而驅動活塞10抵抗著彈簧的作用力,而被壓到結束位置,如圖2所示。與此同時,驅動活塞10會將帶有從動碟14的傳動活塞13推向右邊;從動碟14由于與凹槽18可靠嚙合,會將閥活塞20推至其閉合位置,如圖2所示。如此會使得活塞頭25移進汽缸19內,從而阻絕腔室24與出口22的連通。以此方式,通氣導管7的出口22被關閉;曾經同時經由歧管23而進入腔室24的鑄造材料就無法穿透出口22,而且也不會從出口22噴出。由于歧管23的分歧散布(如圖4所示),在金屬流填滿擴大部9以及將驅動活塞10移到圖2(圖中通氣閥為閉合狀態)所示之結束位置以前,發生在密實的金屬流之前的金屬噴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鑄模以便將模穴內的空氣排出的通氣閥總成,該總成包括:一塊狀件,一置于塊狀件內的導管(或稱為塊狀件導管),該塊狀件導管用來形成該鑄模之通導管的延伸部,至少一個配置在該塊狀零件內的閥活塞,以便將塊狀件導管,從而在使用時通氣導管內的空氣排出,至少一個配置在該塊狀件內且與該塊狀件導管相通的驅動活塞,對其內抵抗反作用力產生裝置的流體壓力作出反應,該或每一閥活塞和該或每一驅動活塞的軸線實質上是平行的,一連接件連接在該或每一閥活塞與該或每一驅動活塞之間,以便使該或每一閥活塞隨著該或每驅動活塞而移動,從而在使用時,在塊狀件導管內產生的流體壓力可操作該或每一驅動活塞,再帶動該或每一閥活塞,而使閥活塞將塊狀件導管從排氣狀態關閉起來。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F霍德勒,
申請(專利權)人:豐達雷斯F霍德勒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CH[瑞士]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