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動角磨機,包括殼體,其特征在于:在旋轉銷位于殼體內的部分的一側設有凸塊,在其另一側的端部上設有卡合部,在操作桿的內側設有與該凸塊配合的支撐塊,在旋鈕設有卡合部一側的側邊設有延伸柱,延伸柱與殼體相連,在延伸柱的端部設有與卡合部相配合的凹陷部,當旋鈕處于關閉鎖止狀態時,凸塊在扭簧的作用下壓在支撐塊上,當旋鈕處于開啟鎖定狀態時,卡合部卡合在凹陷部上。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電動角磨機中,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誤操作的發生,同時,在電動角磨機開啟后,實現了狀態的鎖定,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不用常按操作桿,降低了作業負擔,提高了作業效率,且避免了驅動馬達被錯誤停止的情況發生。(*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動角磨機,用于對被加工件進行磨削或研磨作業。
技術介紹
常規的電動角磨機通常包括一殼體,在殼體的頭部設置有一個用于對加工件進行磨削或研磨的作業部件,在殼體的中部設置有一個驅動該作業部件工作的驅動馬達,在殼體的握持部內設置有一個用于切換該驅動馬達通電狀態及斷電狀態的開關部件,在開關部件的下方設有一操作桿,作業人員通過操作桿來操作位于殼體內的開關部件。當驅動馬達處于通電狀態時,作業部件的磨砂輪會以極高的速度旋轉,一旦作業人員作業不當,或者作業人員對工具不熟悉,高速旋轉的磨砂輪容易對造成人體造成傷害。為了在最大限度上防止誤操作,通常在操作桿附件設有一鎖止部件。 例如PCT號為PCT/JP2009/065295,名稱為《作業工具》的PCT專利公開了一種電動角磨機,該電動角磨機具有驅動馬達,用于驅動對被加工件執行研削或研磨作業的砂輪;馬達殼,其收裝上述驅動馬達;后罩,其安裝在與上述砂輪安裝部位于相反側的馬達殼后端區域,并由上述馬達殼構成供作業人員抓握的把手部;操作桿,其由作業人員用手進行抓握操作,其為長條狀且安裝在上述馬達殼與上述后罩這二者之上;開關部,其配重在上述后罩內,該開關部通過開口部與操作桿連接,并且通過操作桿的操作而產生動作從而進行對上述驅動馬達的通電控制。在上述專利中,為了防止誤操作的發生,在操作桿上設置了一個鎖止部件,該鎖止部件包括旋轉軸,卡合部及操作部。其鎖止的原理是當處于鎖止狀態時,通過彈簧施加的彈性作用,卡合部卡合在操作桿上的凸起部上,此時,作業人員是無法操作操作桿的;當作業人員的一只手通過操作部轉動鎖止部件時,若作業人員施加的力超過了彈簧的彈性力時,鎖止部件的卡合部會逐漸離開凸起部,直至完全分離,此時,作業人員需要使用另一只手,向上按動操作桿使得位于操作桿上方的開關部閉合,驅動馬達得電后工作,砂輪開始執行研削或研磨作業。但在作業過程中,作業人員需要一直按著操作桿,否則由于彈簧回復力的作用,卡合部會重新卡合在凸起部上,使得驅動馬達停止工作。由此可見,上述鎖止部件雖然能防止誤操作,但是額外地增加了作業人員的操作負擔,降低了作業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可能導致驅動馬達被錯誤停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降低作業人員的操作負擔且提高作業人員操作效率的電動角磨機。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電動角磨機,包括殼體,在殼體的作業端上設有用于對加工件進行磨削或研磨的作業部件,作業部件由設于殼體的驅動馬達驅動工作,在殼體的握持端內設有開關部件,由開關部件將驅動馬達切換至通電狀態或斷電狀態,在開關部件的下方設有操作桿,操作桿的兩端分別連接殼體,在操作桿上形成有用于安裝旋鈕的間隙,旋鈕位于該間隙內,在旋鈕上穿設有旋轉銷,旋轉銷的兩端分別連接操作桿,在旋轉銷外套有扭簧,旋鈕露于操作桿外的部分為操作部,其特征在于在旋鈕位于殼體內的部分的一側設有凸塊,在其另一側的端部上設有卡合部,在操作桿的內側設有與該凸塊配合的支撐塊,在旋鈕設有卡合部一側的側邊設有延伸柱,延伸柱與殼體相連,在延伸柱的端部設有與卡合部相配合的凹陷部,當旋鈕處于關閉鎖止狀態時,凸塊在扭簧的作用下壓在支撐塊上,當旋鈕處于開啟鎖定狀態時,卡合部卡合在凹陷部上。優選地,在所述旋鈕位于所述殼體內的部分與所述卡合部相反一側的端部上設有導向部,在所述旋鈕設有導向部一側的側邊設有導向柱,當所述旋鈕處于關閉鎖止狀態時,導向部倚靠在導向柱的端部上。優選地,所述作業部件包括砂輪,在砂輪外設有防護罩固定裝置,所述驅動馬達通過驅動馬達驅動砂輪旋轉,其中防護罩固定裝置包括罩在砂輪外的罩體及連接在所述殼體上的前蓋,在罩體背向砂輪的一側端面上向外延伸形成抱箍,在抱箍的內側設有至少一個凸臺,在前蓋的頂部設 有至少一個卡槽,卡槽的數量與凸臺的數量相當,在前蓋的外圓周面上開有環形凹槽,抱箍的凸臺通過卡槽嵌入環形凹槽內,扳手的扳舌位于外部其余部分設于抱箍與前蓋之間,在抱箍上開有擋位槽,在扳手位于抱箍與前蓋之間的部分上設有擋位齒,擋位齒卡在擋位槽內。在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電動角磨機中,通過簡單的結構即實現了電動角磨機的狀態鎖止,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誤操作的發生,同時,在電動角磨機開啟后,實現了狀態的鎖定,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不用常按操作桿,降低了作業負擔,提高了作業效率,且避免了驅動馬達被錯誤停止的情況發生。附圖說明圖IA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電動角磨機處于關閉鎖止狀態時的局部結構剖視圖;圖IB為圖IA的局部放大圖;圖2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電動角磨機將旋鈕逆時針轉動后的局部結構剖視圖;圖3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電動角磨機將操作桿按下后的局部結構剖視圖;圖4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電動角磨機處于開啟鎖定狀態下的局部結構剖視圖;圖5A為本技術提供的防護罩固定裝置的分解圖;圖5B為本技術提供的防護罩固定裝置的裝配圖;圖6A為本技術提供的防護罩固定裝置的安裝示意圖;圖6B為本技術提供的裝有抱箍的防護罩;圖6C為本技術提供的防護罩固定裝置中的前蓋;圖7A為本技術提供的防護罩固定裝置的固定示意圖;圖7B為本技術提供的圖7A的俯視圖;圖7C為本技術提供的防護罩固定裝置的調節防護罩工作角度示意圖;圖7D為本技術提供的圖7C的俯視圖;圖8為本技術提供的防護罩固定裝置的拆卸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更明顯易懂,茲以優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如圖IA及圖IB所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電動角磨機,包括殼體6,在殼體6的作業端上設有用于對加工件進行磨削或研磨的作業部件7。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圖紙中,作業部件7位于左側。作業部件7由設于殼體6的驅動馬達驅動工作。在殼體6的握持端內設有開關部件5。在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圖紙中,握持端位于右側。由開關部件5將驅動馬達切換至通電狀態或斷電狀態。當驅動馬達處于通電狀態時,作業部件7開始進行磨削或研磨,當驅動馬達處于斷電狀態時,作業部件7停止磨削或研磨。在開關部件5的下方設有操作桿4,操作桿4為一條形部件,其兩端分別連接殼體6。作業人員通過按下操作桿4使得開關部件5將驅動馬達切換至通電狀態,當放開操作桿4后,開關部件5將驅動馬達切換至斷電狀態。在操作桿4上形成有用于安裝旋鈕I的間隙,旋鈕I位于該間隙內。在旋鈕I的中部穿入一根旋轉銷3,旋轉銷3的兩端分別穿入操作桿4內使得旋鈕I能夠繞旋轉銷3轉動。在旋轉銷3外套有扭簧2。旋鈕I露于操作桿4外的部分為操作部la,作業人員通過·扳動操作部Ia使得旋轉銷3轉動。在本實施例中,在旋鈕I位于殼體6內的部分的右側上向外延伸形成有凸塊lb,在其左側的端部上形成一卡合部lc,在本實施例中,該卡合部Ic如鉤狀,在其右側的端部上形成一導向部ld,在本實施例中,該導向部Id為L形的導向槽。在操作桿4的內側向上延伸形成與凸塊Ib相配合的支撐塊4a。在旋鈕I的左側設有延伸柱6a,延伸柱6a與殼體6相連,該延伸柱6a的端部為與卡合部Ic相配合的凹陷部6a_l。在旋鈕I的右側設有導向柱6b。如圖5A及圖5B所示,防護罩固定裝置13包括罩在砂輪14外的罩體13_1及與殼體10相連的前蓋13-6。在罩體13-1背向砂輪14 一側的端面上向外延伸形成抱箍2,在抱箍1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動角磨機,包括殼體(6),在殼體(6)的作業端上設有用于對加工件進行磨削或研磨的作業部件(7),作業部件(7)由設于殼體(6)的驅動馬達驅動工作,在殼體(6)的握持端內設有開關部件(5),由開關部件(5)將驅動馬達切換至通電狀態或斷電狀態,在開關部件(5)的下方設有操作桿(4),操作桿(4)的兩端分別連接殼體(6),在操作桿(4)上形成有用于安裝旋鈕(1)的間隙,旋鈕(1)位于該間隙內,在旋鈕(1)上穿設有旋轉銷(3),旋轉銷(3)的兩端分別連接操作桿(4),在旋轉銷(3)外套有扭簧(2),旋鈕(1)露于操作桿(4)外的部分為操作部(1a),其特征在于:在旋鈕(1)位于殼體(6)內的部分的一側設有凸塊(1b),在其另一側的端部上設有卡合部(1c),在操作桿(4)的內側設有與該凸塊(1b)配合的支撐塊(4a),在旋鈕(1)設有卡合部(1c)一側的側邊設有延伸柱(6a),延伸柱(6a)與殼體(6)相連,在延伸柱(6a)的端部設有與卡合部(1c)相配合的凹陷部(6a?1),當旋鈕(1)處于關閉鎖止狀態時,凸塊(1b)在扭簧(2)的作用下壓在支撐塊(4a)上,當旋鈕(1)處于開啟鎖定狀態時,卡合部(1c)卡合在凹陷部(6a?1)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淼,劉貴仁,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銳奇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