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PE管成型設備,尤其是一種PE管模頭進料腔。技術背景在PE管生產過程中,PE熔料通過一段進料腔壓縮后 進入擠出模頭,然后成型,PE管模頭進料腔內置了芯棒,減少PE材料能通過的空間,達到壓縮PE材料,改善PE材料塑化性能的目的,現在常用的PE管模頭進料腔內還在芯棒和進料腔外壁之間縱向設置隔離欄,進一步增強對PE材料的壓縮,但效果不夠理想,需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增大PE材料壓縮比的PE管模頭進料腔。本技術公開了一種PE管模頭進料腔,由腔壁和芯棒構成,其特征在于腔壁和芯棒之間設置了螺旋形的流道。在本技術中,將原來的欄式流道改進為螺旋式流道,增大了壓縮比,提高了 PE模體的塑化能力,提升了管材質量。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欄式流道截面圖。圖中I是腔壁、2是芯棒、3是流道。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PE管模頭進料腔,由腔壁I和芯棒構成,其特征在于腔壁和芯棒之間設置了螺旋形的流道。在本技術中,將原來的欄式流道改進為螺旋式流道,增大了壓縮比,提高了 PE模體的塑化能力,提升了管材質量。通過實驗對比,改造前欄式流道的壓縮比為I. 26MPa/m2,電耗為587. 2元/噸,熔體流速O. 85Kg/s,改造后螺旋式流道的壓縮比增加為I. 47MPa/m2’,電耗降低為456. 7元/噸,熔體流速增加為I. 35Kg/s,節能和提效明顯。權利要求1.一種PE管模頭進料腔,由腔壁(I)和芯棒(2)構成,其特征在于腔壁(I)和芯棒(2)之間設置了螺旋形的流道(3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PE管成型設備,尤其是一種PE ...
【技術保護點】
一種PE管模頭進料腔,由腔壁(1)和芯棒(2)構成,其特征在于腔壁(1)和芯棒(2)之間設置了螺旋形的流道(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朝軍,林勤,黃飛,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亞通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