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排水管道自動閥門裝置,由地漏算子端蓋、上漏斗、逆止球、下漏斗和排水出口管及外接面板順序組合而成,地漏算子端蓋和上漏斗連接,上漏斗的大口插入下漏斗的大口,在上漏斗和下漏斗中間空室中置入逆止球,下漏斗的底口插入排水出口管的進口。正常排水時,水對球產生浮力,使球被頂托離開地漏排水底口,污水從球下流過;不排水時,逆止球壓在地漏底口,阻擋了臭氣;當發生冒溢時,逆止球被臭氣、污水通過地漏底口向上頂托,堵在上部漏斗口,因此阻止了臭氣和污水逆行,隨著排水不斷增壓,最終使堵塞處疏通。(*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對城市建筑設施地漏及市政排水管道的雨算子、污水井等進行逆止化,以阻止污水和臭氣冒溢的
確切地說是當地漏及反水彎等下部主管道發生阻塞或者摟上排水時,可用其阻止逆流污水,并使樓上排水壓下的臭氣被其內部的逆止球堵在進口處,防止了冒溢和泛味的發生,而自己正常排水不受影響。
技術介紹
目前,公知的現有各種地漏及市政排水管道雨算子、污水井等還沒有簡便、安全、經濟、有效的防止污水和臭氣冒溢的裝置。傳統地漏及反水彎等裝置存在的主要缺陷是地漏和反水彎的水封起不到防止污水冒溢的作用;水封本身產生臭氣,并滋生繁衍小蟲子。長期以來,僅青島每年就有大量的因樓房住戶排水管道堵塞造成低層住戶被淹事件發生,上下住戶矛盾對立,甚至自己另外通條排水管道,使上一層住戶也不得不想辦法自保,不僅破壞樓體,而且增加了管道成本和裝修負擔。排水管口泛味和生蟲更是困擾每個人和家庭,大 家迫切需要一種可靠、經濟、簡便、耐用的防止污水和臭氣冒溢的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專利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與現有排水管道系統兼容,材質和大小尺寸相同,通過對現有地漏、雨算子、污水井等進行改造,克服上述缺陷,達到簡便、耐用、可靠、經濟、安全、自動防冒溢和自清目的的閥門。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排水管道自動閥門裝置,由地漏算子端蓋、上漏斗、逆止球、下漏斗和排水出口及外接面板順序組合而成,地漏算子端蓋和上漏斗連接,上漏斗的大口插入下漏斗的大口,在上漏斗和下漏斗中間空室中置入逆止球,下漏斗的底口插入排水出口管的進口。逆止球用塑膠材料制造,直徑略大于排水出口管直徑,其截面積與上漏斗的大口截面積之差不小于排水出口管的截面積。上漏斗、逆止球、下漏斗的垂直組合構成排水管道自動閥門裝置的本體,本體的小口直徑是大口的一半,本體的腔體上下口之間高度為逆止球直徑的3倍,內徑是逆止球直徑的2倍。外部結構為分拆式結構。由地漏外接面板或排水系統接口部分、防冒溢自動閥門主管體(簡稱閥門主體)兩大結構組成。其中外接面板是接地面的,外方內圓,內圓直徑是閥門主體的外徑,便于閥門主體自由插拔,閥門主體下端直接插接到排水管道中。閥門主體內部結構是,首先將現有的地漏及排水系統雨算子、污水井等上蓋進口與閥門主體的端蓋結合,其中地漏入口部分為算子,其他部分為蓋板,外徑等于外接面板內圓直徑;閥門主體采用上口(與進水口徑相同)小、下口大的漏斗式同心變徑;其內套入一個塑膠球,其直徑略大于排水管徑,其截面積與大口的截面積之差應當不小于排水管截面積;然后再插入置于地面下的上口大、下口小(與排水管徑相同,并與排水管連接)的同心變徑中構成閥門主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正常排水時,污水對防冒溢自動閥門內的逆止球產生浮力,使逆止球被頂托起來,污水從逆止球下流過;當要發生冒溢和泛味時,由于逆止球被污水或者臭氣向上頂托,堵在漏斗口,因此阻止了污水和臭氣逆行;隨著樓上住戶不斷增加排水,使該閥門外管道內部壓力越來越大,會使堵塞處出現松滑甚至崩解;即使壓力不高時,如果被堵管道其它排水口都有防冒溢自動閥門,也便于用皮撅子等簡單的壓氣工具就可以解決管道堵塞問題;平時,由于逆止球取代傳統水封壓在閥門底口上,因此底口是不存水的,經常是干潔的,避免了傳統水封“存污水封臭氣”的弊端,很好地解決了臭水和生蟲問題;該閥門的上部分與下部分屬于插接擰口結構,便于放入和取出逆止球,有利于清理堵塞物。附圖說明附圖為本技術的結構原理圖,并作為摘要附圖。 圖中I.地漏算子端蓋等,2.上漏斗,3.逆止球,4.下漏斗,5.排水出口管,6.外接面板。具體實施方式如附圖所示,本技術由地漏算子端蓋(I)、上漏斗(2)、逆止球(3)、下漏斗(4)和排水出口管(5)及外接面板(6)組合而成。其中,外接面板(6)是接地面的,外方內圓,內圓直徑是閥門主體的外徑,便于閥門主體從中自由插拔;作為排水入口的地漏算子端蓋(I)和上漏斗(2)可以是一體結構,上漏斗(2)的大口插入下漏斗(4)的大口,下漏斗(4)的大口插入排水出口管(5)的進口(接口用塑料膠密封);在上漏斗(2)和下漏斗⑷中間置入逆止球(3),逆止球直徑略大于排水出口管(5)管徑,其截面積與上漏斗(2)的大口截面積之差應當不小于排水出口管(5)截面積;上漏斗(2)、逆止球(3)、下漏斗(4)的垂直組合構成排水管道自動閥門裝置的本體,本體的小口直徑是大口的一半,本體的腔體上下口之間高度為逆止球(3)直徑的3倍,內徑是逆止球(3)直徑的2倍。具體過程如下正常不排水狀態時,逆止球(3)壓在下漏斗(4)的底口上,使微壓差氣流被阻擋在主管道內,由于底口不存水,經常是干潔的,避免了傳統水封“存污水封臭氣”的弊端,很好地解決了臭水和生蟲問題;當污水正常地排入地漏、雨算子、污水井等時,污水經過地漏算子端蓋(I)、上漏斗(2),使逆止球(3)借助水的浮力,離開下漏斗(4)的底口,使污水順利通過排水出口(5)流到主排水管道;當外部主管道發生堵塞或外部主管道壓力高于地漏算子端蓋(I)處壓力時,逆止球(3)將被頂起,并塞入上漏斗(2)的頂口上,使地面與地下管道隔絕,無論是污水還是臭氣都被阻止住了 ;當發生主管道堵塞時,隨著摟上排水的增加,使上漏斗(2)、逆止球(3)和被堵塞物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當達到堵塞松動臨界點而遠非上漏斗(2)、逆止球(3)、下漏斗(4)和主管道的承受極限時,會使堵塞處出現松滑甚至崩解;即使壓力不高時,如果被堵管道其它排水口都有防冒溢自動閥門,也便于用皮撅子等簡單的壓氣工具就可以解決管道堵塞問題;一旦管道暢通,逆止球(3)將在重力作用下離開上漏斗⑵的頂口,落回到下漏斗⑷的底口上。權利要求1.一種排水管道自動閥門裝置,由地漏算子端蓋(I)、上漏斗(2)、逆止球(3)、下漏斗(4)和排水出口管(5)及外接面板(6)順序組合而成,其特征是地漏算子端蓋⑴和上漏斗⑵連接,上漏斗⑵的大口插入下漏斗⑷的大口,在上漏斗⑵和下漏斗⑷中間空室中置入逆止球(3),下漏斗(4)的底口插入排水出口管(5)的進口。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排水管道自動閥門裝置,其特征是逆止球用塑膠材料制造,直徑略大于排水出口管(5)管直徑,其截面積與上漏斗(2)的大口截面積之差不小于排水出口管(5)的截面積。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排水管道自動閥門裝置,其特征是上漏斗(2)、逆止球(3)、下漏斗(4)的垂直組合構成排水管道自動閥門裝置的本體,本體的小口直徑是大口的一半,本體的腔體上下口之間高度為逆止球(3)直徑的3倍,內徑是逆止球(3)直徑的2倍。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排水管道自動閥門裝置,由地漏算子端蓋、上漏斗、逆止球、下漏斗和排水出口管及外接面板順序組合而成,地漏算子端蓋和上漏斗連接,上漏斗的大口插入下漏斗的大口,在上漏斗和下漏斗中間空室中置入逆止球,下漏斗的底口插入排水出口管的進口。正常排水時,水對球產生浮力,使球被頂托離開地漏排水底口,污水從球下流過;不排水時,逆止球壓在地漏底口,阻擋了臭氣;當發生冒溢時,逆止球被臭氣、污水通過地漏底口向上頂托,堵在上部漏斗口,因此阻止了臭氣和污水逆行,隨著排水不斷增壓,最終使堵塞處疏通。文檔編號E03F5/042GK202689167SQ20122003886公開日2013年1月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排水管道自動閥門裝置,由地漏算子端蓋(1)、上漏斗(2)、逆止球(3)、下漏斗(4)和排水出口管(5)及外接面板(6)順序組合而成,其特征是:地漏算子端蓋(1)和上漏斗(2)連接,上漏斗(2)的大口插入下漏斗(4)的大口,在上漏斗(2)和下漏斗(4)中間空室中置入逆止球(3),下漏斗(4)的底口插入排水出口管(5)的進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少娜,
申請(專利權)人:陳少娜,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