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光伏支架齒輪單軸調整裝置,包括主立柱及副立柱,主立柱及副立柱的下端分別固定在基座上,其上端支撐光伏支架,主立柱與副立柱間隔設置,在主立柱上設有齒輪傳動機構,人力轉動齒輪傳動機構,可使得光伏支架轉動,光伏支架轉動的角度還可從設置在副立柱上的角度指示板上直觀地揭示出來。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安裝和拆卸簡單,維護方便,制作成本低。(*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光伏組件的安裝
,特別涉及一種光伏支架齒輪單軸調整>J-U ρ α裝直。
技術介紹
目前用于太陽能光伏組件的固定方式大部分采用固定在屋頂或固定在特制的太陽能光伏組件支架上,屋頂和特制的太陽能光伏組件支架大部分都不能調節安裝角度,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太陽輻照的角度變化,太陽能光伏組件角度固定化而致使太陽能組件發電效率達不到最佳。目前研究的一些能夠調節角度的太陽能光伏組件支架結構復雜、成本昂貴,而且安裝復雜費時,有進一步改進簡化的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角度可調的光伏支架齒輪單軸調整裝置。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提供一種光伏支架齒輪單軸調整裝置,其包括主立柱及副立柱,所述主立柱及副立柱的下端分別固定在基座上,其上端支撐所述光伏支架,主立柱與副立柱間隔設置,所述主立柱及副立柱的上端活動地套接有第一橫桿及第二橫桿,所述第一橫桿及第二橫桿分別通過第一轉動裝置及第二轉動裝置可在所述主立柱及副立柱上端轉動,靠近所述第一橫桿及第二橫桿的兩端上固定有第一直桿及第二直桿,光伏支架通過緊固裝置固定在所述第一直桿及第二直桿上,在所述主立柱上還設有齒輪傳動機構,所述第一橫桿可隨所述齒輪傳動機構轉動。進一步地,在所述主立柱及副立柱的上端分別凹設有第一開槽及第二開槽,在所述第一開槽及第二開槽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所述第一橫桿及第二橫桿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一開槽及第二開槽的開口處。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轉動裝置及第二轉動裝置包括第一轉軸及第二轉軸,所述第一轉軸及第二轉軸分別穿設在所述第一立板及第二立板的上端,所述第一橫桿及第二橫桿可分別沿著所述第一轉軸及第二轉軸轉動。進一步地,所述齒輪傳動機構包括大齒輪及與其相嚙合的小齒輪,所述大齒輪及小齒輪設置在所述第一開槽內,所述大齒輪固定在所述第一橫桿的下側部。進一步地,所述小齒輪兩端固定設有支撐部,所述支撐部分別套接在所述第一立板的開孔中,并可在所述開孔中轉動。進一步地,在所述小齒輪的中部設有方孔,在所述方孔中設置有方軸,所述方軸的端部延伸到所述支撐部的外部。進一步地,沿所述方軸軸線的垂直方向設置有力臂桿,所述力臂桿可套接在所述方軸的端部。進一步地,在所述主立柱上還設置有止動插銷,所述止動插銷穿過所述第一立板并可卡設在所述小齒輪的齒間。進一步地,在所述第二立板的外側設置有角度指示板,所述角度指示板套接在所述第二轉軸上,靠近所述角度指示板的外邊緣按照一定角度規律均勻設置有若干圓孔。進一步地,在所述圓孔上至少設置有兩個螺栓結構,一個螺栓結構與所述副立柱固定,另一個螺栓結構與所述第二橫桿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光伏支架齒輪單軸調整裝置,通過人力轉動設置在主立柱上的齒輪傳動機構可以調整光伏支架的安裝角度,使得固定在其上的光伏組件能夠跟蹤太陽光照射偏角的變化,讓太陽光垂直照射在光伏組件上,提高太陽光能的轉換效率。本技術結構簡單,且安裝和拆卸簡單,維護方便。 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I中的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圖I中主立柱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圖I中副立柱的立體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請一同參照圖I及圖2所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光伏支架齒輪單軸調整裝置,其包括主立柱I、副立柱2及基座3,主立柱I及副立柱2的下端分別固定在基座3上,其上端支撐光伏支架A。主立柱I與副立柱2間隔設置,主立柱I設置在光伏支架A的中部,副立柱2設置在主立柱I的兩側。主立柱I及副立柱2的上端活動地套接有第一橫桿11及第二橫桿21,第一橫桿11及第二橫桿21分別通過第一轉動裝置12及第二轉動裝置22可在主立柱I及副立柱2上端轉動,靠近第一橫桿11及第二橫桿21的兩端上固定有第一直桿4及第二直桿5,光伏支架A通過緊固裝置6固定在第一直桿4及第二直桿5上。請再一同參照圖3及圖4所示,在主立柱I及副立柱2的上端分別凹設有第一開槽13及第二開槽23,在第一開槽13及第二開槽23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立板14及第二立板24,第一橫桿11及第二橫桿21分別安裝在第一開槽13及第二開槽23的開口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轉動裝置12及第二轉動裝置22包括第一轉軸121及第二轉軸221,所述第一轉軸121及第二轉軸221分別穿設在第一立板14及第二立板24的上端,第一橫桿11及第二橫桿21可分別沿著第一轉軸121及第二轉軸221轉動。為防止第一轉軸121及第二轉軸221脫落,在第一轉軸121及第二轉軸221的尾端分別插有開口銷122及222,開口銷122及222設置在第一立板14及第二立板24的外側,即簡單又實用。在主立柱I上設有齒輪傳動機構7,第一橫桿11可隨齒輪傳動機構轉動7。第一橫桿11轉動又帶動第一直桿4、第二直桿5及整個光伏支架A同時轉動。齒輪傳動機構7包括大齒輪71及與其相嚙合的小齒輪72。大齒輪71及小齒輪72設置在第一開槽13內,大齒輪71固定在第一橫桿11的下側部。小齒輪72兩端固定設有支撐部73,支撐部73分別套接在第一立板14的開孔15中,并可在開孔15中轉動。在小齒輪72的中部設有方孔74,在方孔74中設置有方軸75,方軸75的端部延伸到支撐部73的外部。該處采用方軸結構,可以提高轉動的可靠性。沿方軸75軸線的垂直方向設置有力臂桿76,力臂桿76的一端可套接在方軸75的端部。設置力臂桿76的目的是延長小齒輪72的轉動力臂,減少轉動小齒輪72的轉動力,可以實現單人轉動光伏支架A的作業。在主立柱I上還設置有止動插銷16,止動插銷16穿過第一立板14并可卡設在小齒輪72的齒間。當小齒輪72在力臂桿76的作用下轉動并帶動光伏支架A轉動到適合的角度時,插入止動插銷16可以防止小齒輪72的回轉。在本實施例中,大齒輪71及小齒輪72采用塑膠材料制成,可節省制造成本。同時,為減少第一橫桿11的轉動阻力,提高第一橫桿11的轉動靈活性,還可在開孔15中設置與小齒輪72的支撐部73相配合的滾動軸承(圖中未示出)。為防止方軸75松脫,在方軸75上還設置有開口銷77,開口銷77設置在支撐部73及力臂桿76的套接處之間。在第二立板24的外側設置有角度指示板25,角度指示板25套接在第二轉軸221上,靠近角度指示板25的外邊緣按照一定角度規律均勻設置有若干圓孔26。在圓孔26上至少設置有兩個螺栓結構27和28,一個螺栓結構27與副立柱2固定,可把角度指示板25固定在副立柱2上,另一個螺栓結構28與第二橫桿21固定,可把第二橫桿21與角度指示板25固定在一起。在實際使用時,本實施例是這樣實現光伏支架齒輪單軸調整調整光伏支架A的角度前,首先要松開螺栓結構28,使得第二橫桿21可沿第二轉動軸221自由轉動。調整時,使用力臂桿76轉動方軸75,方軸75帶動主立柱I上的小齒輪72轉動。小齒輪72轉動帶動大齒輪71轉動,因為大齒輪71固定在第一橫桿11上,所以,大齒輪71轉動必然帶動第一直桿4及第二直桿5轉動,使得固定其上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伏支架齒輪單軸調整裝置,其包括主立柱及副立柱,所述主立柱及副立柱的下端分別固定在基座上,其上端支撐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立柱與副立柱間隔設置,所述主立柱及副立柱的上端活動地套接有第一橫桿及第二橫桿,所述第一橫桿及第二橫桿分別通過第一轉動裝置及第二轉動裝置可在所述主立柱及副立柱上端轉動,靠近所述第一橫桿及第二橫桿的兩端上固定有第一直桿及第二直桿,光伏支架通過緊固裝置固定在所述第一直桿及第二直桿上,在所述主立柱上還設有齒輪傳動機構,所述第一橫桿可隨所述齒輪傳動機構轉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建靜,黃鶴,吳克明,方少軍,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帷盛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