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用作壓鑄炒菜鐵鍋的專用設備。為制鍋行業提供小型鐵鍋壓鑄機,適用于各類型制鍋廠使用,還可用于壓鑄形狀較為簡單的橡膠、塑料零件及其它簡易鑄造件,適用于部分輕工業廠家使用。由壓鑄氣缸、拉轉氣缸及其活塞桿、上模和下模座及機身、機座構成。(*該技術在200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一種用作壓鑄炒菜鐵鍋的專用設備。鐵鍋在我國家庭中普遍使用,人們用鐵鍋炒菜攝取人體必需物質——鐵元素,以利身體健康。但制鍋行業中沒有小型壓鑄機用于制造鐵鍋,很多生產廠均采用大型壓鑄機,結構復雜,能源浪費較大,生產成本較高。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制鍋行業壓鑄炒菜鐵鍋的小型鐵鍋壓鑄機。也可以用于壓鑄形狀較為簡單的橡膠、塑料零件及其它簡易鑄造件。本技術是用如下方式實現的該機的機身〔9〕采用整體鑄鐵結構,并且固定在機座〔10〕上,在機身〔9〕內裝有壓鑄氣缸〔3〕和拉轉氣缸〔1〕,壓鑄氣缸〔3〕內包括有一根壓鑄氣缸活塞桿〔12〕,拉轉氣缸〔1〕內包括有一根拉轉氣缸活塞桿〔11〕;在壓鑄氣缸〔3〕下端連有上模〔6〕,用螺釘連接固定在壓鑄氣缸活塞桿〔12〕端部的法蘭上,并且上模〔6〕上還有調節螺母〔5〕,用于調節上模〔6〕的靈活松緊程度;在壓鑄氣缸〔3〕上還裝有調節螺釘〔4〕,可用于調整壓鑄氣缸〔3〕的垂直位置,即調整上模〔6〕的垂直位置;下模座〔7〕與機座〔10〕連接,并且有調節螺釘〔8〕,用于調節下模座〔7〕的位置。在機身〔9〕上有2個氣閥〔2〕,均外接壓縮空氣管,內與壓鑄氣缸〔3〕和拉轉氣缸〔1〕分別相連通。本壓鑄機具有結構簡單、操作靈活、維護保養方便,生產效率高,勞動強度低等特點,適用于各類型制鍋廠使用;還可用于壓鑄形狀較為簡單的橡膠、塑料零件及其它簡易鑄造件,適用于部分輕工業廠家使用。現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小型鐵鍋壓鑄機結構示意圖。本壓鑄機采用壓縮空氣作為動力,機身〔9〕采用整體鑄鐵結構,機身〔9〕內裝有一套壓鑄氣缸〔3〕和一套拉轉氣缸〔1〕,拉轉氣缸活塞桿〔11〕和壓鑄氣缸活塞桿〔12〕均采用表層鍍鉻結構,便于維護保養。制鍋模具的上模〔6〕與壓鑄氣缸活塞桿〔12〕上的法蘭聯接,下模與機座〔10〕之下模座〔7〕聯接。機身〔9〕左側裝有兩套配氣閥手柄,操作拉轉氣缸〔1〕的配氣閥手柄,使壓縮空氣從該氣閥〔2〕進入拉轉氣缸〔1〕下腔,這時拉轉氣缸活塞桿〔11〕便推動壓鑄氣缸〔3〕旋轉垂直就位,然后再操作壓鑄氣缸〔3〕的配氣閥手柄,使壓縮空氣從該氣閥〔2〕向壓鑄氣缸〔3〕上腔送氣,壓鑄氣缸活塞桿〔12〕帶著上模〔6〕壓向下模,從而實現壓鑄工作過程。鐵鍋一經壓鑄成型,又操縱壓鑄氣缸〔3〕的配氣閥手柄反向,使壓縮空氣換向進入壓鑄氣缸〔3〕下腔,推動壓鑄氣缸活塞桿〔12〕上升使上、下模分離,再操縱拉轉氣缸〔1〕的配氣閥手柄反向,使壓縮空氣換向進入拉轉氣缸〔1〕上腔,拉轉氣缸活塞桿〔11〕斜向下行,帶動壓鑄氣缸〔3〕旋轉約90°,便于下模取鍋和上、下模刷炭粉。按以上程序往復循環,形成連續壓鑄生產。本壓鑄機還可配置小風機座,安置小型風機對下模型腔吹風冷卻。工作時必需調整好上、下模具對中。基本參數如下使用氣壓壓力0.5~0.7兆帕氣缸直徑130毫米活塞桿最大垂直行程376毫米壓鑄氣缸最大旋轉角90°可提升模具最大重量150公斤壓鑄鐵鍋最大直徑750毫米可裝模具最大直徑上模800毫米、下模880毫米壓鑄機外形尺寸長×寬×高=1040×608×1600(毫米)壓鑄機整機重量700公斤設備安裝深度不小于360毫米。權利要求1.一種小型鐵鍋壓鑄機,其特征在于機身采用整體鑄鐵結構且固定在機座上;在機身上內裝有壓鑄氣缸和拉轉氣缸,壓鑄氣缸內包括有一根壓鑄氣缸活塞桿,拉轉氣缸內包括有一根拉轉氣缸活塞桿;在壓鑄氣缸下端連有上模,用螺釘連接固定在壓鑄氣缸活塞桿端部的法蘭上,并且上模上還有調節螺母;在壓鑄氣缸上還裝有調節螺釘;下模座與機座連接,并且有調節螺釘;在機身上有2個氣閥,均外接壓縮空氣管,內與壓鑄氣缸和拉轉氣缸分別相連通。專利摘要本技術是一種用作壓鑄炒菜鐵鍋的專用設備。為制鍋行業提供小型鐵鍋壓鑄機,適用于各類型制鍋廠使用,還可用于壓鑄形狀較為簡單的橡膠、塑料零件及其它簡易鑄造件,適用于部分輕工業廠家使用。由壓鑄氣缸、拉轉氣缸及其活塞桿、上模和下模座及機身、機座構成。文檔編號B22D18/00GK2142051SQ92235459公開日1993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1992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1992年12月12日專利技術者童正羅 申請人:童正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小型鐵鍋壓鑄機,其特征在于:機身[9]采用整體鑄鐵結構且固定在機座[10]上;在機身[9]上內裝有壓鑄氣缸[3]和拉轉氣缸[1],壓鑄氣缸[3]內包括有一根壓鑄氣缸活塞桿[12],拉轉氣缸[1]內包括有一根拉轉氣缸活塞桿[11];在壓鑄氣缸[3]下端連有上模[6],用螺釘連接固定在壓鑄氣缸活塞桿[12]端部的法蘭上,并且上模[6]上還有調節螺母[5];在壓鑄氣缸[3]上還裝有調節螺釘[4];下模座[7]與機座[10]連接,并且有調節螺釘[8];在機身[9]上有2個氣閥[2],均外接壓縮空氣管,內與壓鑄氣缸[3]和拉轉氣缸[1]分別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童正羅,
申請(專利權)人:童正羅,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43[中國|湖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