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DAS機箱,包括外罩和設置在其內的散熱器,該散熱器包括由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鰭片組成的散熱單元,該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別設置在該鰭片的相對兩側。相對于現有技術,可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DAS機箱的兩基板上靈活配置熱源,鰭片兩邊的熱源都向該鰭片傳熱,增加了該鰭片的熱流密度,散熱效率顯著提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通信領域的DAS系統機箱及其散熱器。
技術介紹
分布式天線系統(DAS,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是一個由分布于某個建筑物內、專門用于提供無線室內覆蓋的多個天線組成的網絡。分布式天線系統中主要的發熱器件是功放模塊。為保證功放模塊其線性指標的優異性,需較大的靜態電流,導致發熱量很大。分布式天線系統中的散熱設計主要是解決好功放模塊的散熱問題,需要把功放模塊的內部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否則設備無法正常運行。要解決功放模塊的散熱問題主要是使用傳導或對流的散熱方式,即使用散熱器進行自然冷卻或使用風扇進行強迫風冷。請參閱圖1,其是現有技術的分布式天線系統機箱的散熱器的結構圖。其包括一基板I和多個間隔設置在基板上的散熱鰭片2,構成單基板散熱結構。這種散熱器的結構會導致散熱效率不高,應用在大功耗的設備時,其體積需要做得很大。當熱源集中而熱流密度高的情況下,整個散熱器的長度和散熱齒的高度都會很容易達到一個極限值。而且熱源的配置基本上就只能在散熱器的一面基板上安裝移動,致使配置的數量下降。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散熱效率高的分布式天線系統機箱及其散熱器。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DAS機箱,包括外罩和設置在其內的散熱器,該散熱器包括由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鰭片組成的散熱單元,該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別設置在該鰭片的相對兩側。以及一種散熱器,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鰭片組成的散熱單兀,該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別設置在該鰭片的相對兩側。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提供的DAS機箱及其散熱器包括設置在一組鰭片兩邊的兩個基板,可在兩基板上靈活配置熱源,鰭片兩邊的熱源都向該鰭片傳熱,增加了該鰭片的熱流密度,散熱效率顯著提高。此外,該DAS機箱的空間的利用率也顯著提高,可實現單模、雙模、多模等通信單元的配置,且適合縱向擴展的安裝環境。附圖說明圖I是現有技術的DAS機箱的散熱器的結構圖。圖2是本技術的DAS機箱的組合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所示的爆炸圖。圖4是圖3所示的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同時參閱圖2、圖3和圖4,其中,圖2是本技術的DAS機箱的組合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爆炸圖,圖4是圖3所示的散熱器14的結構示意圖。該DAS機箱I包括外罩12和設置在外罩12內的散熱器14。該散熱器14包括散熱單兀142、風扇144、過線招管146、扁L形鋁管147、扁直熱管148和銅箔149。該散熱單元142包括經過導電氧化后再鍍錫的表面處理的第一基板1421、第二基板1422和一組鰭片1423。該第一基板1421和第二基板1422同時焊接在鰭片1423上,具體為第一基板1421和第二基板1422分別設置在該組鰭片1423的相對兩側。發熱的熱源16可設置在第一基板1421或第二基板1422上,當熱源16不少于兩個的時候,也可視情況合理同時設置在第一基板1421和第二基板1422上。過線鋁管146設置在第一基板1421和第二基板1422之間,可在第一基板1421和第二基板1422之間形成通孔,通過過線鋁管146可實現電源給功放供電。該扁L形鋁管147、扁直熱管148和銅箔149均設置在第一基板1421和/或第二基板1422上。該銅箔149具有接近于鋁的兩倍的導熱能力,將銅箔149設置在主要發熱源功放管下面,可有效地導走功放管的熱量。然后銅箔149再把熱量傳導至導熱能力接近銅的20倍的扁L形熱管147和扁直熱管148上,該扁L形熱管147和扁直熱管148再把熱量有效傳送到第一基板1421和第二基板1422的其他位置,最終達到均溫的目的。使得該散熱單元142散熱效率大·大提高。該扁L形鋁管147、扁直熱管148和銅箔149的具體位置根據熱源16而調整。該風扇144設置在散熱單元142的正前面,通過吹風形式向散熱單元142的鰭片1423吹風制冷。該DAS機箱I可進行多頻擴展,擴展時,僅需要加長該散熱單元142和增加風扇144的數量即可。該DAS機箱I也滿足縱向擴展的安裝要求。該熱源16設置在兩個基板上,鰭片1423兩邊的熱源都向該鰭片1423傳熱,增加了該鰭片1423的熱流密度。該風扇144對該鰭片1423進行強制散熱,形成一個高效的散熱通道。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提供的DAS機箱可在兩基板上靈活配置熱源,再通過風扇集中強制散熱,散熱效率顯著提高,結構的空間的利用率也顯著提高,可實現單模、雙模、多模等通信單元的配置,且適合縱向擴展的安裝環境。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如果對本技術的各種改動或變形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形屬于本技術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范圍之內,則本技術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形。權利要求1.一種DAS機箱,包括外罩和設置在其內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散熱器包括由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鰭片組成的散熱單元,該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別設置在該鰭片的相對兩側。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DAS機箱,其特征在于該散熱器還包括風扇,其設置在散熱單元的正前方。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DAS機箱,其特征在于該散熱器還包括過線鋁管,其設置在該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DAS機箱,其特征在于該散熱器還包括設置在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上的扁L形鋁管,和/或扁直熱管,和/或銅箔。5.一種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鰭片組成的散熱單元,該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別設置在該鰭片的相對兩側。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散熱單元正前方的風扇。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散熱器還包括過線鋁管,其設置在該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散熱器還包括設置在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上的扁L形鋁管,和/或扁直熱管,和/或銅箔。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DAS機箱,包括外罩和設置在其內的散熱器,該散熱器包括由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鰭片組成的散熱單元,該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別設置在該鰭片的相對兩側。相對于現有技術,可在本技術的DAS機箱的兩基板上靈活配置熱源,鰭片兩邊的熱源都向該鰭片傳熱,增加了該鰭片的熱流密度,散熱效率顯著提高。文檔編號H05K7/20GK202697123SQ201220270849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8日專利技術者安東明, 巨青華, 徐和法 申請人: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DAS機箱,包括外罩和設置在其內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散熱器包括由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鰭片組成的散熱單元,該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別設置在該鰭片的相對兩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安東明,巨青華,徐和法,
申請(專利權)人: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