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滴注裝置,包括管路,管路一端用于與儲液袋連接,另一端用于與滴注針連接,管路上設有以變容積的方式向管路供液的供液裝置,用于驅動供液裝置容積變化的點壓驅動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設置的供液裝置和點壓驅動裝置,可以自動提供連續的液滴,經過管路和滴注針注入到人體,從而不用將儲液袋懸掛在高處,以利于患者的移動。設置的安全單向閥具有一個安全閥座,當儲液袋受壓時,安全單向閥內閥芯和安全閥座的配合可以阻止更多的液體進入到管路中。本發明專利技術可以采用現有的儲液袋,更換時,僅需拋棄管路及供液裝置,其余部分可循環使用,有利于節約資源。機械結構簡單可靠,制造成本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中的滴注給藥器械領域,特別是一種自動滴注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滴注裝置,需要將液體懸掛在高處,利用液體的自重滴注進入人體,使用不便利。中國專利02810203. 7,公開了一種流體泵的滴注裝置,其中公開了一種用于供液的滴注泵,其采用了活塞的方式實現供液,液體都裝在類似活塞缸的容器內,存在的問題是,液體儲量通常不宜太多,也不利于藥液的更換,或者整體更換的話,其他配件均需拋棄,浪費較大。機械結構也較為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滴注裝置,可以形成自動供應的液滴,且結構與現有的滴注裝置的整體結構差別不大,可以直接利用現有的儲液袋、管路等裝置,且機械結構較為簡單可靠。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滴注裝置,包括管路,管路一端用于與儲液袋連接,另一端用于與滴注針連接,管路上設有以變容積的方式向管路供液的供液裝置,用于驅動供液裝置容積變化的點壓驅動裝置。所述的供液裝置中,殼體上設有柔性瓣,以形成可變容積的腔體,殼體兩端設有單向閥。所述的供液裝置中,殼體上設有柔性瓣,以形成可變容積的腔體,殼體的一端設有第一單向閥,另一端設有安全單向閥。所述的供液裝置中,殼體上設有柔性瓣,以形成可變容積的腔體,殼體的兩端設有安全單向閥。所述的安全單向閥中,安全單向閥閥芯的另一側還設有與單向閥閥芯配合形成阻塞的安全閥座。所述的安全單向閥閥芯的一端與安全單向閥閥體的內壁連接,所述的安全閥座傾斜設置。所述的供液裝置中,閥體上設有柔性瓣,以形成可變容積的腔體; 閥體內通過導向座安裝有閥芯桿,閥芯桿上端設有與上閥座密封配合的上閥芯,閥芯桿下端設有與下閥座密封配合的下閥芯,閥芯桿上還安裝有彈簧; 在柔性瓣內設有撓性撐桿,撓性撐桿的一端與柔性瓣連接,另一端與閥芯桿連接。所述的下閥芯與下閥座之間為常閉狀態。所述的點壓驅動裝置中,定鐵芯與動鐵芯配合,定鐵芯的線圈與電控裝置連接,動鐵芯與供液裝置的柔性瓣配合。所述的點壓驅動裝置中,定鐵芯與動鐵芯配合,定鐵芯的線圈與電控裝置連接,動鐵芯通過傳動桿與壓桿連接,傳動桿的中部設有可移動支點。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自動滴注裝置,通過設置的供液裝置和點壓驅動裝置,可以自動提供連續的液滴,經過管路和滴注針注入到人體,從而不用將儲液袋懸掛在高處,以利于患者的移動。設置的安全單向閥具有一個安全閥座,當儲液袋受壓時,安全單向閥內閥芯和安全閥座的配合形成阻斷,可以阻止更多的液體進入到管路中。進一步優化的,在兩端都設置安全單向閥時,則保護效果更為可靠。優化的方案中,設置的由撓性撐桿驅動的閥芯桿進一步提高了可靠性,由此結構,每次閥體只能通過微量的液體,且幾乎不會受到儲液袋內壓力的影響,例如,當儲液袋壓力較大時,該閥的結構就變成了一個微量導通的開關,設置的點壓驅動裝置機械結構簡單可靠,利于控制。進一步優化的,采用了可移動支點的結構,從而可以控制壓桿的行程,由此可以控制液滴的大小。本專利技術可以采用現有的儲液袋,更換時,僅需拋棄管路及供液裝置,其余部分可循環使用,有利于節約資源,機械結構簡單可靠,制造成本低。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采用另一點壓驅動裝置結構的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中供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中供液裝置優化結構的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中供液裝置進一步優化結構的示意圖。圖7為圖6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中供液裝置再進一步優化結構的示意圖。圖中儲液袋I,第一轉接頭2,圖中管路3,點壓驅動裝置4,定鐵芯41,動鐵芯42,電控裝置43,傳動桿44,可移動支點45,壓桿46,供液裝置5,閥體501,閥芯桿502,導向座503,上閥座504,上閥芯505,彈簧506,擋塊507,滑槽508,下閥芯509,下閥座510,柔性瓣511,撓性撐桿512,第一單向閥513,安全單向閥514,安全閥座515,殼體516,滴注針6。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 如圖I、圖2中,一種自動滴注裝置,包括管路3,管路3 —端設有第一轉接頭2,以用于與儲液袋I連接,另一端用于與滴注針連接,管路3上設有以變容積的方式向管路3供液的供液裝置5,用于驅動供液裝置5容積變化的點壓驅動裝置4。所述的供液裝置5中,殼體516上設有柔性瓣511,以形成可變容積的腔體,所述的柔性瓣511采用橡膠或塑料制成。在殼體516兩端設有單向閥。由點壓驅動裝置4驅動柔性瓣511變形,從而改變殼體516的容積,在兩端的單向閥的作用下,形成了向滴注針6流動的液滴。由此實現自動滴注,而不用依賴于液體的自重,從而便于患者在滴注過程中移動。實施例2 在實施例I的基礎上,優化的方案中,如圖3中所示,所述的供液裝置5中,殼體516上設有柔性瓣511,以形成可變容積的腔體,殼體516的一端設有第一單向閥513,另一端設有安全單向閥514。 如圖4中,所述的安全單向閥514中,安全單向閥閥芯的另一側還設有與單向閥閥芯配合形成阻塞的安全閥座515。在實施例I的基礎上,設置的安全閥座515可以避免由于儲液袋I承壓,而使供液裝置5兩端的單向閥始終處于常開狀態。當儲液袋I承壓時,液體使安全單向閥514的閥芯與安全閥座515之間閉合,以阻止液體的通過。實施例3 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優化的方案中,如圖5所示,所述的供液裝置5中,殼體516上設有柔性瓣511,以形成可變容積的腔體,殼體516的兩端設有安全單向閥514。所述的安全單向閥514中,安全單向閥閥芯的另一側還設有與單向閥閥芯配合形成阻塞的安全閥座515。由此結構,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避免因過大的壓力而損壞到柔性瓣511。而且即便在 較小壓力的承壓狀況下,供液裝置5也可以運行。具體如下,當儲液袋I承壓時,液體的壓力使上端安全單向閥514的閥芯與安全閥座515形成閉合,此時點壓驅動裝置4按壓柔性瓣511,使上端安全單向閥514的閥芯回位,在閥芯彈簧的作用下形成默認的閉合,即與上端閥座之前形成閉合,而液體驅動下端的安全單向閥514的閥芯開啟形成滴注的液滴;當點壓驅動裝置4松開時,柔性瓣511回彈,此時下端的安全單向閥514的閥芯處于默認的閉合狀態,即與該安全單向閥514的閥座形成閉合,上端的安全單向閥514的閥芯開啟,液體進入到殼體516內,直至柔性瓣511完全還原到初始狀態,或者在儲液袋I內壓力的作用下使上端安全單向閥514的閥芯與安全閥座515形成閉合。綜上,最好是避免儲液袋I承壓,以免影響整個裝置的運行。實施例4 本例優化了實施例2和3中安全單向閥514的結構,如圖7中,所述的安全單向閥閥芯的一端與安全單向閥閥體的內壁連接,所述的安全閥座515傾斜設置。傾斜設置的安全閥座515用于與閥芯的旋轉角度配合。由此結構,易于設置閥芯的彈性系數,閥芯與安全閥座515之間也更易于形成閉合,安全性能更佳。實施例5 進一步優化的結構中,在實施例I的基礎上,如圖8中所示,所述的供液裝置5中,閥體501上設有柔性瓣511,以形成可變容積的腔體; 閥體501內通過導向座503安裝有閥芯桿502,閥芯桿502上端設有與上閥座504密封配合的上閥芯505,閥芯桿502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滴注裝置,包括管路(3),管路(3)一端用于與儲液袋(1)連接,另一端用于與滴注針連接,其特征是:管路(3)上設有以變容積的方式向管路(3)供液的供液裝置(5),用于驅動供液裝置(5)容積變化的點壓驅動裝置(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舒德喜,易鳳仙,周軍,杜梅林,向瓊芳,
申請(專利權)人:三峽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