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蓄電池匯流排成型的抽芯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蓄電池單體采用人工焊接效率低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包括承托架和安裝于承托架上的抽芯機構,所述承托架上設有可固定蓄電池外殼的容置槽,所述抽芯機構包括限位塊,所述限位塊上裝有抽芯,所述限位塊滑動安裝于承托架上,所述限位塊滑動時帶動抽芯動作。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用于蓄電池匯流排免過橋焊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蓄電池匯流排澆鑄、成型的裝置,尤其是利用抽芯實現蓄電池匯流排免過橋焊接的裝置。
技術介紹
蓄電池是電池中的一種,它的作用是能把有限的電能儲存起來,在合適的地方使用,特別是鉛酸蓄電池已在發電、照明、交通等領域廣泛應用。在蓄電池內部有多個單獨工作的電池單體,多個電池單體之間需要通過焊接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電池群;為了便于焊接,需要一種特殊夾具能將多個電池單體固定在某一形態,然后進行焊接。由此可知,一般蓄電池匯流排的成型工藝流程為先將電池單體(極板組)裝入夾具進行固定,使用鑄焊模在電池單體的極耳上形成匯流排(包括正匯流排和負匯流排),再通過人工將相鄰電池單體之間的正匯流排和負匯流排進行焊接,人工焊接電池單體的工序造成電池生產周期加長, 生產效率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一種用于蓄電池匯流排成型的抽芯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匯流排鑄焊成型過程中配合鑄焊模具完成相鄰電池單體的焊接連接,免去了后續的電池單體連接工序,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蓄電池匯流排成型的抽芯裝置,包括承托架和安裝于承托架上的抽芯機構,所述承托架上設有可固定蓄電池外殼的容置槽,所述抽芯機構包括限位塊,所述限位塊上裝有抽芯,所述限位塊滑動安裝于承托架上,所述限位塊滑動時帶動抽芯動作。進一步的,所述限位塊與抽芯通過導向塊連接,所述承托架上設有導向槽,所述導向塊嵌入所述導向槽內。進一步的,所述限位塊通過螺釘連接承托架,限位塊可沿螺釘滑動。進一步的,所述螺釘上設有復位彈簧。進一步的,所述復位彈簧設于限位塊的外側,復位彈簧提供限位塊向承托架方向移動的推力。進一步的,所述抽芯包括連接芯桿和形成于芯桿上的芯塊。進一步的,所述承托架上設有定位銷或定位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抽芯裝置,在進行蓄電池匯流排成型的過程中,利用抽芯在相鄰電池單體之間形成過橋,將相鄰電池單體的正匯流排和負匯流排連接,免去了現有技術中的人工焊接工序,縮短了電池生產周期、降低了生產成本;另外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抽芯裝置主要針對對裝配有特殊要求的蓄電池產品,為了在電池裝盒時避讓蓄電池外殼內的隔板,需要在匯流排上形成過橋,過橋跨過隔板將相鄰電池單體的正匯流排和負匯流排連接。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抽芯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適用于本專利技術抽芯裝置的鑄焊模具;圖3為抽芯裝置的工作原理圖;圖4為利用本專利技術制造的蓄電池產品結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蓄電池匯流排成型的抽芯裝置,包括承托架和安裝于承托架上的抽芯機構,蓄電池外殼固定于承托架上,抽芯機構包括限位塊、和安裝于導向塊上的抽·芯。在蓄電池匯流排成型的過程中,利用上述抽芯在相鄰電池單體之間形成過橋,將相鄰電池單體的正匯流排和負匯流排連接。現有技術也公開過利用抽芯實現蓄電池匯流排免過橋焊接的裝置,但抽芯機構是設置在鑄焊模具上,會對模具強度造成影響,且工作效率有待提聞。下面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解釋和說明,但下述實施例僅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實施方式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參照圖1,一種用于蓄電池匯流排成型的抽芯裝置,包括承托架I和安裝于承托架I上的抽芯機構,所述承托架I上設有可固定蓄電池外殼的容置槽10,所述抽芯機構包括限位塊2、設于限位塊2上的導向塊21以及安裝于導向塊21上的抽芯,所述限位塊2滑動安裝于承托架I上,所述限位塊2滑動時通過導向塊21帶動抽芯動作。具體的限位塊2通過螺釘24連接在承托架1,限位塊2可沿螺釘24滑動,但要實現限位塊2的滑動,其安裝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釘連接。參照圖1,螺釘24上設有復位彈簧25,該復位彈簧25位于限位塊2的外側,提供限位塊2向承托架I方向移動的推力,匯流排鑄焊過程中,利用復位彈簧25抵住限位塊2,使抽芯保持穩定,完成鑄焊后,可通過機械裝置將限位塊2向外推,將抽芯拉出。作為簡單變化復位彈簧25也可以位于限位塊2的內側,提供限位塊2向遠離承托架I方向移動的推力,匯流排鑄焊過程中,利用機械裝置夾緊限位塊2,保持抽芯穩定,完成鑄焊后,機械裝置解除夾緊力,限位塊2通過復位彈簧25復位,同時將抽芯拉出。承托架I上設有導向槽13,導向塊21嵌入所述導向槽13內,限位塊2滑動可帶動導向塊21沿著導向槽13滑動,提高抽芯運動穩定性,保證焊接質量。抽芯包括連接芯桿22和形成于芯桿22上的芯塊23,其作用將在下面的工作原理中詳述。承托架I上設有定位銷12或者定位孔,鑄焊過程中,利用定位銷12或者定位孔與鑄焊模具上的孔或銷相互配合,提高模具合模精度,提高鑄焊質量。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為了配合抽芯裝置,需對鑄焊模具進行改進,參照圖2,鑄焊模具,包括模具本體3,在模具本體3表面分布有若干澆鑄單元,若干澆鑄單元依次排列并形成上、下兩組,每個澆鑄單元由兩個并行排列的澆鑄凹道31組成,同一組中相鄰的澆鑄單元之間相互靠近的兩個澆鑄凹道31通過第一過橋凹道32連通,上組澆鑄單元中剩余的兩個澆鑄凹道31中的一個與下組澆鑄單元中對應的澆鑄凹道31通過第二過橋凹道33連通。鑄焊成型過程如下蓄電池外殼4固定在承托架I上,將由正極板、負極板、隔板紙組成的電池單體依次裝入蓄電池外殼4,但通常不會裝到位,也就是說電池單體與蓄電池外殼4的底壁之間仍有一定間距,電池單體的極耳能伸出蓄電池外殼4 一定長度,便于極耳焊接;此時,抽芯的芯桿22已插入相鄰兩個電池單體之間,使芯塊23位于預定的成型位置。參照圖3,承托架I帶動蓄電池外殼4下降至鑄焊模具上方,極耳伸入鑄焊模具的澆鑄凹道31內,而芯塊23則嵌入第一過橋凹道32和第二過橋凹道33內,在此之前,鑄焊模具的澆鑄凹道31、第一過橋凹道32及第二過橋凹道33都已充滿鉛液,一般是通過沉浸于熔鉛爐中來實現,具體不作詳述。 鑄焊計時,到時后冷卻,澆鑄凹道內冷卻的鉛液在電池單體的極耳上形成正匯流排41與負匯流排42,第一過橋凹道32和第二過橋凹道33內的鉛液由于芯塊23的嵌入,冷卻形成U字形的過橋43 ;冷去后脫模,承托架I帶動蓄電池外殼4上升,利用機械裝置向外推動限位塊2,將抽芯拉出,過橋上芯塊23所插入的位置形成避讓槽44,這時的蓄電池產品結構如圖4所示。最后可利用頂針復頂電池單體,使電池單體裝到位,過橋跨過蓄電池外殼4內的隔板將相鄰電池單體的正匯流排和負匯流排連接。上述實施例所述的抽芯裝置可安裝在自動鑄焊機上,實現自動化操作,自動鑄焊機結構可參照專利號為“200720007433. 5”、名稱為“電腦全自動鑄焊機”的專利,應用時,只需將其中相應的部件進行替換即可。通過上述實施例,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已經被完全有效的達到了。熟悉該項技藝的人士應該明白本專利技術包括但不限于附圖和上面具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內容。任何不偏離本專利技術的功能和結構原理的修改都將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中。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蓄電池匯流排成型的抽芯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托架和安裝于承托架上的抽芯機構,所述承托架上設有可固定蓄電池外殼的容置槽,所述抽芯機構包括限位塊,所述限位塊上裝有抽芯,所述限位塊滑動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蓄電池匯流排成型的抽芯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托架和安裝于承托架上的抽芯機構,所述承托架上設有可固定蓄電池外殼的容置槽,所述抽芯機構包括限位塊,所述限位塊上裝有抽芯,所述限位塊滑動安裝于承托架上,所述限位塊滑動時帶動抽芯動作。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雁斌,張建章,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海悅自動化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