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所述人造板的貼面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一)先對人造板基材和飾面單板通過恒溫恒濕條件的處理調整含水率,使人造板基材含水率達到了6-10%,飾面單板含水率達到8-12%,且內部水分均勻分布;(二)完全去除人造板基材表面的致密硬化層,以消除飾面單板在貼面過程中因應力不平衡或環境的變化而造成翹曲變形或開裂;(三)將飾面單板壓貼于上述人造板基材去掉致密硬化層的表面,形成貼面裝飾板半成品;(四)壓貼后對貼面裝飾板半成品進行養護處理。通過這種工藝處理,人造板基材貼飾面單板后不會出現干縮、彎曲、變形和面板開裂等缺陷,貼面裝飾板的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對比傳統的貼面工藝,質量損失降低60%以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木材加工領域,特別是一種人造板的貼面生產工藝。
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人造板基材(如刨花板或中纖板)在制板時都會在表面產生預固化層(厚度為O. 4-0. 8mm),即致密硬化層。目前,人造板的貼面生產工藝,即以人造板基材貼飾面單板(也稱木皮)形成的貼面裝飾板(簡稱貼面板件),本領域的常規生產工藝是先將基材表面的致密硬化層進行簡單的薄打磨砂光處理而不破壞基材的表面結構,砂光處理厚度(砂光量)控制在O. 3 mm以下(因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常規想法是砂光量太大會破壞板材質量和降低板材的厚度,對板材性能沒好處),其目的只是使其表面平整和將人造板基材表面的粗糙度砂光到貼面的要求(即單板膠合的要求)范圍內,以便于貼木皮,然后再采用熱壓工藝膠壓后形成貼面裝飾板半成品,后期再將半成品加工成貼面裝飾板。利用這種工藝所生 產的貼面裝飾板存在以下缺點I、因熱壓前未對人造板基材或飾面單板材料進行第二次的含水率平衡處理,其內部含水率分布不均勻,易受熱壓過程中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含水率變化產生木皮收縮而變形,而貼面板件表面木皮的細微干縮濕脹也有可能造成單板飾面家具的漆膜開裂,嚴重影響單板裝飾質量,降低其使用價值;2、因基材表面只進行很薄的打磨砂光,基材表面仍保留有致密硬化層,所以在壓貼過程中起不到消除貼面板應力的作用。因受環境溫濕度的影響,會造成貼面裝飾板硬化層的應力分布嚴重不平衡,依據材料力學原理,材料內部的應力分布在平衡的條件下,才能表現出穩定的尺寸,一旦材料應力平衡狀態遭到破壞,材料在宏觀上就會表現為翹曲變形等缺陷。同時,在貼面裝飾板在制造過程中如果工藝技術及工藝參數控制不好,也可能造成板件的翹曲變形。所以,貼面裝飾板往往會出現涂裝后產生翹曲變形現象,此種現象在厚度較薄的人造板基材單面貼面上尤為明顯。在家具生產過程中,人造板基材貼飾面單板的裝飾板材用量很大。如果不能將裝飾板件的質量加以控制,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單板貼面家具的價值和使用壽命。而現有的采用不同工藝生產的貼面板件,翹曲變形的狀況完全不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問題和不足,提供一種可有效防止貼面裝飾板的木皮發生翹曲變形和防止因貼面裝飾板表面木皮的細微干縮濕脹而造成單板飾面家具的漆膜開裂等現象,以提高貼面裝飾板的質量和保證其使用性能的人造板的貼面生產工藝。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專利技術所述人造板的貼面生產工藝,其特點是包括以下步驟 (一)、先對人造板基材和飾面單板通過恒溫恒濕條件的處理調整含水率,使人造板基材含水率達到了 6-10%,飾面單板含水率達到8-12%,且內部水分均勻分布,以確保人造板基材和飾面單板材料的含水率不受壓貼過程中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二 )、完全去除人造板基材表面的致密硬化層,以消除飾面單板在貼面過程中因應力不平衡或環境的變化而造成翹曲變形或開裂; (三)、將飾面單板壓貼于上述人造板基材去掉致密硬化層的表面,形成貼面裝飾板半成品; (四)、壓貼后對貼面裝飾板半成品進行養護處理。其中在上述步驟(一)中,人造板基材通過恒溫恒濕條件的處理調整含水率的方法是將人造板基材整張或鋸切成所需的幅面尺寸后,放置在恒溫恒濕環境中處理12-72小時,使得基材的終含水率為7 9%,且內部水分均勻分布;飾面單板材料的調整含水率的方法為先將已經過干燥處理且含水率不高于15%的飾面單板材料放置在恒溫恒濕環境中處理,使得材料的終含水率為8 10%,然后按照拼花圖案的要求拼接成符合貼面的尺寸,拼接時單板之間盡量靠緊,保證不離縫或重疊。其中,所述恒溫恒濕環境為環境溫度控制在20-50°C,濕度控制在35%-65%。所述恒溫恒濕環境的優選方案為環境溫度控制在 30-45°C,濕度控制在 38%-42%。在上述步驟(二)中去除人造板基材的表面致密硬化層的方法是在其表面砂去O.5-0. 8mm厚的致密硬化層,并使人造板表面粗糙度單位長度內單個微觀不平度的總高度(Rpv)在16 60um之間。上述步驟(四)中的養護處理方法是采用纏繞膜或密閉性良好的薄膜將貼面裝飾板半成品封閉起來,并放置在避光無風處陳放,養生8h 24以上,使其尺寸、溫度、水分以及內應力達到均衡穩定的狀態。本專利技術由于采用通過壓貼前對人造板基材和飾面單板進行第二次的含水率處理技術和對人造板基材表面硬化層的去除處理技術及壓貼后對貼面裝飾板半成品的養護處理技術,從而保證人造板基材和飾面單板材料的含水率不受面板壓貼過程中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并且因本專利技術將人造板基材與貼面單板的接觸面進行了 O. 5 O. 8mm的厚砂光處理,去掉人造板基材在制板時產生的表面硬化層,使得人造板基材表面的硬質結構被破壞,從而使人造板基材的內部應力重新分布,而不會集中在表面,貼上飾面單板后形成新的平衡,所以有效地防止了其后期的變形,進一步確保了產品的質量和性能。相反,在貼飾面單板的過程中,如果有硬化層存在,人造板原來已經形成應力平衡,壓貼面板之后,應力平衡狀態遭到破壞,而產生翹曲變形。同時對環境溫濕度的設定、涂膠量、熱壓的單位壓力、熱壓溫度、熱壓時間等工藝參數的設定,在可控的工藝條件下,以達到最佳的熱壓效果。壓貼后對貼面裝飾板采用纏繞膜或其他密閉性良好的薄膜將貼面裝飾板封閉完整,放置在避光無風處堆垛整齊,進行陳放養生處理,又消除了壓貼后的應力,更進一步的提高了產品的質量。通過這種工藝處理,人造板基材貼飾面單板后不會出現干縮、彎曲、變形和面板開裂等缺陷,人造板單板貼面質量得到顯著提高,也保證了貼面板件的使用性能,對比傳統的貼面工藝,質量損失降低60%以上。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所述人造板的貼面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一)、先對人造板基材和飾面單板通過恒溫恒濕條件的處理調整含水率,使人造板基材含水率達到了 6-10%,飾面單板含水率達到8-12%,且內部水分均勻分布,以確保人造板基材和飾面單板材料的含水率不受壓貼過程中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二 )、完全去除人造板基材表面的致密硬化層,以消除飾面單板在貼面過程中因應力不平衡或環境的變化而造成翹曲變形或開裂; (三)、將飾面單板壓貼于上述人造板基材去掉致密硬化層的表面,形成貼面裝飾板半成品; (四)、壓貼后對貼面裝飾板 半成品進行養護處理。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人造板基材貼飾面單板的工藝技術,其目的是提高單板貼面裝飾板件質量,保證貼面裝飾板件的使用性能,防止翹曲變形。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人造板基材為刨花板或中纖板,其過程是對人造板基材進行二次處理后(含水率的改變)再消除其硬化層(厚砂光),然后再貼飾面單板進行壓貼(工藝技術參數的最佳控制),最后進行養護處理(纏繞膜或其他密閉性良好的薄膜進行封閉)的工藝技術,根據工藝技術的特點,對人造板基材硬化層的砂光厚度和壓貼環境的溫濕度設定,并提出相應的工藝過程與技術參數以及壓貼后的保護措施,以此來有效控制人造板基材貼飾面單板件翹曲變形的產生。其中上述人造板基材通過恒溫恒濕條件的處理調整含水率的方法是將人造板基材整張或鋸切成所需的幅面尺寸后,放置在恒溫恒濕環境中處理12-72小時,使得基材的終含水率為7 9%,且內部水分均勻分布;飾面單板材料的調整含水率的方法為先將已經過干燥處理且含水率不高于15%的飾面單板材料放置在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人造板的貼面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一)、先對人造板基材和飾面單板通過恒溫恒濕條件的處理調整含水率,?使人造板基材含水率達到了6?10%,飾面單板含水率達到8?12%,且內部水分均勻分布,以確保人造板基材和飾面單板材料的含水率不受壓貼過程中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二)、完全去除人造板基材表面的致密硬化層,以消除飾面單板在貼面過程中因應力不平衡或環境的變化而造成翹曲變形或開裂;(三)、將飾面單板壓貼于上述人造板基材去掉致密硬化層的表面,形成貼面裝飾板半成品;(四)、對貼面裝飾板半成品進行養護處理。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壯超,熊先青,張碧蓮,徐偉,林日煌,吳智慧,蔡琦,孫宏南,
申請(專利權)人:汕頭市宜華家具有限公司,南京林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