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行車用踏板,即便減弱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也不易卸下鞋。自行車用踏板(1)具備踏板軸(3)、主體部(4)、連結機構(5)以及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6)。主體部(4)轉動自如地支承于踏板軸(3)。連結機構(5)具有能夠與防滑板(22)的前部(22a)連結的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24)、和能夠與防滑板(22)的后部(22b)連結的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26)。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6)限制防滑板(22)向后方的移動,且在防滑板(22)的解除動作時引導防滑板(22)使其從連結機構(5)脫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踏板,特別涉及能夠連結安裝于自行車用鞋的防滑板的自行車用踏板。
技術介紹
作為能夠與自行車用鞋連結的自行車用踏板,以往公知有能夠連結安裝于鞋的防滑板的被稱為自鎖腳踏的自行車用踏板(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當使用這種自鎖型的自行車用踏板時,在上行時也能夠通過抬高踏板來使曲柄旋轉。因此能夠使曲柄高效地旋轉。以往的自鎖型自行車用踏板具備能夠裝配于自行車的曲柄的踏板軸、轉動自如地支承于踏板軸的主體部以及連結機構。連結機構具有固定于踏板主體的兩面并能夠連結防滑板的前部的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和能夠連結防滑板的后部的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以不能轉動的方式固定于主體部,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以能夠相對于主體部轉動的方式連結于主體部。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由扭轉螺旋彈簧方式的施力部件向防滑板的連結方向施力。在這種結構的現有的自行車用踏板中,在進行防滑板的解除動作的情況下,在鞋連結于踏板的狀態下將鞋的后跟側向外側推出。在將鞋的后跟向外側推出時,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向解除方向轉動。由此,防滑板的前端從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脫離,從而能夠將鞋從踏板卸下。專利文獻I歐洲專利申請公開第1219532號說明書 在現有的自行車用踏板中,為了避免在踩踏動作中鞋從踏板脫離,而使用具有足夠作用力的施力部件。然而,具備這種具有強作用力的施力部件的現有的自行車用踏板對于初學者來說需要熟悉拆裝操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自行車用踏板,即便減弱施力部件的作用力,鞋也不易從踏板脫離,由此對于初學者來說也能夠容易地進行拆裝操作。本專利技術的自行車用踏板具備踏板軸、主體部、連結機構以及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主體部轉動自如地支承于踏板軸。連結機構具有能夠與防滑板的前部連結的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和能夠與防滑板的后部連結的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限制防滑板向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方的移動,且在防滑板的解除動作時引導防滑板使其從連結機構脫離。在該自行車用踏板中,在進行將鞋從踏板卸下的防滑板的解除動作時,例如以使鞋的后跟向外側伸出的方式扭轉鞋。于是,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以使防滑板從連結機構脫離的方式引導防滑板。并且,在蹬踏踏板時,利用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限制防滑板向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方的移動。因此,構成為轉動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或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中的任一方,即便減弱其作用力,鞋也不易脫離。根據本專利技術,在蹬踏踏板時,利用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限制防滑板向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方的移動。因此能夠提供這樣的自行車用踏板構成為轉動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或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中的任一方,即便減弱對轉動的防滑板固定部件施力的施力部件的作用力,鞋也不易脫離,對于初學者來說也能夠容易地進行拆裝操作。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踏板的立體圖。圖2是該自行車用踏板的剖視圖。圖3是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附近的圖2的剖視放大圖。圖4是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的立體圖。圖5是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的俯視圖。 圖6是表示上行時防滑板位于前端的狀態的剖視圖。圖7是表示上行時防滑板向后端側移動后的狀態的剖視圖。圖8是表示將鞋從踏板卸下時的狀態的剖視圖。圖9是表示將鞋從踏板卸下時的狀態的俯視圖。圖10是表示將鞋從踏板卸下時的狀態的剖視圖。圖11是表示將鞋從踏板卸下時的狀態的俯視圖。圖12是另一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5的圖。圖13是又一實施方式的相當于圖5的圖。附圖標記說明 I踏板;3踏板軸;4主體部;4a第一面;4b第二面;5連結機構;6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6a第三端部;6b第四端部;6c第一斜面;6d第二斜面;22防滑板;22a前部;22b后部;24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24a第一端部;24b第二端部;24d中間部;26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106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106a第三端部;124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124a第一端部;124d中間部;206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206b第四端部;224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224a第一端部;224b第二端部。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用踏板的立體圖,圖2是自行車用踏板的剖視圖。在圖I和圖2中,自行車用踏板(以下簡稱為踏板)1具備緊固于自行車的曲柄(未圖示)的踏板軸3 ;旋轉自如地支承于踏板軸3的主體部4 ;能夠連結安裝于鞋的防滑板22的連結機構5 ;以及限制防滑板22向后方的移動的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6。踏板軸3在一端具有用于擰入曲柄的外螺紋部3a,在末端部借助未圖示的軸承將主體部4支承為旋轉自如。主體部4具有第一面4a和第二面4b。主體部4具有配置于連結機構5的周圍的蹬踏體4c。主體部4具有用于在內部配置未圖示的軸承的筒狀部4d。在主體部4,夾著踏板軸3在前后配置有用于將連結機構5連結的兩根連結軸23。設置圖2右側的連結軸23是用于配置在第一面4a的連結機構5,設置圖2左側的連結軸23是用于配置在第二面4b的連結機構5。如圖I和圖2所示,連結機構5優選分別設置于主體部4的第一面4a和第二面4b。兩個連結機構5以180度旋轉對稱的方式配置。連結機構5分別具有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24和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26。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24以不能轉動的方式分別固定于主體部4的第一面4a和第二面4b,并能夠與防滑板22的前部22a連結。如圖I、圖4和圖5所示,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24具有配置于踏板軸3的基端側的第一端部24a ;以及配置于踏板軸3的末端側的第二端部24b。在第一端部24a和第二端部24b分別形成有供平頭螺釘30貫穿插入的螺釘貫穿插入孔24e,所述平頭螺釘30用于將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24固定于主體部4。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24在第一端部24a和第二端部24b之間具有防滑板卡定部24c,該防滑板卡定部24c以能夠卡定防滑板22的前部22a的方式呈拱狀地向上方鼓出。在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24的第二端設置有中間部24d,該中間部24d用于一體地連結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6。·如圖I、圖2和圖3所示,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26以能夠相對于主體部4轉動的方式安裝于主體部4。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26能夠連結防滑板22的后部22b。從自行車的前后方向觀察,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26在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24的后方與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24對置地配置。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26是呈大致倒U字狀彎曲的部件。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26的兩端轉動自如地支承于連結軸23。在連結軸23的外周配置有施力部件27,該施力部件27向固定防滑板22的方向即圖2中的逆時針方向對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26施力。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26以在繞連結軸23的預定范圍轉動的方式被限制轉動范圍。施力部件27例如是扭轉螺旋彈簧。在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26設置有用于調節施力部件27的作用力的調節機構28。調節機構28具有轉動自如地支承于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26的調節螺釘28a ;和與調節螺釘28a旋合的螺母部件28b。施力部件27的一端卡定于螺母部件28b,另一端卡定于主體部4。當旋轉調節螺釘28a時,螺母部件28b上下移動,從而能夠調節施力部件27的作用力。由此,能夠調節為了使防滑板22從踏板I脫離而使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26轉動的力。在本實施例中,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6配置于限制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行車用踏板,其能夠連結安裝于鞋的防滑板,其特征在于,該自行車用踏板具備:踏板軸;主體部,其轉動自如地支承于上述踏板軸;連結機構,其具有能夠與上述防滑板的前部連結的第一防滑板固定部件、和能夠與上述防滑板的后部連結的第二防滑板固定部件;以及防滑板移動限制部件,其限制上述防滑板向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方的移動,且在上述防滑板的解除動作時引導上述防滑板使其從上述連結機構脫離。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井上曉,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島野,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