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鹵水井下凈化處理工藝及應用該工藝的設備,其主要利用鹵井內的空間進行巖鹽與泵入鹵井中的工業溶液的化學反應,反應后得到的精鹵由斜井排出,雜質可直接沉淀于井內。該方法運用簡單的結構實現對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結構簡單,實施成本低。另外,該工藝省去了將溶解巖鹽后的溶液排出鹵井后再進行凈化處理的步驟以及后續龐大的凈化設備,有效地緩解了輸鹵管道堵塞的技術問題;減輕了石膏、鹽泥處理壓力,為化工裝置長期安全、環保運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鹽化工鹵水凈化處理工藝及其應用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鹵井下鹵水凈化處理工藝及其應用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鹽化工鹵水凈化處理一般采用兩堿法(NaOH、Na2CO3)氯化鋇法,經過化學反應把鹵水中的Ca2+、Mg2+、S042_轉變成難溶的CaCO3、Mg(OH)2、BaSO4沉淀,通過沉降、分離后得到符合要求的凈化鹵水。 如專利號為201210018608. 8,公布了一種CaSO4類鹵水凈化處理方法,這種凈化方法雖然成熟可靠,但凈化設備龐大,特別是凈化過程產生的沉淀物容易在反應設備及管道中結垢,導致管路淤塞,反應效率降低,甚至引發嚴重的安全問題。而生產中過程繁瑣、設備復雜,如將巖鹽溶液抽出鹵井反應后又要將反應后廢液注回深井,且不論抽取和排管道的建·設費用,單是地上反應設備的建設及維護的巨額投入,已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受到了很大限制。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費用低廉且綠色環保的鹵水凈化處理工藝。 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鹵水井下凈化處理工藝,操作步驟主要包括在鹵井外將工業原料與水混合為混合溶液,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驟還包括 將混合溶液泵入所述鹵井中與巖鹽發生反應,并將反應后的難溶物質直接沉淀于所述齒井內; 反應生成的精鹵由所述鹵井排出后澄清備用。 進一步,在將混合溶液泵入所述齒井前,檢測混合溶液的濃度并監測混合溶液的流量,若混合溶液的濃度符合標準,則將混合溶液泵入齒井中;若不符合,則繼續在齒井外調配混合溶液。 進一步,從鹵井排出反應生成的精鹵的過程中在線檢測精鹵的成份、濃度及流量,以確定齒井內反應是否完成。 進一步,將混合溶液從鹵井的直井中泵入,從鹵井的斜井排出。 進一步,定期檢查鹵井排出管道的結垢情況,及時疏通管道,保持管道暢通。 進一步,所述工業原料的成份根椐所述鹵井內巖鹽的雜質成份確定。 一種應用如權利要求I至6所述的任一鹵水井下凈化處理工藝的鹵水凈化處理設備,主要包括,用于輸送工業原料的氣力輸送裝置;與所述氣力輸送裝置連接,用于將輸入工業原料與水混合的混合裝置;與所述混合裝置連接,用于承接并存放混合后的溶液的白水桶;與所述白水桶連接的高壓采鹵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高壓采鹵泵連接的鹵井,所述鹵井包括與所述高壓采鹵泵連接直井部分與斜井部分,其直井與斜井的連接處位于直井的底部。 進一步,所述氣力輸送裝置包括氣力噴射泵及與其分別連接的羅茨風機和送料倉。 進一步,所述混合裝置,與氣力輸送裝置、冷凝水管、制鹽生產廢水管及補充水源水管及白水桶連接;所述白水桶與高壓采鹵泵的連接管道間設置檢測口,所述檢測口包括取樣口與注水流量計。 進一步,所述鹵井內管道設置有注水結垢檢查點、返鹵結垢檢查點、返鹵流量計、返鹵取樣口。 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鹵水井下凈化處理工藝,其凈化過程在鹵井下進行,與現有技術的凈化方法相比,以簡單直井泵入,斜井排出的結構實現了對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且所需 的工業原料劑量少,更無需龐大的凈化設備,與常規的“雙堿法”(Na0H、Na2C03)、氯化鋇法相比,不僅極大的降低了成本,同時將大量的CaSO4等雜質沉積在井下,緩解了反應設備導致輸鹵管道堵塞這一技術難題,減輕了石膏、鹽泥處理設備的工作壓力,為化工裝置長期安全、環保運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該方法運用簡單的結構實現對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結構簡單,實施成本低,填補了國內鹵水井下凈化的空白,對鹵水凈化方法的選擇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專利技術由下述的較佳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I為本專利技術一種鹵水井下凈化處理工藝及應用該工藝的設備的流程示意 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鹵井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 如圖I與圖2所示,根據鹵井內巖鹽的雜質成份,用化工原料元明粉(也可以是燒堿、純堿等化工原料)裝入設置在噴射泵2上端的料倉3,由羅茨風機I提供風力供噴射泵2將元明粉(或燒堿、純堿等)定量輸入混合裝置7中,冷凝水管6輸入冷凝水至混合裝置7中,與由制鹽生產廢水管5直接注入的制鹽來的生產廢水、由補充水源水管4注入的補充水在混合裝置7內均勻混合,水不足時由補充水源水管4補充水源;混合后溶液通過溢流管8進入白水桶a、白水桶b貯備;混合溶液從白水桶a與白水桶b輸出,經過取樣口 11與注水流量計12,檢測混合溶液的濃度并監測混合溶液的流量,若混合溶液的濃度符合標準,則將混合溶液泵入鹵井22中;若不符合,則繼續在混合裝置7中調配混合溶液;再通過高壓采鹵泵13從鹵井的直井進口 19通過直井20泵入鹵井22中。 齒井22內有泥沙層21與巖鹽層23,混合溶液進入巖鹽層23,溶化巖鹽層23內的巖鹽礦,與巖鹽中的Ca2+、Mg2+、S042_反應,轉變成難溶的CaCO3、Mg(OH)2等固體雜質,沉淀在井底,生成的NaCI溶液從與直井連通的斜井25返回地面,通過注水結垢檢查點14、返鹵結垢檢查點15、返鹵流量計16與返鹵取樣口 17,在線檢測精鹵的成份、濃度及流量,以確定鹵井內反應是否完成,進而從精鹵出口 18排出精鹵,沉降澄清供作鹽化工生產原料,并定期檢查鹵井排出管道的結垢情況,及時疏通管道,保持管道暢通。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 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鹵水井下凈化處理工藝,操作步驟主要包括在鹵井外將工業原料與水混合為混合溶液,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驟還包括 將混合溶液泵入所述鹵井中與巖鹽發生反應,并將反應后的難溶物質直接沉淀于所述齒井內; 反應生成的精鹵由所述鹵井排出后澄清備用。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齒水井下凈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在將混合溶液泵入所述鹵井前,檢測混合溶液的濃度并監測混合溶液的流量,若混合溶液的濃度符合標準,則將混合溶液泵入鹵井中;若不符合,則繼續在鹵井外調配混合溶液。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鹵水井下凈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從鹵井排出反應生成的精鹵的過程中在線檢測精鹵的成份、濃度及流量,以確定鹵井內反應是否完成。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鹵水井下凈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將混合溶液從鹵井的直井中泵入,從鹵井的斜井排出。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鹵水井下凈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定期檢查鹵井排出管道的結垢情況,及時疏通管道,保持管道暢通。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鹵水井下凈化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業原料的成份根椐所述鹵井內巖鹽的雜質成份確定。7.一種應用如權利要求I至6所述的任一鹵水井下凈化處理工藝的鹵水凈化處理設備,主要包括,用于輸送工業原料的氣力輸送裝置;與所述氣力輸送裝置連接,用于將輸入工業原料與水混合的混合裝置;與所述混合裝置連接,用于承接并存放混合后的溶液的白水桶;與所述白水桶連接的高壓采鹵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所述高壓采鹵泵連接的鹵井,所述鹵井包括與所述高壓采鹵泵連接直井部分與斜井部分,其直井與斜井的連接處位于直井的底部。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鹵水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鹵水井下凈化處理工藝,操作步驟主要包括在鹵井外將工業原料與水混合為混合溶液,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驟還包括:將混合溶液泵入所述鹵井中與巖鹽發生反應,并將反應后的難溶物質直接沉淀于所述鹵井內;反應生成的精鹵由所述鹵井排出后澄清備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卜明,
申請(專利權)人:卜明,楊林,郝振中,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