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緩蝕阻垢劑。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緩蝕阻垢劑,其原料及其重量配比為:鉬酸鹽8-12%,亞硝酸鹽12-15%,唑類衍生物4-6%,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0-15%,其余為濃度為4-5wt%堿溶液。本發明專利技術緩蝕阻垢劑為無鋅、堿性、鉬系配方,適用于軟化水閉路循環系統;本發明專利技術降低了鉬酸鹽、亞硝酸鹽等緩蝕劑的使用量,不但可有效降低處理成本,還可以減小環境污染的風險。本發明專利技術緩蝕阻垢劑使用效果優異:碳鋼類金屬的腐蝕速率可以小于0.025mm/a,銅及銅合金的腐蝕速率可以小于0.002mm/a,阻垢率可以達到100%。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水處理
,具體涉及一種緩蝕阻垢劑。
技術介紹
天然水中含有各種鹽類,這些鹽類溶解為陽離子和陰離子,主要有Ca2+、Mg2+、Na+和HCO3' SO42' Cl—等,含有這些鹽類的水,在加熱蒸發濃縮的過程中,水中的Ca2+、Mg2+等離子不斷與水中的陰離子結合成難溶物質而析出,并生成水垢,附在換熱面上。由于水垢的導熱性能很差,從而阻礙了熱交換,大大降低了換熱效率,從而危及設備安全,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對一些換熱要求很高的設備,如煉鋼連鑄結晶器,在連鑄坯凝固過程中,通過結晶器在Imin內要散出的熱量,最高時可占總需要散熱量的20%左右,因此保證結晶器有足夠的冷卻能力十分重要,它對初期坯殼的形成具有決定性影響。 為了避免因循環水結垢或腐蝕結晶器,造成傳熱效率不高或傳熱不均勻,對循環冷卻水的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消除結垢對生產設備的影響,對于敏感度很高的換熱設備,必須把水中能形成水垢的硬度成分去除,采用軟化水進行冷卻,將結垢的風險降低至很低。目前,國內大部分鋼廠連鑄結晶器、鋼包爐、真空爐、氧槍等設備冷卻水系統均采用軟化水進行冷卻。由于軟化水去除了水中的大部分硬度成分,從水質腐蝕結垢傾向分析,軟化水的腐蝕傾向將大大增強,對設備及管道造成嚴重的腐蝕,導致腐蝕性結垢,甚至設備穿孔,因此必須向軟化水系統投加緩蝕劑,進行緩蝕處理。目前國內使用的軟化水系統緩蝕劑主要有鑰酸鹽、鎢酸鹽、亞硝酸鹽、鉻酸鹽等。單獨組分投加濃度超過200mg/L,其中鑰酸鹽、鎢酸鹽單價很高,大劑量投加成本很高,亞硝酸鹽、鉻酸鹽屬劇毒物質,大劑量投加對環境污染很大。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缺陷,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緩蝕阻垢劑,從而解決密閉循環軟化水處理系統腐蝕和結垢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為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緩蝕阻垢劑,其原料及其重量配比為鑰酸鹽8_12%,亞硝酸鹽12-15%,唑類衍生物4-6%,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0-15%,其余為濃度為4-5wt%堿溶液。所述唑類衍生物為苯并三氮唑或甲基苯丙三氮唑中的一種。所述鑰酸鹽為鑰酸鈉或鑰酸鉀中的一種。所述亞硝酸鹽為亞硝酸鈉或亞硝酸鉀中的一種。所述堿溶液為氫氧化鈉溶液。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上述緩蝕阻垢劑的制備方法,具體為將堿溶液、唑類衍生物、鑰酸鹽、亞硝酸鹽、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于常溫下依次加入反應設備中,攪拌混勻后靜置即得本專利技術的緩蝕阻垢劑;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鑰酸鹽8-12%,亞硝酸鹽12-15%,唑類衍生物4-6%,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0-15%,其余為濃度為4-5被%堿溶液。優選的,本專利技術緩蝕阻垢劑的制備方法為先將堿溶液加入反應設備,之后邊攪拌邊加入唑類衍生物,攪拌混勻后再邊攪拌邊加入鑰酸鹽,待攪拌混勻后再邊攪拌邊加入亞硝酸鹽,最后邊攪拌邊加入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待攪拌混勻后靜置到室溫即得本專利技術的緩蝕阻垢劑;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鑰酸鹽8-12%,亞硝酸鹽12-15%,唑類衍生物4-6%,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0-15%,其余為濃度為4-5被%堿溶液。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上述緩蝕阻垢劑在軟化水處理系統中的用途。優選的,上述緩蝕阻垢劑適用于I丐硬度0-45mg/L, pH :6_9,氯離子0-150mg/L,總鐵0-3mg/L,總含鹽量0-500mg/L的軟化水循環系統。 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緩蝕阻垢劑為無鋅、堿性、鑰系配方,適用于軟化水閉路循環系統。本專利技術降低了鑰酸鹽、亞硝酸鹽等緩蝕劑的使用量,不但可有效降低處理成本,還可以減小環境污染的風險。本專利技術緩蝕阻垢劑由有機、無機的緩蝕阻垢劑、分散劑、輔助劑復配而成,配方成分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與殺菌劑的兼容性好,對鐵離子和鹵素耐受性好,操作方便,綜合性能優良。另外,本專利技術產品在常溫下將各原料組分按比例加入反應器中攪拌均勻即可,生產工藝簡單,組分復配容易,產品穩定性好。本專利技術緩蝕阻垢劑使用效果優異碳鋼類金屬的腐蝕速率可以小于O. 025mm/a,銅及銅合金的腐蝕速率可以小于O. 002mm/a,配方中含有高效共聚物,對無機鹽垢和腐蝕產物在高溫傳熱面上的沉積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阻垢率可以達到100%,遠小于《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050-2007)中的要求,節約工業用水,可廣泛適用于冶金、化工、化纖等同類循環冷卻水系統,具有相當大的社會效益和推廣價值。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緩蝕阻垢劑,其原料及其重量配比為鑰酸鹽8-12%,亞硝酸鹽12-15%,唑類衍生物4-6%,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0-15%,其余為濃度為4-5wt%堿溶液。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上述緩蝕阻垢劑的制備方法,具體為將堿溶液、唑類衍生物、鑰酸鹽、亞硝酸鹽、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于常溫下依次加入反應設備中,攪拌混勻后靜置即得本專利技術的緩蝕阻垢劑;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鑰酸鹽8-12%,亞硝酸鹽12-15%,唑類衍生物4-6%,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0-15%,其余為濃度為4-5被%堿溶液。優選的,本專利技術緩蝕阻垢劑的制備方法為先將堿溶液加入反應設備,之后邊攪拌邊加入唑類衍生物,攪拌混勻后再邊攪拌邊加入鑰酸鹽,待攪拌混勻后再邊攪拌邊加入亞硝酸鹽,最后邊攪拌邊加入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待攪拌混勻后靜置到室溫即得本專利技術的緩蝕阻垢劑;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鑰酸鹽8-12%,亞硝酸鹽12-15%,唑類衍生物4-6%,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0-15%,其余為濃度為4-5被%堿溶液。由于各種原料加到一起后會發熱,全部原料混勻后需降溫到常溫即得本專利技術的產品。另外,本專利技術中,若將各種原料不分次序地同時加入反應設備中攪拌,由于各種原料溶解度不同原因,制備中會出現沉淀,所得產品不符合相關標準,達不到使用要求。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上述緩蝕阻垢劑在軟化水處理系統中的用途。優選的,上述緩蝕阻垢劑適用于I丐硬度0-45mg/L, pH :6_9,氯離子0_150mg/L,總鐵0-3mg/L,總含鹽量0-500mg/L的軟化水循環系統。本專利技術中,鑰酸鹽是陽極型緩蝕劑,在金屬表面形成致密的保護膜,可大大抑制點蝕的發生,熱穩定性高,可用于熱流密度高及局部過熱的系統。亞硝酸鹽是對碳鋼具有良好緩蝕效果的緩蝕劑。一般認為它是陽極型緩蝕劑,它可以使碳鋼以及銅、鋅等合金鈍化,形成Y -氧化鐵鈍化膜,從而抑制多金屬的腐蝕,采用·亞硝酸鈉和鑰酸鈉的復合配方,降低兩種單體的使用濃度,取得更好的緩蝕效果。唑類衍生物能以共價鍵和配位鍵與銅原子結合,相互交替形成鏈狀聚合物,在金屬銅的表面生成不溶性的Cu-BTA保護膜,從而抑制銅及其合金的腐蝕,對氧化作用的抵抗力很強。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具有優良的分散和阻止水中溶解鹽以及懸浮粒子沉淀的性能,不僅可阻止碳酸鈣、硫酸鈣垢的生成,還可分散氧化鐵,并且具有阻止磷酸鈣生成。緩蝕阻垢劑是指那些用在金屬表面起防護作用的物質,加入少量的這類化學物質可使材料在該介質中的腐蝕、結垢速度明顯降低甚至為零;同時保持材料原來的物理機械性能不變。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緩蝕阻垢劑,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及其重量配比為:鉬酸鹽8?12%,亞硝酸鹽12?15%,唑類衍生物4?6%,丙烯酸鈉?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0?15%,其余為濃度為4?5wt%的堿溶液。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艾朝杰,謝永生,萬新豐,王燕,
申請(專利權)人:攀枝花鋼城集團瑞天安全環保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