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適于大規格連鑄圓坯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的水套結構,該結構是在設在結晶器的中間的所述銅管外圍的水套的上部設有凹臺,并與銅管之間形成有水縫,水箱設在水套的外面一側,所述放射源與射線接收器的配合位置在一條直線上,所述放射源隔水盒的端頭延伸嵌入到所述水套凹臺內,所述射線接收器隔水盒的端頭也延伸嵌入到所述水套凹臺內,以減少射線穿透水套的阻尼。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效果是采用該結構水套,與傳統技術相比能夠提高射線穿透能力,采用此技術能夠用15毫距的Ce137放射源實現φ450mm結晶器的液位自動控制要求,在用于結晶器增加液位自動控制功能技術改造時,不用重新制造水箱、水套和銅管,能夠節約大量改造資金,尤其適應于舊結晶器改造。(*該技術在201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冶金連鑄的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裝置,特別是一種 適于大規格連鑄圓坯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的水套結構。
技術介紹
隨著煉鋼生產中大直徑(cb350mm)園坯的產品的開發,利用現有設備 實現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是生產過程的關鍵,其中對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成 為現代連鑄機必備的技術功能,它能夠大幅度減少巻渣,是控制夾渣、重接 和裂紋等缺陷的必備工藝技術之一,實現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非常有必要。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的基本結構如圖1、2所示,放射源4(通常選Cel37) 發出的射線穿透結晶器水箱5、冷卻水、水套2、銅管3、放射源隔水盒6、 結晶器鋼水液面和射線接收器隔水盒7等,被射線接收器l接受,接收到的 射線當量轉化成粒子數反饋到控制系統,此粒子數的大小能夠與結晶器鋼水 液位高度相對應。滿足射線穿透能力,確保能夠接收到足夠粒子數,是結晶 器液位自動控制設計的關鍵。當穿透大規格圓坯結晶器時,射線穿透的液面 寬度和結晶器部件的總阻尼增大,射線強度衰減嚴重,需要大幅度增大放射 源劑量,而茵家對工業放射源使用劑量上限值有著嚴格的限制,對于大規格 結晶器既要滿足放射源劑量大的要求,又要符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這往往 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為此,需要一種裝置,能夠滿足結晶器液位自動控 制要求和國家相關放射源使用法規的雙重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于大規 格連鑄圓坯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的水套結構,以利于能夠降低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系統對放射源劑量的要求,應用于小規格結晶器時,能夠大幅度降低 其放射源的生產成本;應用于大規格結晶器時,能夠滿足相關國家對放射源 的使用法規和結晶器對放射源穿透能力的要求。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適于大 規格連鑄圓坯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的水套結構,該結構包括有結晶器銅管、 水箱、水套、放射源和射線接收器以及設在放射源和射線接收器外圍的隔水 盒,其中設在結晶器的中間的所述銅管3外圍設置有水套2,所述水套2的上部設有凹臺,并與銅管3之間形成有水縫,水箱5設在水套2的外面一 側,所述放射源4與射線接收器1的配合位置在一條直線上,所述放射源隔 水盒6的端頭延伸嵌入到所述水套2凹臺內,所述射線接收器隔水盒7的端 頭也延伸嵌入到所述水套2凹臺內,以減少射線穿透水套2的阻尼。本技術的效果是采用該結構的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裝置,與傳統技 術相比能夠提高射線穿透能力,采用此技術能夠用15毫距的Cel37放射源 實現ct)450mm結晶器的液位自動控制要求,在用于結晶器增加液位自動控制 功能技術改造時,不用重新制造水箱、水套和銅管,能夠節約大量改造資金, 尤其適應于舊結晶器改造。附圖說明圖1為傳統的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裝置的俯視圖; 圖2為屈1的A向剖視圖3為本技術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裝置的俯視圖; 圖4為圖3的A向剖視圖。 '圖中1、射線接收器 2、水套 3、銅管4、放射源 5、水箱6、放射源隔水盒7、射線接收器隔水盒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的適于大規格連鑄圓坯結晶器液位自 動控制的水套結構加以說明。如圖3、 4所示,本技術的適于大規格連鑄圓坯結晶器液位自動控 制的水套結構,該結構包括有結晶器銅管3、水箱5、水套2、放射源4和射 線接收器l以及設在放射源和射線接收器外圍的隔水盒,設在結晶器的中間 的所述銅管3外圍設置有水套2。所述水套2的上部設有凹臺,并與銅管3 之間形成有水縫。水箱5設在水套2的外面一側,所述放射源4與射線接收 器1的配合位置在一條直線上,所述放射源隔水盒6的端頭延伸嵌入到所述 水套2凹臺內,所述射線接收器隔水盒7的端頭也延伸嵌入到所述水套2凹 臺內,以減少射線穿透水套2的阻尼。由于銅管3在結晶器的中間,銅管3內部可容納鋼水,能夠起到控制鋼 水結晶的外形尺寸和結晶進程。銅管外圍是水套2,銅管3和水套2上部凹 臺間形成水縫(約4毫米),高流速的冷卻水通過水縫,帶走熱量使鋼水結 晶。水箱5在水套外面,能夠容納冷卻水,并使水縫外的水壓均衡,形成水 縫中均衡的流場,達到銅管外冷卻均勻的效果。使放射源4發出的射線有足 夠的能力穿透水箱5、水套2、銅管3以及水縫、放射源隔水盒6和射線接 收器隔水盒7。放射源隔水盒6能夠實現冷卻水與放射源4間的隔水密封, 射線接收器隔水盒7能夠實現冷卻水與射線接收器1間的隔水密封。由于放射源射線要穿透結晶器水箱、水套、銅管、水箱水套銅管三者間 的冷卻水和銅管內空氣層,減少這些部件對射線產生的衰減很關鍵,此結構 的特點是一是減少了在放射源4發出的射線照射到射線接收器1所需穿透水套 2的厚度,將射線有效穿透區一一放射源4對應水套2的凹臺處和射線接收 器1對應的水套2的凹臺處都減少壁厚,由原來壁厚的20mm到5ram,共減少射線穿透水套2的厚度30mm,相當于原穿透厚度的75% 。二是改變了傳統的放射源4正面布置方案為側面布置方案,使放射源 4設置的設置為與射線接收器1的位置在一條直線上,這樣就減少了放射源 穿透結晶器內鋼水表面空氣層長度的距離,使放射源4與射線接收器1形成 的連線遠離銅管3的圓心,相應就增加了放射源穿透能力。此技術的關鍵是"提高放射源穿透結晶器的能力,使射線接收器采 集到足夠的放射粒子數",此技術著重解決了射線強度的衰減問題。結晶器 放射源要穿透結晶器外水箱、水套、結晶器銅管和鋼水上表面等部件和空間, 在不改變結晶器冷卻水流場的情況下,優化放射源和射線接收器處的結晶器 水套結構,改變了放射源和射線接收器的布置方式,能夠降低射線衰減3權利要求1、一種適于大規格連鑄圓坯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的水套結構,該結構包括有結晶器銅管、水箱、水套、放射源和射線接收器以及設在放射源隔水套和射線接收器隔水盒,其特征是設在結晶器的中間的所述銅管(3)外圍設置有水套(2),所述水套(2)的上部設有凹臺,并與銅管(3)之間形成有水縫,水箱(5)設在水套(2)的外面一側,所述放射源(4)與射線接收器(1)的配合位置在一條直線上,所述放射源隔水盒(6)的端頭延伸嵌入到所述水套(2)凹臺內,所述射線接收器隔水盒(7)的端頭也延伸嵌入到所述水套(2)凹臺內,從而減少了射線穿透水套(2)的阻尼。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適于大規格連鑄圓坯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的水套結構,該結構是在設在結晶器的中間的所述銅管外圍的水套的上部設有凹臺,并與銅管之間形成有水縫,水箱設在水套的外面一側,所述放射源與射線接收器的配合位置在一條直線上,所述放射源隔水盒的端頭延伸嵌入到所述水套凹臺內,所述射線接收器隔水盒的端頭也延伸嵌入到所述水套凹臺內,以減少射線穿透水套的阻尼。本技術的效果是采用該結構水套,與傳統技術相比能夠提高射線穿透能力,采用此技術能夠用15毫距的Ce137放射源實現φ450mm結晶器的液位自動控制要求,在用于結晶器增加液位自動控制功能技術改造時,不用重新制造水箱、水套和銅管,能夠節約大量改造資金,尤其適應于舊結晶器改造。文檔編號B22D11/18GK201143556SQ20072010007公開日2008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23日專利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適于大規格連鑄圓坯結晶器液位自動控制的水套結構,該結構包括有結晶器銅管、水箱、水套、放射源和射線接收器以及設在放射源隔水套和射線接收器隔水盒,其特征是: 設在結晶器的中間的所述銅管(3)外圍設置有水套(2),所述水套(2)的上部設有凹臺,并與銅管(3)之間形成有水縫,水箱(5)設在水套(2)的外面一側,所述放射源(4)與射線接收器(1)的配合位置在一條直線上,所述放射源隔水盒(6)的端頭延伸嵌入到所述水套(2)凹臺內,所述射線接收器隔水盒(7)的端頭也延伸嵌入到所述水套(2)凹臺內,從而減少了射線穿透水套(2)的阻尼。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樹軍,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2[中國|天津]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