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有關于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及施工工藝,其中所述的該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是由延伸率1‰的雙組分改性環氧樹脂膠結料和最大公稱粒徑5mm的玄武巖集料,經常溫拌和、運輸、攤鋪、碾壓、養護形成,厚度為10-30mm的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該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鋪裝在緊貼鋼橋面板的環氧樹脂粘結碎石防水粘結層上,在其上再鋪裝瀝青混凝土鋼橋面鋪裝面層。本發明專利技術為鋼橋面瀝青混凝土鋪裝提供了類似水泥混凝土結構的界面,具有抗滑、抗高溫、使用壽命長等良好的路用性能。本發明專利技術固化時間易控制,不需要高溫施工,降低了能耗,減少廢氣,改善施工和生態環境,施工簡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橋梁領域的橋面鋪裝,特別是涉及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及施工工藝。
技術介紹
鋼橋面鋪裝技術的研究是一項世界性難題,我國先后引進了環氧浙青混凝土(epoxy asphalt concrete)、燒注式浙青混凝土(Guss asphalt),這些在歐美及日本等國家普遍使用的鋼橋面鋪裝結構類型在我國實施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時有不同程度的早期損壞的案例。環氧浙青混凝土和澆注式浙青混凝土鋼橋面鋪裝結構在我國應用有較大的局限性。還有一實例是舉世矚目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其海中平臺匝道鋼橋橋面鋪裝原設計是采用美國環氧浙青鋪裝體系,但在最大縱坡7. 98%、最小曲線半徑72. Om的鋼匝道橋環 氧浙青鋪裝體系施工遇到工藝難題。工藝要求環氧浙青混合料必須在環氧浙青防水粘結層固化前攤鋪碾壓,在大縱坡上施工機械產生較大水平分力,會造成未固化的環氧浙青防水粘結層剪切破壞,為控制混合料離析工藝要求環氧浙青最大攤鋪寬度4. 0m, 7. 22m的匝道橋分兩幅攤鋪,施工荷載呈帶狀分布,產生顯著的偏載,影響小曲率半徑(72. Om)匝道的整體穩定性。經實踐證明,美國環氧浙青鋪裝體系不適宜用于大縱坡(7. 98%)、小曲線半徑(72. Om)的匝道鋼橋橋面鋪裝。為此,特以杭州灣大橋工程為依托,開展“杭州灣跨海大橋大縱坡、小曲線半徑鋼橋橋面鋪裝方案研究”。本專利技術人基于多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知識,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的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能夠改進一般現有的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反復試作及改進后,終于創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專利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及施工工藝,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鋼橋面板具有水泥混凝土橋面板的界面特征,使浙青混凝土與鋼橋面通過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形成良好的粘結性。本專利技術的一目的還在于,提供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及施工工藝,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作為一層過渡層,以便擴散車輪荷載,并具有力學上的剛度臺階。本專利技術的還有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及施工工藝,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作為過渡層,起到隔溫作用,攤鋪高溫浙青混合料時不燙傷底層的改性環氧樹脂粘結碎石防水粘結層,并在鋼橋服役期間不使陽光照曬鋼橋箱梁腹板導熱至鋼橋箱梁頂板高溫軟化浙青混凝土鋪裝,降低界面抗剪切能力。本專利技術的另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及施工工藝,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作為過渡層,起到整體作用,將改性環氧樹脂粘結碎石防水粘結層上灑布的單個、分散碎石整體化,并與改性環氧樹脂粘結碎石防水粘結層構成整體有效防水層,保證結構體系的穩定防水性。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及施工工藝,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于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的改性環氧樹脂砂漿混合料冷拌冷鋪,不需要高溫施工,降低了能耗,減少廢氣,改善施工和生態環境。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其中所述的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是由延伸率1%。的雙組分改性環氧樹脂膠結料和最大公稱粒徑5_的玄武巖集料,厚度為15-30_的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該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緊密相接鋪裝在緊貼鋼橋面板上的改性環氧樹脂粘結碎石防水粘結層上,且置于鋼橋面浙青混凝土鋪裝層與環氧樹脂粘結碎石防水粘結層之間,在該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上再緊密相接鋪裝鋼橋面浙青混凝土鋪裝層。·前述的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其中所述的位于該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上面的浙青混凝鋼橋面面層與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之間噴灑粘層浙青。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專利技術提出的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施工工藝是先進行改性環氧樹脂粘結碎石防水粘結層的施工,再進行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施工,最后進行浙青混凝土鋪裝結構層施工。前述的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施工工藝,其中所述的所述的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施工工藝是經常溫拌和、攤鋪、碾壓、養護形成,具體的步驟如下步驟I:拌和運輸改性環氧樹脂砂漿混合料包括0-3mm和3_5mm兩種玄武巖集料,以及A、B雙組分改性環氧樹脂膠料,將兩種集料分別稱重計量提升投料入拌鍋,將改性環氧樹脂A、B雙組別稱重計量,提升至拌鍋,待集料干拌10s,倒入膠料濕拌60s,將已拌和好的冷拌改性環氧樹脂砂漿混合料直接放入運料卡車運至攤鋪機;步驟2:攤鋪在改性環氧樹脂粘結碎石防水粘結層固結后,用一臺或多臺攤鋪機全幅進行攤鋪已拌和好的改性環氧樹脂砂衆混合料,攤鋪速度控制在2-3m/min, —車料攤鋪時間不超過30min ;攤鋪厚度采用走平衡梁或者走滑靴方式進行控制,保證冷拌改性樹脂砂漿混合料的厚度 10-30mm ;步驟3:碾壓壓路機跟隨攤鋪機碾壓,采用光輪靜壓I 2遍,再復壓采用膠輪壓3-4遍;碾壓采用分段控制,碾壓長度要與每車料攤鋪長度一致,每段碾壓時間不超過10 15min碾壓由低到高,緊跟慢壓;碾壓過程中嚴禁灑水、柴油、廢機油等混和液,統一采用植物油做為防粘輪油,涂刷壓路機輪胎表面;步驟4:封閉養生待攤鋪碾壓成形后,要靜置等待冷拌改性環氧樹脂砂漿混合料完成化學物理固化反應,靜置護期7天,禁止包括施工車倆在內的所有車輛通行。本專利技術在改性環氧樹脂粘結碎石防水粘結層的基礎上,再加鋪一層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在建筑行業,將最大公稱粒徑小于等于5_的集料稱為砂子,將集料^ 5mm的膠凝拌和物稱為砂漿。在路面鋪裝
,將使用路用浙青指標來檢驗的環氧樹脂膠結料,稱為樹脂浙青(resin asphalt),將環氧樹脂砂衆也稱樹脂浙青混合料。這里將符合《環氧樹脂砂漿技術規程》(DL/T 5193-2004)的砂漿,本專利技術雖然仍然沿用了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的稱謂,但是本專利技術所應用于鋼橋面界面鋪裝處置結構層的改性環氧樹脂砂漿是與上述材料有本質的區別的,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改性環氧樹脂砂漿是經改性且使其延伸率達到1%。。鋼橋面板是正交異性板,在車輪荷載作用下,鋼橋面板受力彎矩正負交替,變形上下起伏這就要求對剛性的環氧樹脂砂漿改性,使其變形能追隨鋼橋面板的變形,其延伸率是通過改性環氧樹脂實現的。鋼橋面鋪裝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層,對鋼橋面浙青混凝土鋪裝結構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一,剛度過渡,由于鋼板與浙青混凝土鋪裝層的剛度懸殊巨大,因此,在鋼板與浙青混凝土鋪裝層之間設置改性環氧樹脂砂漿過渡層,為變形連 續等力學原理提供剛度臺階;其二,隔熱過渡層,浙青混凝土鋪裝層混合料攤鋪溫度高達170°C,會使環氧樹脂粘結碎石防水層灼燙老化,更主要的是運營期鋼箱梁腹板日曬熱導至鋼箱梁頂板,使與鋼橋面板接觸的浙青混凝土鋪裝底層溫度升高,從而降低抗剪切變形能力,改性環氧樹脂砂漿隔熱過渡層能有效防止高溫浙青混凝土對環氧樹脂粘結碎石層的灼燙老化,防止運營期鋼箱梁腹板日曬導熱軟化浙青混凝土鋪裝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鋼橋面鋪裝界面處置結構層是由延伸率1‰的雙組分改性環氧樹脂膠結料和最大公稱粒徑5mm的玄武巖集料,厚度為15?30mm的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2),該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2)緊密相接鋪裝在緊貼鋼橋面板(4)上的改性環氧樹脂粘結碎石防水粘結層(3)上,且置于鋼橋面瀝青混凝土鋪裝層(1)與環氧樹脂粘結碎石防水粘結層(3)之間,在該改性環氧樹脂砂漿界面處置結構層(2)上再緊密相接鋪裝鋼橋面瀝青混凝土鋪裝層(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元煒,趙敬勇,田岱松,張巖,
申請(專利權)人: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