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包括:外殼本體,所述外殼本體的內側呈空腔設置,所述外殼本體上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外殼本體的邊緣設置有多個散熱孔,在外殼本體的內部空腔設置有智能芯片,所述智能芯片與外殼本體之間電性設置。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專利技術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飛輪工作產生的一部分熱能通過散熱孔及時排出,保證了飛輪工作溫度的穩定性,另一部分熱能通過智能芯片轉化為動能,保證了能量的循環利用,更加綠色環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飛輪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
技術介紹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 發展,汽車在日常生活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汽車飛輪與曲軸剛性連接,利用飛輪旋轉的慣性,能夠保證發動機的四個工作(進氣一壓縮一工作一排氣)循環順利進行。飛輪高速運轉產生大量的熱能,如果熱量得不到及時排散,飛輪的溫度就會逐級上升,影響飛輪后續的運轉。此外,如果熱能全部排散,也會造成能量的損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飛輪工作產生的一部分熱能通過散熱孔及時排出,保證了飛輪工作溫度的穩定性,另一部分熱能通過智能芯片轉化為動能,保證了能量的循環利用,更加綠色環保。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包括外殼本體,所述外殼本體的內側呈空腔設置,所述外殼本體上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外殼本體的邊緣設置有多個散熱孔,在外殼本體的內部空腔設置有智能芯片,所述智能芯片與外殼本體之間電性設置。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孔內設置有緊固螺釘,所述外殼本體通過緊固螺釘與飛輪固定連接。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孔在外殼邊緣呈均勻分布。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智能芯片包括依次連接接收單元、轉換單元、存儲單元和輸出單元。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飛輪工作產生的一部分熱能通過散熱孔及時排出,保證了飛輪工作溫度的穩定性,另一部分熱能通過智能芯片轉化為動能,保證了能量的循環利用,更加綠色環保。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圖2是本專利技術智能芯片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外殼本體,2、安裝孔,3、緊固螺釘,4、散熱孔,5、智能芯片,51、接收單元,52、轉換單元,53、存儲單元,54、輸出單元。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閱圖I至圖2,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包括 一種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包括外殼本體I,所述外殼本體I上設置有安裝孔2,所述安裝孔2內設置有緊固螺釘3,所述外殼本體I通過緊固螺釘3與飛輪固定連接。 所述外殼本體I的邊緣設置有多個散熱孔4,飛輪高速運作會產生大量熱能,影響飛輪的進一步工作,一部分熱能通過散熱孔4及時排除,保證了飛輪工作溫度的穩定性。具體地,所述散熱孔在外殼邊緣呈均勻分布。所述外殼本體I的內側呈空腔設置,在外殼本體I的內部空腔設置有智能芯片5,所述智能芯片5與外殼本體I之間電性設置。所述智能芯片5包括依次連接接收單元51、轉換單元52、存儲單元53和輸出單元54。接收單元51能夠吸收飛輪產生的一部分熱能,然后通過轉換單元52把熱能轉化為動能,送入存儲單元53進行存儲,最后通過輸出單元54為飛輪的后續運作提供能量輸出。智能芯片5的控制自動進行,更加快速高效,能夠保證能量的循環利用,更加綠色環保。本專利技術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的有益效果是 飛輪工作產生的一部分熱能通過散熱孔4及時排出,保證了飛輪工作溫度的穩定性,另一部分熱能通過智能芯片5轉化為動能,保證了能量的循環利用,更加綠色環保。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專利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專利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本體,所述外殼本體的內側呈空腔設置,所述外殼本體上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外殼本體的邊緣設置有多個散熱孔,在外殼本體的內部空腔設置有智能芯片,所述智能芯片與外殼本體之間電性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孔內設置有緊固螺釘,所述外殼本體通過緊固螺釘與飛輪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孔在外殼邊緣呈均勻分布。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芯片包括依次連接接收單元、轉換單元、存儲單元和輸出單元。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包括外殼本體,所述外殼本體的內側呈空腔設置,所述外殼本體上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外殼本體的邊緣設置有多個散熱孔,在外殼本體的內部空腔設置有智能芯片,所述智能芯片與外殼本體之間電性設置。通過上述方式,本專利技術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飛輪工作產生的一部分熱能通過散熱孔及時排出,保證了飛輪工作溫度的穩定性,另一部分熱能通過智能芯片轉化為動能,保證了能量的循環利用,更加綠色環保。文檔編號F16M1/026GK102900915SQ20121036433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專利技術者劉楓 申請人:劉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汽車飛輪的多功能殼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本體,所述外殼本體的內側呈空腔設置,所述外殼本體上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外殼本體的邊緣設置有多個散熱孔,在外殼本體的內部空腔設置有智能芯片,所述智能芯片與外殼本體之間電性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楓,
申請(專利權)人:劉楓,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