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包含入口、筒體和至少兩個以上的出口管,所述的出口設置在所述的筒體的下方,所述的筒體包含一分離板,所述的出口管位于所述的分離板的下方。所述的分離板的下方設有一十字托架,所述的十字托架與所述的筒體的內壁焊接連接。所述的出口管包含用于遮蔽液態制冷劑的遮避蓋板和用于支撐所述的遮蔽蓋板的支撐條,所述的支撐條形成了用于氣態制冷劑排出的通道。所述的支撐條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的遮避蓋板到所述的分離板的距離。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利用縱向設置的分離板對兩相制冷劑進行分離,結構簡單,分離效率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制冷裝置,更確切地說,是一種制冷劑的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
技術介紹
在化工行業中,經常需要將汽液混合物中的氣和液分離開來,如果分離不徹底,會給設備的壽命帶來很大危害,或者嚴重影響設備效率,使增大功耗,增加設備的運行成本, 因此,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的作用十分重要。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申請公開201010180398. 3公開了一種汽液分離器。在具有大致圓筒形的容器主體、將容器主體的上端封閉的蓋體、和在容器主體上開口的導入流路的汽液分離器中,在蓋體上突出地設置隔壁,以便覆蓋導入流路的開口、與容器主體的內壁的間隙從周向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漸變寬、到與容器主體的內壁的間隙較窄的端部的長度比到間隙較寬的端部的長度長。通過這樣的結構,能夠不要求嚴格的加工精度而設置隔壁,并且能夠發揮較高的汽液分離效率。這種油分離器的分離效果差,當混合氣中帶液較少時,難以將混合氣中的帶液分離出來。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申請公開200910041177. 5公開了一種汽液分離器,包括腔室,與腔室下部相通的液體冷媒出口管,與腔室上部相通的氣體冷媒出口管,以及與腔室相通的汽液冷媒入口管,氣體冷媒出口管上設置有與腔室上部相通的氣體冷媒出口孔,氣體冷媒出口管上設置有開閉該氣體冷媒出口孔的浮閥。浮閥包括彈簧和沿氣體冷媒出口管的表面滑動的漂浮塊,彈簧設置在漂浮塊與腔室內壁之間。漂浮塊和彈簧套設在氣體冷媒出口管上。本專利技術在汽液分離器內部設計有與氣體冷媒出口管相接的浮閥,當汽液分離器腔室內的液面上升到一定位置時,浮閥將逐漸并徹底關閉出氣體冷媒出口管上的氣體冷媒出口孔,從而杜絕液體冷媒進入壓縮機、確保噴氣增焓的效果和壓縮機的可靠性。但是這種裝置結構復雜,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功能不足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對汽液混合氣適應性強,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的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本專利技術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包含入口、筒體和至少兩個以上的出口管,所述的出口設置在所述的筒體的下方,所述的筒體包含一分離板,所述的出口管位于所述的分離板的下方。作為優選,所述的分離板的下方設有一十字托架,所述的十字托架與所述的筒體的內壁焊接連接。作為優選,所述的出口管包含用于遮蔽液態制冷劑的遮避蓋板和用于支撐所述的遮蔽蓋板的支撐條,所述的支撐條形成了用于氣態制冷劑排出的通道。作為優選,所述的支撐條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的遮避蓋板到所述的分離板的距離。因此,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利用縱向設置的分離板對兩相制冷劑進行分離,結構簡單,分離效率高。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的結構示意 圖2為圖I中的油分離器的內部結構示意 圖3為圖2中的油分離器的分離板的結構示意 其中, I-分尚裝置,2_入口、3_筒體, 4-出口管,31-分離板,311-十字托架, 41-遮蔽蓋板,,42-支撐條。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對汽液混合氣適應性強,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的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如圖I、圖2、圖3所示,本專利技術的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1,包含入口 2、筒體3和至少兩個以上的出口管4,所述的出口 4設置在所述的筒體3的下方,所述的筒體包含一分離板31,所述的出口管4位于所述的分離板31的下方。如圖3所示,所述的分離板31的下方設有一十字托架311,所述的十字托架311與所述的筒體3的內壁焊接連接。所述的出口管4包含用于遮蔽液態制冷劑的遮避蓋板41和用于支撐所述的遮蔽蓋板41的支撐條42,所述的支撐條42形成了用于氣態制冷劑排出的通道43。所述的支撐條(4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的遮避蓋板41到所述的分離板31的距離。以上僅僅以一個實施方式來說明本專利技術的設計思路,在系統允許的情況下,本專利技術可以擴展為同時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塊,從而最大限度擴展其功能。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專利技術所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的保 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1),包含入口(2)、筒體(3)和至少兩個以上的出口管(4),所述的出口(4)設置在所述的筒體(3)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包含一分離板(31),所述的出口管(4)位于所述的分離板(31)的下方。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離板(31)的下方設有一^h字托架(311),所述的十字托架(311)與所述的筒體(3)的內壁焊接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口管(4)包含用于遮蔽液態制冷劑的遮避蓋板(41)和用于支撐所述的遮蔽蓋板(41)的支撐條(42),所述的支撐條(42 )形成了用于氣態制冷劑排出的通道(43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條(4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的遮避蓋板(41)到所述的分離板(31)的距離。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包含入口、筒體和至少兩個以上的出口管,所述的出口設置在所述的筒體的下方,所述的筒體包含一分離板,所述的出口管位于所述的分離板的下方。所述的分離板的下方設有一十字托架,所述的十字托架與所述的筒體的內壁焊接連接。所述的出口管包含用于遮蔽液態制冷劑的遮避蓋板和用于支撐所述的遮蔽蓋板的支撐條,所述的支撐條形成了用于氣態制冷劑排出的通道。所述的支撐條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的遮避蓋板到所述的分離板的距離。本專利技術的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利用縱向設置的分離板對兩相制冷劑進行分離,結構簡單,分離效率高。文檔編號F25B43/00GK102901284SQ20111020878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5日專利技術者沈紅如 申請人:沈紅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分離板的汽液分離器(1),包含入口(2)、筒體(3)和至少兩個以上的出口管(4),所述的出口(4)設置在所述的筒體(3)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體包含一分離板(31),所述的出口管(4)位于所述的分離板(31)的下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紅如,
申請(專利權)人:沈紅如,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