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濕式冷卻塔消霧收水裝置,涉及一種濕式冷卻塔輔助設施。該裝置設置在冷卻塔原收水器以上、風機以下冷卻塔風筒下端位置,其集分水室內設置隔板,構成集水室和分水室,上水管連接集水室,集水室連接冷凝通水管一端,冷凝通水管另一端連接回水室上部,回水室下部重新連接冷凝通水管一端,冷凝通水管另一端返回連接集分水室的分水室,構成閉路循環結構,分水室下端連接噴淋管;冷凝通水管與凹凸散熱片附著為一體;定位穿管設置于凹凸散熱片的上下兩端;凹凸散熱片內側凸面上設置阻水片;上水管上端連接積分水室,下端連接加壓水泵,進而連接混合水箱,構成消霧收水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將飽和濕熱霧氣冷凝成水,避免了水的蒸發,節約了水資源,避免環境的污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濕式冷卻塔輔助設施。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運行的濕式冷卻塔收水器主要有pvc材料制作而成的正、偏峰V型結構產品,用來收集由于風機強力抽風所導致的飄移水滴。由于濕式冷卻塔結構上沒有冷凝和消霧收水裝置,致使冷卻塔蒸發散熱過程中產生的飽和濕熱霧氣并沒有辦法消除回收,全部由風機抽出風筒后排入大氣中,既嚴重浪費了水資源,又造成了環境污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濕式冷卻塔消霧收水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產品冷卻塔蒸發散熱過程中產生的飽和濕熱霧氣并沒有辦法消除回收,全部由風機抽出風筒后排入大氣中,既嚴重浪費了水資源,又造成了環境污染等問題。本專利技術主要有冷卻塔、冷卻塔風筒、風機、電機、收水器、上水管組成,其解決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利用濕熱飽和霧氣遇冷冷凝成水的原理,消除冷卻塔排出的濕熱飽和霧氣,在冷卻塔原收水器以上、風機以下冷卻塔風筒下端位置加裝消霧收水裝置,該裝置由集分水室、冷凝通水管、凹凸散熱片、阻水片、噴淋管、噴頭、定位穿管、加壓水泵、上水管、混合水箱組成。集分水室內設置隔板,構成集水室和分水室,上水管連接集水室,集水室連接冷凝通水管一端,冷凝通水管另一端連接回水室上部,回水室下部重新連接冷凝通水管一端,冷凝通水管另一端返回連接集分水室的分水室,構成閉路循環結構,分水室下端連接噴淋管,噴淋管上均勻設置噴頭。冷凝通水管與凹凸散熱片附著為一體,若干片平行組合,呈V形整體結構。定位穿管設置于凹凸散熱片的上下兩端,強化固定凹凸散熱片組合。凹凸散熱片內側凸面上設置阻水片,阻水片為雙片平行設置。上水管上端連接積分水室,下端連接加壓水泵,進而連接混合水箱,構成消霧收水裝置。本專利技術的積極效果是加裝本裝置后能將冷卻塔散熱過程中產生的飽和濕熱霧氣冷凝成水,避免了水的蒸發損失,節約了水資源,又能避免環境的污染。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 附圖I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 附圖2本專利技術收水裝置A-A截面結構示意 圖中I噴淋管、2噴頭、3回水室、4冷卻塔風筒、5風機、6冷凝通水管、7定位穿管、8電機、9集分水室、10冷卻塔、11原收水器、12上水管、13加壓水泵、14混合水箱、15凹凸散熱片、16阻水片、17隔板。具體實施方式如圖所示;在冷卻塔原收水器11以上、風機5以下冷卻塔風筒4下端位置加裝消霧收水裝置,該裝置由集分水室9、冷凝通水管6、凹凸散熱片15、阻水片16、噴淋管I、噴頭2、定位穿管7、加壓水泵13、上水管12、混合水箱14、凹凸散熱片15、阻水片16、隔板17組成。集分水室9內設置隔板17,形成集水室和分水室,上水管12連接集水室,集水室連接冷凝通水管6 —端,冷凝通水管6另一端連接回水室3上部,回水室3下部重新連接冷凝通水管6 —端,冷凝通水管6另一端返回連接集分水室9的分水室,構成閉路循環結構,分水室下端連接噴淋管1,噴淋管I上均勻設置噴頭2。冷凝通水管6與凹凸散熱片15附著為一體,若干凹凸散熱片15平行組合,呈V形整體結構。定位穿管7設置于凹凸散熱片15的上,、下兩端,強化固定凹凸散熱片15組合。凹凸散熱片15內側凸面上設置阻水片16,阻水片16為雙片平行設置。上水管12上端連接集分水室9,下端連接加壓水泵13,進而連接混合水箱14,構成消霧收水裝置。風機5、電機8、冷卻塔10、冷卻塔風筒4、原收水器11結構與現有技術相同。工作時,冷卻后的冷水與冷卻塔補水在混合水箱混合后通過加壓泵送入集分水室、通過冷凝通水管和凹凸散熱片散冷后(通水管和凹凸散熱片采用鋁合金材質),由噴頭 噴出,與上行的飽和濕熱霧氣進行第一次混合冷凝消霧、一次冷凝后的水霧與低溫的凹凸散熱片進行二次冷凝,凹凸散熱片與阻水片同時起到了收飄移水滴的作用,所收飄移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滴回到塔內,這樣既解決了消除濕熱飽和霧氣、避免了水的蒸發損失,節約了水資源,又能避免環境的污染。權利要求1.一種濕式冷卻塔消霧收水裝置,主要有冷卻塔、冷卻塔風筒、風機、電機、收水器、上水管組成,其特征是在冷卻塔原收水器以上、風機以下冷卻塔風筒下端位置加裝消霧收水裝置,該裝置集分水室內設置隔板,構成集水室和分水室,上水管連接集水室,集水室連接冷凝通水管一端,冷凝通水管另一端連接回水室上部,回水室下部重新連接冷凝通水管一端,冷凝通水管另一端返回連接集分水室的分水室,構成閉路循環結構,分水室下端連接噴淋管;冷凝通水管與凹凸散熱片附著為一體;定位穿管設置于凹凸散熱片的上下兩端;凹凸散熱片內側凸面上設置阻水片;上水管上端連接積分水室,下端連接加壓水泵,進而連接混合水箱,構成消霧收水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濕式冷卻塔消霧收水裝置,其特征是噴淋管上均勻設置噴頭。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濕式冷卻塔消霧收水裝置,其特征是若干凹凸散熱片平行組合,呈V形整體結構。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濕式冷卻塔消霧收水裝置,其特征是定位穿管強化固定凹凸散熱片組合。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濕式冷卻塔消霧收水裝置,其特征是阻水片為雙片平行設置。全文摘要一種濕式冷卻塔消霧收水裝置,涉及一種濕式冷卻塔輔助設施。該裝置設置在冷卻塔原收水器以上、風機以下冷卻塔風筒下端位置,其集分水室內設置隔板,構成集水室和分水室,上水管連接集水室,集水室連接冷凝通水管一端,冷凝通水管另一端連接回水室上部,回水室下部重新連接冷凝通水管一端,冷凝通水管另一端返回連接集分水室的分水室,構成閉路循環結構,分水室下端連接噴淋管;冷凝通水管與凹凸散熱片附著為一體;定位穿管設置于凹凸散熱片的上下兩端;凹凸散熱片內側凸面上設置阻水片;上水管上端連接積分水室,下端連接加壓水泵,進而連接混合水箱,構成消霧收水裝置。本專利技術將飽和濕熱霧氣冷凝成水,避免了水的蒸發,節約了水資源,避免環境的污染。文檔編號F28F25/02GK102901397SQ20121044968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2日專利技術者李金鵬 申請人:德州貝諾風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濕式冷卻塔消霧收水裝置,主要有冷卻塔、冷卻塔風筒、風機、電機、收水器、上水管組成,其特征是在冷卻塔原收水器以上、風機以下冷卻塔風筒下端位置加裝消霧收水裝置,該裝置集分水室內設置隔板,構成集水室和分水室,上水管連接集水室,集水室連接冷凝通水管一端,冷凝通水管另一端連接回水室上部,回水室下部重新連接冷凝通水管一端,冷凝通水管另一端返回連接集分水室的分水室,構成閉路循環結構,分水室下端連接噴淋管;冷凝通水管與凹凸散熱片附著為一體;定位穿管設置于凹凸散熱片的上下兩端;凹凸散熱片內側凸面上設置阻水片;上水管上端連接積分水室,下端連接加壓水泵,進而連接混合水箱,構成消霧收水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金鵬,
申請(專利權)人:德州貝諾風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