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公共安全
,具體涉及化工園區風險分析及布局優化系統。
技術介紹
1967年F armer最先提出定量風險評價思想,1974年美國Rasmussen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表“商用核電站輕水反應堆的風險評價”報告以后,定量風險評價理論和試驗研究發展很快。1978年英國進行的坎威島(Canvey Island)研究項目、1979年荷蘭進行的雷幾蒙德(Rijnmond)研究項目以及意大利開展的Ravenna研究計劃中,都將定量風險分析方法應用于化工區的整體風險評估與安全規劃。發達國家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土地使用安全規劃問題,并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目前,歐盟、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主要采用“基于后果”和“基于風險”的兩種方法支持土地使用規劃決策。國內不少對化工園區的布局優化技術的研究,提出了化工園區安全規劃的基本程序,并詳細論述了園區規劃的主要內容;在給出化工園區規劃指導思想的基礎上,論述了包括地塊分配、交通運輸、消防布局、綠化等內容的布局原則;從節約型綠化的角度出發,研究了化工園區的綠化用地面積問題,給出化工園區的最佳綠化率;重點討論了化工園區的道路交通問題,指出化工園區交通體系的發展方向是建成生態交通系統;針對化工園區的消防安全現狀,提出制定化工園區消防安全規劃的原則,并論述化工園區消防安全規劃的基本內容。但是,已有布局優化方法多針對是其它領域,或只針對部分設施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國目前還不具備滿足本系統功能的化工園區風險分析及布局優化決策支持系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化工園區風險分析及布局 ...
【技術保護點】
化工園區風險分析及布局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化工園區重大危險源事故預測模塊、區域動態綜合風險分析模塊和動態布局優化模塊;所述化工園區重特大危險源事故預測模塊用于對事故發生概率進行預測并以圖表來表示事故后果;所述區域動態綜合風險分析模塊是對個人風險、社會風險和財產風險進行風險分析,而后計算區域綜合風險即貨幣表征和加權疊加風險;所述化工園區動態布局優化模塊是對園區內的功能區布局、消防布局和交通布局進行優化。
【技術特征摘要】
1.化工園區風險分析及布局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化工園區重大危險源事故預測模塊、區域動態綜合風險分析模塊和動態布局優化模塊;所述化工園區重特大危險源事故預測模塊用于對事故發生概率進行預測并以圖表來表示事故后果;所述區域動態綜合風險分析模塊是對個人風險、社會風險和財產風險進行風險分析,而后計算區域綜合風險即貨幣表征和加權疊加風險;所述化工園區動態布局優化模塊是對園區內的功能區布局、消防布局和交通布局進行優化。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化工園區風險分析及布局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工園區重大危險源事故預測模塊基于貝葉斯網絡預測理論,發現數據間的潛在關系,其公式如式(I)所示,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化工園區風險分析及布局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漏事故預測通過危險化學品泄漏形成的重氣云擴散的影響距離和該距離上的濃度值表征;所述火災事故預測是通過測量和計算火焰直徑、高度、熱通量及視角系數,求取火災事故死亡概率和燒傷概率;蒸氣云爆炸預測是通過爆炸產生的沖擊波超壓強度表征;所述沸騰液體擴展蒸氣云爆炸預測是通過火球產生的熱輻射強度表征。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化工園區風險分析及布局優化系統...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國華,施文松,趙遠飛,馬小明,
申請(專利權)人:華南理工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