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銅管坯水平連續鑄造的裝置,包括有電磁發生器(2)、結晶器(4)和冷水套管(3),所述結晶器(4)設置于保溫爐(1)的側面上,且結晶器(4)的內腔(41)與保溫爐(1)的內腔(11)相連通,所述的冷水套管(3)為包裹于結晶器(4)的外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發生器(2)設置于保溫爐(1)外側面與冷水套管(3)之間的結晶器(4)中,且電磁發生器(2)通過導線與電源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無需在銅水冷套上開設縫隙,電磁場即可作用于結晶器內的銅液中,引起銅液產生受迫運動,使石墨模具內的銅液沿周向和縱向的溫度分布均勻化,獲得細小的等軸晶組織,減少縮孔、氣孔等缺陷;電磁驅動力引起的強制流動還可以沖刷凝固前沿,凈化凝固前沿,以提高鑄坯的純凈度,生產出優質的銅鑄坯。(*該技術在201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銅管坯水平連續鑄造的裝置,包括有電磁發生器、結晶器和冷水套管,所述結晶器設置于保溫爐上,且結晶器的內腔與保溫爐的內腔相連通,所述的冷水套管為包裹于結晶器的外周面上。
技術介紹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具有高效傳熱特性的內螺紋銅管逐漸代替薄壁光管而成為制造空調兩器(蒸發器和冷凝器)傳熱管的關鍵材料,從而為國際銅管加工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但是,由于空調設備對能源的消耗很大,并且加重了地球溫室效應,造成臭氧層空洞的擴大,對地球的環境保護造成重大損害。因此,研發新一代具有高精度、高散熱性、高清潔度、輕量化的內螺紋管,提高熱交換性能,促進空調設備向著小型、高效、節能、環保、健康的方向發展,是對內螺紋銅管制造業提出的又一個重大技術課題。也要求我們鑄造出優質的銅鑄坯,從而向市場提供優質的銅管材料。 芬蘭奧特昆普公司研制開發的鑄軋法是銅管生產的主要方法。由水平連鑄機鑄造出空心管坯,再由三輥行星軋管機軋制成一定規格的拉伸管坯。目前,在銅管坯的水平連鑄過程中,由于液態金屬與模具之間直接接觸,導致了鑄管坯表面的各種缺陷(粗糙、裂紋、溝槽等),縮短了石墨模具的使用壽命,另外由于受溫度的影響,鑄坯凝固組織周向不均勻、內部容易產生氣孔、夾雜等鑄造缺陷。 為了改善水平連鑄銅管坯的質量,專利02119403.3和02149110.0提出了改變結晶器水套的結構,同時將電磁約束線圈、攪拌線圈、甚至激振線圈置于結晶器水套內,同時在銅水冷套的壁上開有平行的縫隙,有利于磁場透過。生產實驗表明,上述技術方法存在如下弊端結晶器水套改動過大,影響整體冷卻效能;同時施加多種磁場,結構、設備復雜,且相互干擾;由于管壁較薄,在結晶器水套內的管坯基本已經凝固完畢,管坯質量改善不明顯。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用于銅管坯水平連續鑄造的裝置,其能有效地減少鑄造銅管坯內外缺陷,改善內部組織,使晶粒均質、細化,同時延長模具使用壽命及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 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用于銅管坯水平連續鑄造的裝置,包括有電磁發生器、結晶器和冷水套管,所述結晶器設置于保溫爐的側面上,且結晶器的內腔與保溫爐的內腔相連通,所述的冷水套管為包裹于結晶器的外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發生器設置于保溫爐外側面與冷水套管之間的結晶器上,且電磁發生器通過導線與電源相連接。 作為改進,所述電磁發生器可選擇為環形套置于結晶器的外周面上,且該電磁發生器一側面緊貼保溫爐外側面,而其另一側面與冷水套管的側面相緊貼。 再改進,所述冷水套管其遠離電磁發生器的一側還可并列地設置有第二冷水套管,該第二冷水套管為套置于銅坯管的外周面上。 再改進,所述電磁發生器可選擇為與頻率為5~200Hz的電源相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采用電磁發生器直接安裝在結晶器(即石墨模具)的外側,無需在銅水冷套上開設縫隙,電磁場即可作用于石墨模具(結晶器)內的銅液中,引起銅液產生受迫運動,使石墨模具內的銅液沿周向和縱向的溫度分布均勻化,獲得細小的等軸晶組織,減少縮孔、氣孔等缺陷;電磁驅動力引起的強制流動還可以沖刷凝固前沿,凈化凝固前沿,提高鑄坯的純凈度,生產出優質的銅鑄管坯;可控的銅液受迫運動還可以改變管坯的初期凝固位置,延長石墨模具的使用壽命,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剖視圖; 圖2是圖1中局部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詳細描述。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用于銅管坯水平連續鑄造的裝置,該用于銅管坯水平連續鑄造的裝置,包括有電磁發生器2、結晶器4和冷水套管3,所述結晶器4設置于保溫爐1的側面上,且結晶器4的內腔41與保溫爐1的內腔11相連通,所述的冷水套管3為包裹于結晶器4的外周面上。所述電磁發生器2為環形套置于結晶器4的外周面上,且該電磁發生器2一側面緊貼保溫爐1外側面,而其另一側面與冷水套管3的側面相緊貼,且電磁發生器2通過導線與與頻率為5~200Hz的電源相連接。為了進一步提高冷卻速度,在冷水套管3其遠離電磁發生器2的一側并列地設置有第二冷水套管31,該第二冷水套管31為套置于銅坯管5的外周面上。 以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將石墨模具(結晶器)和水冷銅套組裝在冷水套管內,電磁發生器固定在組裝好的冷水套管的端部,并將其固定于冷水套管和保溫爐之間的安裝位置,接通電磁發生器和冷水套管的冷卻水。鑄造開始前,安裝引錠頭和第二冷水套管。當保溫爐內的銅液達到1150℃時,開始水平連續鑄造,鑄坯長度達到1米時,電磁發生器接通5~200Hz的單相交流電流,使銅管坯在磁場力的作用下凝固。鑄造結束時,斷開電磁發生器的電源,取下鑄坯,檢測鑄造管坯的質量。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銅管坯水平連續鑄造的裝置,包括有電磁發生器(2)、結晶器(4)和冷水套管(3),所述結晶器(4)設置于保溫爐(1)的側面上,且結晶器(4)的內腔(41)與保溫爐(1)的內腔(11)相連通,所述的冷水套管(3)為包裹于結晶器(4)的外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發生器(2)設置于保溫爐(1)外側面與冷水套管(3)之間的結晶器(4)上,且電磁發生器(2)通過導線與電源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銅管坯水平連續鑄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發生器(2)為環形套置于結晶器(4)的外周面上,且該電磁發生器(2)一側面緊貼保溫爐(1)外側面,而其另一側面與冷水套管(3)的側面相緊貼。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銅管坯水平連續鑄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套管(3)其遠離電磁發生器(2)的一側并列地設置有第二冷水套管(31),該第二冷水套管(31)為套置于銅坯管(5)的外周面上。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銅管坯水平連續鑄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發生器(2)與頻率為5~200Hz的電源相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銅管坯水平連續鑄造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發生器(2)與頻率為5~200Hz的電源相連接。專利摘要一種用于銅管坯水平連續鑄造的裝置,包括有電磁發生器(2)、結晶器(4)和冷水套管(3),所述結晶器(4)設置于保溫爐(1)的側面上,且結晶器(4)的內腔(41)與保溫爐(1)的內腔(11)相連通,所述的冷水套管(3)為包裹于結晶器(4)的外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發生器(2)設置于保溫爐(1)外側面與冷水套管(3)之間的結晶器(4)中,且電磁發生器(2)通過導線與電源相連接。本技術的優點在于無需在銅水冷套上開設縫隙,電磁場即可作用于結晶器內的銅液中,引起銅液產生受迫運動,使石墨模具內的銅液沿周向和縱向的溫度分布均勻化,獲得細小的等軸晶組織,減少縮孔、氣孔等缺陷;電磁驅動力引起的強制流動還可以沖刷凝固前沿,凈化凝固前沿,以提高鑄坯的純凈度,生產出優質的銅鑄坯。文檔編號B22D11/11GK201033348SQ200720110129公開日2008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7日專利技術者王永如, 李廷舉, 李紅衛, 張維平, 曹志強 申請人:寧波金田銅管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銅管坯水平連續鑄造的裝置,包括有電磁發生器(2)、結晶器(4)和冷水套管(3),所述結晶器(4)設置于保溫爐(1)的側面上,且結晶器(4)的內腔(41)與保溫爐(1)的內腔(11)相連通,所述的冷水套管(3)為包裹于結晶器(4)的外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發生器(2)設置于保溫爐(1)外側面與冷水套管(3)之間的結晶器(4)上,且電磁發生器(2)通過導線與電源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永如,李廷舉,李紅衛,張維平,曹志強,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金田銅管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