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移動通信基站天線領域,是一種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包括4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各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通過其振子臂底部連接至一個對接平臺組成一個整體的一體化雙極化折合振子,各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的水平部通過隔離連接塊連接并形成一個矩形的四邊,矩形的四邊中每組對邊位置上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組成一個極化方向的輻射單元組合;振子饋電方式為是由饋電導體及支撐臂構成共面波導方式饋電,通過改變饋電導體與振子臂間的縫隙間距和截面尺寸調節振子的輸入阻抗特性,達到與饋電網絡的匹配。本發明專利技術制造簡單,結構穩定,且輻射效率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移動通信基站天線領域,涉及一種天線振子,具體的說是一種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
技術介紹
振子又稱輻射單元,是基站天線中的核心部分。線極化天線中大多使用半波對稱陣子,其原理是利用傳輸線理論中雙線傳輸的變形,將雙線的夾角打開至180度,臂長與使用頻段中心頻點的半波長相當,故稱半波振子。現有雙極化天線多采用正交振子,結構多采用鈑金折彎直立形式。由于雙極化天線的需要,現有鈑金折彎直立正交形式的半波振子兩極化間隔離度較差,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直立交叉的兩組對稱陣子在結構設計上太簡單,互耦大;二是由·于鈑金折彎型振子在強度上無法滿足振動試驗的要求,造成了結構上的不穩定,降低了極化純度。交叉極化比性能也隨之變得不穩定。此外,正交直立振子高度受頻率限制,一般在四分之一波長左右,所以在低頻時,振子容易做的很高很大,嚴重制約著天線小型化的推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制造簡單,結構穩定,且輻射效率高。本專利技術解決以上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包括4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為T形結構,其具有振子臂以及與振子臂垂直連接的水平部;各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通過其振子臂底部連接至一個對接平臺組成一個整體的一體化雙極化折合振子,各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的水平部通過隔離連接塊連接并形成一個矩形的四邊,矩形的四邊中每組對邊位置上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組成一個極化方向的輻射單元組合,實現提高輻射單元的輻射電磁信號的能力,2組對邊位置上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實現正交極化的2個極化方向的電磁信號的輻射; 振子臂由左振子臂和右振子臂組成,左振子臂和右振子臂的一端連接至水平部,另一端連接至對接平臺,左振子臂和右振子臂之間設有縫隙,通過振子臂的截面形狀和尺寸及左右振子臂間的縫隙間距的設計,實現振子阻抗特性、頻率帶寬特性和輻射特性達到使用要求;左振子臂和右振子臂之間的縫隙內設有饋電導體,饋電導體為條形結構,其上端與水平部連接,下端為自由端并延伸至對接平臺,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饋電方式為由饋電導體及左振子臂和右振子臂構成的共面波導饋電方式,通過改變饋電導體與振子臂間的縫隙間距和截面尺寸調節振子的輸入阻抗特性,達到與饋電網絡的匹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是前述的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的水平部的左端、右端和中間都設有補償調節塊,包括左補償調節塊、中補償調節塊和右補償調節塊,補償調節塊的結構形狀為圓柱體、長方體、圓錐體、梯形狀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體。補償調節塊用于實現振子的頻率帶寬的擴展、阻抗特性和輻射特性的優化。前述的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左振子臂和右振子臂之間的縫隙內嵌有非金屬介質調節塊,非金屬介質調節塊為“山”字形結構,其中部通過設有的凹槽與饋電導體卡接,其兩端通過設有的扣爪與分別與左振子臂和右振子臂扣接。連接方便,實現共面波導的阻抗特性、頻率帶寬特性的匹配和調節,通過介質材料特性(介電常數)和結構特性(截面形狀、尺寸)的調整以及嵌入位置的調整,實現其調節功能,同時也可以控制饋電導體的位置的一致性和穩固性,,從而保證振子特性的一致性。前述的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各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的水平部通過隔離連接塊連接并形成一個正方形的四邊。前述的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各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的振子臂以對接平臺為底面呈傾斜向上分布,振子臂與對接平臺連接形成的銳角為30-50度。這樣的分·布方式提高了天線的輻射面積,提高了輻射效率,大大提高了振子的增益。前述的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左振子臂和右振子臂的截面形狀為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或多邊形。前述的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饋電導體的截面為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或多邊形。前述的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隔離連接塊為非金屬部件。降低相鄰振子間電磁信號的耦合,提高交叉極化方向間的隔離度。前述的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對接平臺上設有圓形、方形或多邊形的安裝定位孔。具有防止安裝方向錯誤的功能。前述的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對接平臺為圓盤形,其周邊與饋電導體自由端相應位置設有U形凹槽。方便饋電導體自由端的放置。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將多個T字型振子在饋電端串聯連接并組成雙極化單元,大大提高了振子的增益,從而提高了天線的輻射面積,提高了輻射效率。另外,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且穩定,組裝方便。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介質調節塊部位的放大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本實施例是一種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結構如圖I所示,圖2為局部放大圖,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包括4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1,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I為T形結構,其具有振子臂以及與振子臂垂直連接的水平部;各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I通過其振子臂底部連接至一個對接平臺10組成一個整體的一體化雙極化折合振子,各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I的水平部通過隔離連接塊9連接并形成一個正方形的四邊,正方形的四邊中每組對邊位置上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組成一個極化方向的輻射單元組合,實現提高輻射單元的輻射電磁信號的能力,2組對邊位置上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實現正交極化的2個極化方向的電磁信號的輻射;隔離連接塊9為非金屬部件,降低相鄰振子間電磁信號的耦合,提高交叉極化方向間的隔離度;振子臂由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組成,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的截面形狀為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或多邊形,振子臂的背部可以設有加強筋,用于加強結構的牢固性,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的一端連接至水平部,另一端連接至對接平臺10,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之間設有縫隙,通過振子臂的截面形狀和尺寸及左右振子臂間的縫隙間距的設計,實現振子阻抗特性、頻率帶寬特性和輻射特性達到使用要求;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之間的縫隙內設有饋電導體7,饋電導體7為條形結構,其截面為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或多邊形,其上端與水平部連接,下端為自由端并延伸至對接平臺10,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饋電方式為由饋電導體7及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構成的共面波導饋電方式,通過改變饋電導體與振子臂間的縫隙間距和截面尺寸調節振子的輸入阻抗特性,達到與饋電網絡的匹配。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的水平部的左端、右端和中間都設有補償調節塊,包括左補償調節塊4、中補償調節塊5和右補償調節塊6,補償調節塊的結構形狀為圓柱體、長方體、 圓錐體、梯形狀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體,補償調節塊用于實現振子的頻率帶寬的擴展、阻抗特性和輻射特性的優化。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之間的縫隙內嵌有非金屬介質調節塊8,非金屬介質調節塊8為“山”字形結構,其中部通過設有的凹槽與饋電導體7卡接,其兩端通過設有的扣爪與分別與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扣接,這樣的結構連接方便,實現共面波導的阻抗特性、頻率帶寬特性的匹配和調節,通過介質材料特性(介電常數)和結構特性(截面形狀、尺寸)的調整以及嵌入位置的調整,實現其調節功能,同時也可以控制饋電導體的位置的一致性和穩固性,,從而保證振子特性的一致性。各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的振子臂以對接平臺10為底面呈傾斜向上分布,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包括4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1),所述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1)為T形結構,其具有振子臂以及與所述振子臂垂直連接的水平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1)通過其振子臂底部連接至一個對接平臺(10)組成一個整體的一體化雙極化折合振子,所述各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1)的水平部通過隔離連接塊(9)連接并形成一個矩形的四邊,所述矩形的四邊中每組對邊位置上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組成一個極化方向的輻射單元組合;所述振子臂由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組成,所述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的一端連接至所述水平部,另一端連接至所述對接平臺(10),所述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之間設有縫隙;所述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之間的縫隙內設有饋電導體(7),所述饋電導體(7)為條形結構,其上端與所述水平部連接,下端為自由端并延伸至所述對接平臺(10),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饋電方式為由饋電導體及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構成的共面波導饋電方式。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包括4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I ),所述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I)為T形結構,其具有振子臂以及與所述振子臂垂直連接的水平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I)通過其振子臂底部連接至一個對接平臺(10)組成一個整體的一體化雙極化折合振子,所述各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I)的水平部通過隔離連接塊(9)連接并形成一個矩形的四邊,所述矩形的四邊中每組對邊位置上的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組成一個極化方向的輻射單元組合; 所述振子臂由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組成,所述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的一端連接至所述水平部,另一端連接至所述對接平臺(10),所述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之間設有縫隙;所述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之間的縫隙內設有饋電導體(7),所述饋電導體(7)為條形結構,其上端與所述水平部連接,下端為自由端并延伸至所述對接平臺(10),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饋電方式為由饋電導體及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構成的共面波導饋電方式。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償式半波折合振子的水平部的左端、右端和中間都設有補償調節塊,所述補償調節塊的結構形狀為圓柱體、長方體、圓錐體、梯形狀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體。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低頻一體化雙極化折合天線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振子臂(2)和右振子臂(3)之間的縫隙內嵌有非金屬介質調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鑫,谷寶生,張永軍,錢鑫,李城,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