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線性電機,該線性電機包括:第一定子部,該第一定子部包括多個定子磁芯,該多個定子磁芯具有圍繞所述定子磁芯纏繞多次的線圈,并該多個定子磁芯設置為在縱向方向上相互間隔預設的間距;第二定子部,該第二定子部設置為在橫向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定子部相間隔預設的間距,以面向所述第一定子部,并且所述第二定子部包括多個定子磁芯,該定子磁芯具有圍繞所述定子磁芯纏繞多次的線圈,并且該定子磁芯設置為在縱向方向上相互間隔預設的間距,以使所述第二定子部與所述第一定子部平行;以及推動器,該推動器設置在由所述第一定子部和所述第二定子部形成的間距上并且線性移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線性電機。
技術介紹
根據現有技術,采用旋轉電機產生線性驅動力。為此,需要用于將旋轉力轉換為線 性驅動力的附加機械裝置,該附加機械裝置設置為采用螺栓、鏈等齒輪系統。但是,使用齒輪系統,在旋轉力轉換為線性驅動力的期間將產生能量損耗。另外,在機械裝置中將產生噪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致力于提供一種線性電機,該線性電機根據磁阻改變,利用磁阻轉矩產生用于線性運動的驅動力,這是開關磁阻電機的驅動方案。而且,本專利技術致力于提供一種線性電機,其中不使用將旋轉力轉換為線性力的附加的機械轉換裝置,從而不會產生能量損耗和機械噪音。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線性電機,包括第一定子部,該第一定子部包括多個定子磁芯,該多個定子磁芯具有圍繞所述定子磁芯纏繞多次的線圈,并該多個定子磁芯設置為在縱向方向上相互間隔預設的間距;第二定子部,該第二定子部設置為在橫向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定子部相間隔預設的間距,以面向所述第一定子部,并且所述第二定子部包括多個定子磁芯,該多個定子磁芯具有圍繞所述定子磁芯纏繞多次的線圈,并且該定子磁芯設置為在縱向方向上相互間隔預設的間距,以使所述第二定子部與所述第一定子部平行;以及推動器(mover),該推動器設置在由所述第一定子部和所述第二定子部形成的間距上并且線性移動。所述定子磁芯可以包括定子磁芯磁軛(stator core yoke),該定子磁芯磁軛垂直于所述推動器的運動方向;第一定子磁芯凸極(stator core salient pole),該第一定子磁芯凸極從所述第一定子磁芯磁軛的一端朝向所述推動器彎曲并且突出;和第二定子磁芯凸極,該第二定子磁芯凸極從所述第一定子磁芯磁軛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推動器彎曲并且突出,并且所述定子磁芯相對于所述推動器線性移動的方向具有C形的橫截面。所述推動器可以包括多個上轉換器,該多個上轉換器設置在構成所述第一定子部的多個第一定子磁芯凸極和構成所述第二定子部的多個第一定子磁芯凸極之間;以及多個下轉換器,該多個下轉換器設置在構成所述第一定子部的多個第二定子磁芯凸極和構成所述第二定子部的多個第二定子磁芯凸極之間。所述上轉換器和所述下轉換器可以包括多個從所述上轉換器和所述下轉換器的一側突出的突出部,以使所述 上轉換器和所述下轉換器與所述第一定子部和所述第二定子部相鄰。所述上轉換器和所述下轉換器可以包括多個第一突出部,該第一突出部從所述上轉換器和所述下轉換器的一側突出,以使所述上轉換器和所述下轉換器與所述第一定子部和所述第二定子部相鄰;以及多個第二突出部,該第二突出部從所述上轉換器和所述下轉換器的另一側突出,以使所述上轉換器和所述下轉換器與所述第一定子部和所述第二定子部相鄰。 所述線圈可以選擇性地多次地纏繞構成所述定子磁芯的所述定子磁芯磁軛、所述第一定子磁芯凸極以及所述第二定子磁芯凸極中的任何一個。附圖說明圖I是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方式的線性電機的示意性組合透視圖;圖2是圖I中所示線性電機的主視圖;圖3是顯示構成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方式的線性電機的轉換器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透視圖;圖4是顯示構成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方式的線性電機的轉換器的另一個優選實施方式透視圖;圖5是顯示構成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方式的具有線圈繞組的定子磁芯的透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通過參考附圖對實施方式的以下描述,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特征和優點將顯而易見。在說明書中,在所有附圖中給部件添加了附圖標記,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部件,即使該部件顯示在不同的附圖中。另外,在說明書中使用的術語“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不同的部件,但是所述部件不應當嚴格限定于所述術語。這些術語僅用于將一個部件與另一個部件區分開。另外,當與本專利技術相關的現有技術的詳細描述會使本專利技術的主旨不清楚時,這里將省略具體的描述。以下,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圖I顯示根據本專利技術優選實施方式的線性電機的示意性組合透視圖;以及圖2是圖I中所示線性電機的主視圖。如圖所示,線性電機包括定子100和推動器200,所述定子100設置有多個定子部IIOa和110b,所述推動器200面向多個定子部IIOa和IIOb,并且線性移動。更具體地,線性電機包括第一定子部I IOa和第二定子部110b,第一定子部I IOa以預設的間距與推動器200相間隔地布置在推動器200的一側方向上,第二定子部IlOb以預設的間距與推動器200相間隔地布置在推動器200的另一側方向上。另外,第一定子部I IOa包括多個定子磁芯120a,多個定子磁芯120a以預設的間距相互間隔地布置為在推動器200線性移動的縱向方向上。而且,從外部施加電力的線圈130圍繞構成第一定子部IlOa的多個定子磁芯120纏繞多次。另外,第二定子部IlOb可以以預設的間距與第一定子部IlOa相間隔地布置為在橫向方向上,以面向第一定子部IlOa,所述橫向方向垂直于推動器200線性移動的方向。更具體地,第二定子部IlOb布置在推動器200線性移動的縱向方向,以與第一定子部IlOa平行。S卩,如圖I中所示,第二定子部IlOb包括多個定子磁芯120b,該多個定子磁芯120b與如上所述構成第一定子部IlOa的多個定子磁芯120a具有相同的形狀。另外,構成第二定子部IlOb的多個定子磁芯120b以預設的間距相互間隔地布置在推動器200線性移動的縱向方向上,以使多個定子磁芯120b與構成第一定子部IlOa的多個定子磁芯120a面對并且平行。 根據圖2中所示的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構成第一定子部IlOa的定子磁芯120a和構成第二定子部IlOb的多個定子磁芯120b具有相同的形狀。因此,將基于定子磁芯120a進行描述。定子磁芯120a包括定子磁芯磁軛121a和多個定子磁芯凸極122a和123a。更具體地,定子磁芯磁軛121a可以具有桿狀,以與推動器200的運動方向垂直。另外,定子磁芯120a包括從定子磁芯磁軛121a突出的第一定子磁芯凸極122a和第二定子磁芯凸極123a。更具體地,第一定子磁芯凸極122a彎曲并且從定子磁芯磁軛121a的一端朝向推動器200突出。而且,第二定子磁芯凸極123a彎曲并且從定子磁芯磁軛121a的另一端朝向推動器200突出。因此,由定子磁芯磁軛121a和第一定子磁芯凸極122a以及第二定子磁芯凸極123a構成的定子磁芯120a相對于推動器200線性移動的方向具有C形或tz形的橫截面。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推動器200設置在由第一定子部I IOa和第二定子部IlOb形成的間隔中并且線性移動。更具體地,推動器200包括多個上轉換器210a和多個下轉換器210b。另外,上轉換器210a和下轉換器210b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狀。而且上轉換器210a和下轉換器210b可以分別設置為相互面對。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如圖I和圖2中所示,上轉換器210a可以形成為通過堆疊多片由金屬材料制成的鐵芯板而具有六面體的形狀。此外,多個上轉換器210a設置在構成第一定子部IlOa的多個第一定子磁芯凸極122a和構成第二定子部IlOb的多個第一定子磁芯凸極122b之間。此外,多個下轉換器210b設置在構成第一定子部IlOa的多個第二定子磁芯凸極123a和構成第二定子部IlOb的多個第二定子磁芯凸極12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線性電機,該線性電機包括:第一定子部,該第一定子部包括多個定子磁芯,該多個定子磁芯具有圍繞所述定子磁芯纏繞多次的線圈并且設置為在縱向方向上相互間隔預設的間距;第二定子部,該第二定子部設置為在橫向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定子部相間隔預設的間距,以面向所述第一定子部,并且所述第二定子部包括多個定子磁芯,該多個定子磁芯具有圍繞所述定子磁芯纏繞多次的線圈,并且設置為在縱向方向上相互間隔預設的間距,以使所述第二定子部與所述第一定子部平行;以及推動器,該推動器設置在由所述第一定子部和所述第二定子部形成的間距上并且線性移動。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7.29 KR 10-2011-00759231.一種線性電機,該線性電機包括 第一定子部,該第一定子部包括多個定子磁芯,該多個定子磁芯具有圍繞所述定子磁芯纏繞多次的線圈并且設置為在縱向方向上相互間隔預設的間距; 第二定子部,該第二定子部設置為在橫向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定子部相間隔預設的間距,以面向所述第一定子部,并且所述第二定子部包括多個定子磁芯,該多個定子磁芯具有圍繞所述定子磁芯纏繞多次的線圈,并且設置為在縱向方向上相互間隔預設的間距,以使所述第二定子部與所述第一定子部平行;以及 推動器,該推動器設置在由所述第一定子部和所述第二定子部形成的間距上并且線性移動。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線性電機,其中,所述定子磁芯包括 定子磁芯磁軛,該定子磁芯磁軛垂直于所述推動器的運動方向; 第一定子磁芯凸極,該第一定子磁芯凸極從所述第一定子磁芯磁軛的一端朝向所述推動器彎曲并且關出;和 第二定子磁芯凸極,該第二定子磁芯凸極從所述第一定子磁芯磁軛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推動器彎曲并且突出;并且 所述定子磁芯相對于所述推動器線性移動的方向具有C形的橫...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裵漢京,金昶成,崔昌煥,李根洪,
申請(專利權)人:三星電機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