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瓣式水套電磁軟接觸連鑄結晶器,包括結晶器內管、上、下法蘭、線圈、電磁攪拌器、冷卻水套、冷卻水環及連接法蘭;結晶器內管為分瓣體結構;線圈設置于結晶器內管上部;電磁攪拌器設置于結晶器內管下部;冷卻水套套設于結晶器內管上部,其為分瓣式結構,各分瓣體設冷卻管路及出水口,分別對應結晶器內管分瓣體;冷卻水環套設于結晶器內管下部;連接法蘭分別連接冷卻水套和冷卻水環,冷卻水環通過連接法蘭與冷卻水套相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效解決了切縫式軟接觸結晶器的水冷問題,避免了軟接觸結晶器切縫處的滲水,確保交變磁場的有效透入;水冷系統結構簡單,便于更換,拆卸方便,密封效果好,可以保證切縫式結晶器冷卻水的冷卻效果和使用安全。(*該技術在201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分瓣式電磁軟接觸連鑄結晶器,特別涉及分瓣式電磁軟接觸連鑄結晶器的冷卻結構。
技術介紹
在鋼的連續鑄過程中,結晶器的機械振動是保證保護渣的流入,穩定連續生產不可缺少的設備,同時它又是產生鑄坯表面振痕的根本原因。近年來,在結晶器外施加交流磁場,使鑄坯表面振痕減輕,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的電磁軟接觸連鑄技術已得到開發。所謂軟接觸是對分瓣形連鑄結晶器施加交變磁場,在初始凝固區產生一個指向鑄坯內部的電磁壓力,此電磁壓力部分抵消了鋼液的靜壓力,使熔融金屬彎月面凸起,彎月面處的熔融金屬與結晶器之間呈非接觸狀態,保護渣流入通道變寬,保護渣均勻暢流,從而減輕了由于結晶器振動,保護渣流入、流出所造成的動壓變化而引起的鑄坯表面振痕。國內外冶金學者經過大量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模擬實驗,已經證實了在交變磁場的作用下,連鑄坯表面振痕減輕,表面質量改善。然而,由于交流電源隨著頻率的提高,其產生的交變磁場一般是難以穿透連鑄結晶器厚度的銅壁,結晶器銅壁對磁場的屏蔽,造成交變磁場不能進入結晶器內的鋼水區域或透磁困難,在鋼液初始凝固區不能產生足夠的電磁壓力,達到軟接觸電磁連鑄的目的,所以必須對銅壁進行切縫,制成分瓣式結晶器,讓交變磁場通過縫隙作用在鋼液上。大量的數值模擬分析和實驗研究表明,一般在結晶器壁上切0.1-5mm縫隙,即可以讓交變磁場有效透到結晶器內,推開鋼液與結晶器的接觸,使保護渣暢流,實現軟接觸電磁連鑄。切縫式結晶器的出現,從而解決了結晶器對磁場的屏蔽問題,但是,如何對切縫式軟接觸結晶器的水冷系統的設置,確保外結構與常規用結晶器相匹配和EMS電磁攪拌的位置,并保證其安全可靠是實現軟接觸電磁連鑄工業應用的關鍵。考慮到這些因素,以前類似實驗室用水冷軟接觸結晶器結構,一般都不適宜工業應用。另一方面,軟接觸電磁連鑄是一項新技術,日本、韓國等也都處于工業試驗階段,可靠、安全工業用軟接觸結晶器還未見相關報道。基于這一點,專利技術了外水冷式電磁軟接觸連鑄結晶器結構,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水冷系統,其結構安全、可靠。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分瓣式水套電磁軟接觸連鑄結晶器,可避免連鑄過程中冷卻水的滲入,其結構安全可靠,它是實現軟接觸電磁連鑄工業應用的一大關鍵技術。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分瓣式水套電磁軟接觸連鑄結晶器,包括結晶器內管、上、下法蘭、線圈、電磁攪拌器、冷卻水套、冷卻水環及連接法蘭;其中,所述的結晶器內管管體切分為分瓣體結構;上、下法蘭分別連接于分瓣式結晶器內管上下兩端;線圈設置于結晶器內管上部;電磁攪拌器設置于結晶器內管下部;冷卻水套套設于所述的結晶器內管上部,其為分瓣式結構,各分瓣體設一冷卻管路及出水口,分別對應所述的結晶器內管分瓣體;冷卻水環套設于所述的結晶器內管下部;連接法蘭,分別連接所述的冷卻水套和冷卻水環,所述的冷卻水環通過連接法蘭與所述的冷卻水套相連通。本技術有效解決了切縫式軟接觸結晶器的水冷方式,避免了軟接觸結晶器切縫處的滲水,確保交變磁場的有效透入;該結晶器的水冷系統結構簡單,便于更換,拆卸方便,密封效果好,可以保證切縫式結晶器冷卻水的冷卻效果和使用安全。隨著軟接觸電磁連鑄工業應用的開發成功,這種外水冷式結晶器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剖視圖。圖2為圖1的A-A結構剖視圖。圖3a、b為本技術的結晶器內管結構剖視圖。圖4a、b為本技術的上下連接法蘭結構示意圖。圖5a~e為本技術的冷卻水套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本技術的分瓣式水套電磁軟接觸連鑄結晶器,包括結晶器內管5、上法蘭13、下法蘭1、線圈16、EMS電磁攪拌器4、冷卻水套10、冷卻水環18及上、下連接法蘭6、8;其中,所述的結晶器內管5管體切分為分瓣體結構51、52;上、下法蘭13、1分別連接于分瓣式結晶器內管5上下兩端;線圈16設置于結晶器內管5上部;電磁攪拌器4設置于結晶器內管5下部;冷卻水套10套設于所述的結晶器內管5上部,其為分瓣體結構101,各分瓣體101設一冷卻管路1011及出水口1012,分別對應所述的結晶器內管5分瓣體51、52;冷卻水環18套設于所述的結晶器內管5下部,連接進水管2、冷卻水箱3;上、下連接法蘭6、8分別連接所述的冷卻水套10和冷卻水環18,上連接法蘭6連接分瓣式冷卻水套10,下連接法蘭8連接分瓣式冷卻水環18;上、下連接法蘭6、8相連接,冷卻水環18通過上、下連接法蘭6、8與冷卻水套10相連通。結晶器內管5下部為整體形水冷系統,上部通過中間連接法蘭形成各分瓣體單一水冷結構,且單一出水口,這樣可以有效控制出水流量。整體結構簡單,拆裝方便。如圖3a、3b所示,其所示為結晶器內管5結構,其切分為分瓣體結構51、52,豎水密封槽55、分體切縫54和水密封環形槽53。分體切縫54內用耐熱不導電、具有一定韌性和硬度,并且熱脹系數與結晶器銅材接近的密封材質來沖填,水密封槽內用于放置豎密封條9和O形密封圈12。參見圖4a、4b,其所示為上下連接法蘭6和8結構,包括由分瓣式水套下連接法蘭6、配對法蘭密封圈7、分瓣式水套上連接法蘭8和法蘭墊19組成,其中上連接法蘭8開有放置異形密封圈17的凹槽81和放置O形密封圈12的環形槽82。該結構將下部整體形水冷系統,即冷卻水環18與上部每一個分瓣式水套10緊密連接。上下連接法蘭6和8通過螺栓聯接,中間設有配對法蘭O形密封圈7。上下連接法蘭6和8由半法蘭通過螺栓連接而成,半法蘭連接處有彈性法蘭墊19。參見圖5a~e,其所示為冷卻水套10結構分瓣體結構101,開有與出水管14連接的冷卻管路1011及出水口1012。分瓣式冷卻水套10下端嵌套在上連接法蘭8內側,連接處開有放置異形密封圈17的凹槽1013;分瓣式水套10緊貼結晶器內管5側開有放置豎密封條9的凹槽1014和O形密封圈12的環形槽1015。分瓣式冷卻水套10與結晶器內管5之間用豎水密封條9和水密封O形密封圈12進行密封;上連接法蘭8與結晶器內管5連接處放置分瓣式水套O形密封圈12;出水管14通過出水口連接法蘭11和密封圈15與分瓣式水套10連接。軟接觸電磁連鑄結晶器的冷卻水是從底部進水管進入水箱,經結晶器下半部冷卻水環系統,通過上下連接法蘭6、8分流進入各分瓣式冷卻水套10,冷卻上部分結晶器,然后從結晶器頂部的出水管14分別流出。本技術通過法蘭O形密封圈7、異形密封圈17、豎密封條9、O形密封圈12、及密封圈15將冷卻水限制在從進水管2、經冷卻水箱3、冷卻水環18、上下連接法蘭6、8、分瓣式冷卻水套10及出水管14的通道內。在冷卻水不與縫隙接觸下,同樣起到冷卻結晶器內管5的效果,保證切縫式結晶器的安全使用和拔熱的作用。權利要求1.分瓣式水套電磁軟接觸連鑄結晶器,包括,結晶器內管,管體切分為分瓣體結構;上、下法蘭,分別連接于分瓣式結晶器內管上下兩端;線圈,設置于結晶器內管上部;電磁攪拌器,設置于結晶器內管下部;其特征是,還包括,冷卻水套,套設于所述的結晶器內管上部,其為分瓣式結構,各分瓣體設一冷卻管路及出水口,分別對應所述的結晶器內管分瓣體;冷卻水環,套設于所述的結晶器內管下部;上、下連接法蘭,分別連接所述的冷卻水套和冷卻水環,所述的冷卻水環通過該連接法蘭與所述的冷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分瓣式水套電磁軟接觸連鑄結晶器,包括, 結晶器內管,管體切分為分瓣體結構; 上、下法蘭,分別連接于分瓣式結晶器內管上下兩端; 線圈,設置于結晶器內管上部; 電磁攪拌器,設置于結晶器內管下部;其特征是,還包括, 冷卻水套,套設于所述的結晶器內管上部,其為分瓣式結構,各分瓣體設一冷卻管路及出水口,分別對應所述的結晶器內管分瓣體; 冷卻水環,套設于所述的結晶器內管下部; 上、下連接法蘭,分別連接所述的冷卻水套和冷卻水環,所述的冷卻水環通過該連接法蘭與所述的冷卻水套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月明,馬新建,張永杰,
申請(專利權)人: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1[中國|上海]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