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描述了一種用于受體病人的可植入系統的磁裝置。平坦的線圈殼體包含用于植入體通信信號的經皮通信的信號線圈。第一附接磁體位于線圈殼體的平面內,并且能夠在其中旋轉,并且具有與線圈殼體的平面平行的磁偶極子,用于與對應的第二附接磁體的經皮磁相互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可植入醫療裝置,并且具體地說,涉及在允許磁共振成像的裝置中的磁性元件。
技術介紹
諸如中耳植入體(MEI)和耳蝸植入體(Cl)的一些聽覺植入體在可植入部分和外部部分中使用附接磁體,以將該外部部分在植入體上磁性地固定就位。例如,如圖I中所示,典型的耳蝸植入體系統可以包括外部發射器殼體101,該殼體101包含發送線圈102和外部磁體103。外部磁體103具有傳統硬幣形狀和北南磁偶極子,該北南磁偶極子垂直于病 人的皮膚,以產生外部磁場線104,如所示。在病人的皮膚下植入了對應的接收器組件105,該對應的接收器組件105具有類似的接收線圈106和植入內部磁體107。內部磁體107也具有硬幣形狀和北南磁偶極子,該北南磁偶極子垂直于病人的皮膚,以產生內部磁場線108,如所示。內部接收器殼體105在病人的身體內被使用外科手術植入和固定就位。外部發射器殼體101被設置在覆蓋內部接收器組件105的皮膚上的適當位置,并且通過在內部磁場線108和外部磁場線104之間的相互作用被固定就位。來自發射器線圈102的RF信號將數據和/或電力耦合到接收線圈106,該接收線圈106與植入的處理器模塊(未示出)進行通信。當病人經歷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時產生一個問題。在植入體磁體和對于MRI施加的外部磁場之間出現相互作用。如圖2中所示,植入體磁體202的方向磁化A實質上垂直于病人的皮膚。因此,來自MRI的外部磁場g可以在內部磁體20上產生扭矩f,該扭矩可以將內部磁體202或整個植入體殼體201移位離開正確的位置。除了別的之外,這可能損害在病人體中的相鄰組織。另外,來自MRI的外部磁場6可以減小或消除植入體磁體202的磁化 ,使得它不再強得足以將外部發射器殼體固定在正確的位置。植入體磁體202也可能在MRI圖像中引起成像偽影,可能存在在接收線圈中感應的電壓和因為MRI的外部磁場g與植入裝置的相互作用導致的聽覺幻聽。這對于超過I. 5特斯拉的MRI場強特別成問題。因此,對于現有的具有磁體裝置的植入體系統,通常不允許MRI或最多限制MRI的使用以降低場強。其他現有解決方案包括通過外科手術可移除的磁體、球形植入體磁體(例如,美國專利7,566,296)和各種環形磁體設計(例如,在2009年7月22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61/227,632)。在不要求外科手術來移除磁體的那些解決方案中,球形磁體設計可能是用于MRI移除的最方便和最安全的選擇,即使在很高的場強下。但是球形磁體裝置要求比植入體的其他部件的厚度大得多的大磁體,由此增大由植入體占用的體積。這繼而可以產生其本身的問題。例如,諸如耳蝸植入體的一些系統被植入在皮膚和下面的骨頭之間。磁體殼體的“球形凸塊”因此要求準備進入下面的骨頭中的凹陷部分。這是在可以在很小兒童的情況下很具挑戰性或甚至不可能的應用中在植入期間的附加步驟。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涉及一種用于受體病人的可植入系統的磁裝置。平坦的線圈殼體包含用于植入體通信信號的經皮通信的信號線圈。第一附接磁體位于線圈殼體的平面內,并且能夠在其中旋轉(例如,平面盤形狀),并且具有與線圈殼體的平面平行的磁偶極子,用于與對應的第二附接磁體的經皮磁相互作用。另外的特定實施例也可以具有至少一個磁聚焦導引器,所述至少一個磁聚焦導引器在殼體內與第一附接磁體相鄰處并且經皮地引導所述磁場,以通過聚焦磁通量(即,局部增大磁感應)來增大在第一和第二附接磁體之間的磁吸引力。所述聚焦導引器也可以用于將磁場線導引遠離諸如植入傳感器或基于鐵素體的部件的磁敏感部件。所述線圈殼體可以是用于植入在病人的皮膚下的植入體線圈殼體,并且,所述信號線圈因此是接收器線圈。也可以存在用于處理所述植入體通信信號的在所述殼體內的·植入體信號處理器;以及,磁開關,其在所述線圈殼體內,并且與所述第一附接磁體磁相互作用,以便根據所述第一附接磁體的磁定向來影響所述信號處理器的操作。或者,所述線圈殼體可以是用于設置在所述病人的皮膚上的外部線圈殼體,并且,所述信號線圈則是發射器線圈。所述第一附接磁體可以被適配來響應于外部磁場而在所述線圈殼體內旋轉,并且可以存在潤滑涂層,所述潤滑涂層覆蓋所述第一附接磁體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減小在所述第一附接磁體和所述線圈殼體之間的摩擦,以促進所述第一附接磁體的旋轉。所述附接磁體的至少一個可以具有平面盤形狀、矩形梁形狀、圓柱梁形狀或被切過的盤形狀。或者,所述附接磁體的至少一個可以包括一對互補圓柱附接磁體,所述一對互補圓柱附接磁體可以選用地進一步包括連接所述一對互補圓柱附接磁體的磁通量引導器。在上面的任何一種中,所述可植入系統可以是耳蝸植入體系統、中耳植入體系統、前庭植入體系統或喉部起搏器植入體系統。附圖說明圖I示出典型的耳蝸植入體系統的部分。圖2圖示在植入體磁體和對于MRI系統施加的外部磁場之間可以出現的相互作用。圖3A-B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將在典型的現有植入體附接磁體中的垂直磁偶極子裝置與在附接磁體中的平行磁偶極子裝置作比較。圖4A-B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具有附接磁體的耳蝸植入體線圈殼體的直立透視圖和側截面圖。圖5示出在典型的閉合MR掃描器中的病人,其中,主磁場在病人體上從頭部向腳趾前進。圖6示出在典型的開放MR掃描器中的病人,其中,主磁場在病人體上從前部向后部iu進。圖7A-B示出不與主外部MRI場垂直的附接磁體的磁化方向的情況。圖8A-B示出具有軟磁聚焦導引器裝置的實施例的側視圖和頂視圖結構細節。圖9示出具有磁開關裝置的實施例,該磁開關裝置具有根據附接磁體的定向的開關操作。圖10示出包括使用馬蹄形磁體的、與圖8中的實施例類似的實施例。圖11示出具有兩個對應的圓柱外部附接磁體的實施例的側視圖。圖12示出一些與在圖11中相同的結構的直立透視圖。圖13示出具有附加的磁通量引導器的類似裝置。圖14示出具有矩形梁形狀的外部附接磁體的實施例。 圖15示出具有圓柱梁形狀的外部附接磁體的實施例。圖16示出具有基于盤形狀的外部附接磁體的實施例,該盤形狀切除了較少的磁性區域。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的各個實施例涉及用于與MRI系統相容的受體病人的可植入系統的磁裝置。圖3A示出在通常的現有植入體附接磁體中的磁場裝置。在該情況下,附接磁體301是盤形的(即,圓柱的),其中與傳統的產生如所示的磁場線302 —樣地在軸向上實現北南磁偶極子。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改變如圖3B中所示的磁化方向,使得北南磁偶極子被定向得穿過與線圈殼體的平面平行(即,“在其中”)的附接磁體301的直徑,以產生如所示的磁場線302。當然,使用這樣的裝置,重要的是,在線圈殼體的平面中(S卩,與皮膚平行)使用相同的方向來磁化內部植入體接收器附接磁體和外部發射器附接磁體。然后,當將外部線圈殼體設置在病人的皮膚上的植入體線圈殼體上時,兩個附接磁體在它們的軸線上轉動,使得一個附接磁體的北和南極被定位得分別與另一個附接磁體的南和北極相鄰,由此最大化在該兩者之間的吸引磁力。圖4A示出直立透視圖,并且圖4B示出耳蝸植入體400的側截面圖,該耳蝸植入體400具有平坦的線圈殼體402,平坦的線圈殼體402包含用于植入體通信信號的經皮通信的信號線圈。第一附接磁體401位于線圈殼體402的平面內,并且能夠在其中旋轉(例如,平面盤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丁·西默林,伯恩哈特·杰姆尼西,
申請(專利權)人:MEDEL電氣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