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防銀變色劑、將該防銀變色劑應用于銀部以防止銀部變色的防銀變色方法等,所述防銀變色劑以鋅鹽和/或鋅絡合物,優選選自由碳原子數3至20的羧酸鋅鹽、磷酸鋅鹽、磷酸酯鋅鹽和羰基化合物鋅絡合物所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作為有效成分。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可以防止鍍銀部等銀部由含硫氣體引起的變色。本發明專利技術作為發光二極管用防銀變色劑特別有用,通過在發光二極管的鍍銀部等銀部應用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防銀變色劑從而包覆銀部,可以防止發光二極管的銀部變色,從而防止照度的下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銀或鍍銀部的防變色劑,特別是涉及發光二極管所使用的銀或鍍銀部的防變色劑、防變色樹脂組合物、防變色方法以及使用該防銀變色劑的發光二極管。
技術介紹
作為有機鋅化合物中的代表性物質,脂肪酸鋅化合物(例如,硬脂酸鋅)等被稱為金屬皂的化合物,已知通過發揮其潤滑特性而作為合成樹脂、片劑成形時的潤滑劑或脫模劑的用途。另外,作為芳香族羧酸鋅化合物,例如苯甲酸鋅,已知作為化合物自身的特性的抗菌劑的用途(專利文獻I)。作為脂肪酸鋅化合物及芳香族羧酸鋅化合物的共通用途,已知氯化乙烯樹脂膜等中的穩定劑(專利文獻2)、縮合型聚硅氧烷樹脂等的縮合催化劑、縮合促進劑(專利文獻3)等。另外,近年來,已知使其滲出到加成反應型聚硅氧烷橡膠上部以減輕硬度低的聚硅氧烷橡膠表面的發粘性的橡膠改性用途(專利文獻4)等。但是,至今·還不曾知道這些有機鋅化合物自身具有防止銀變色的效果,特別是防止發光二極管所使用的鍍銀部變色的效果。發光二極管中,為了向二極管芯片供給電流,引線框多配置在芯片附近或正下方。因此,為了有效地利用從芯片發出的光,引線框自身也要求使用反射率高的金屬或鍍敷反射率高的金屬。其中,銀由于對可見光的反射率高,因此作為發光二極管用引線框的鍍敷材料使用的示例多。但是,已知銀一般為容易變性的材料,特別地與硫元素的反應性高,會產生硫化銀而變性為黑色。因此,為了保護引線框使其免受使銀變色的含硫氣體的影響,一般用環氧樹脂等密封后使用。實際上經環氧樹脂密封的發光二極管可以抑制銀變性,從而在市面上未曾出現問題。近年來,發光二極管也開發出發射約460nm的短波長光的制品并且高輝度化發展,因此發光時大量產熱。已經明確,以往的使用環氧樹脂的密封材料,由于受到短波長的光和熱的影響,密封樹脂自身會由于著色而無法使用。因此,最近逐漸多采用耐光及耐熱性強的聚硅氧烷樹脂(具有柔軟的橡膠型和硬質的樹脂型)作為密封材料。但是,與環氧樹脂相比,聚硅氧烷樹脂的透氣性非常高,可以輕易地使所述含硫氣體透過而使銀變色。該透過氣體,由于使密封內部的鍍銀部等變色,因此鍍銀部的反射率下降。結果,照度下降。因此,作為用聚硅氧烷樹脂密封鍍銀框的問題點,已指出由所述問題造成的耐久性下降。市面上的現狀為,為了避免銀變色而確保可靠性,不得不改為應用化學穩定性高的鍍金。但是,金的價格比銀高在經濟性方面不利,另外更大的問題是存在由于改為鍍金因此光的反射率大幅下降(一般認為最大為幾十%之多)的重要課題。使用聚硅氧烷樹脂作為密封材料時,期望可以防止銀變色并且確保其反射率的耐久性的技術。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第2772445號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第3385578號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8-274272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2010-4313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發揮并維持防止鍍銀等的銀的表面、特別是發光二極管所使用的鍍銀部因含硫氣體引起的變色的效果的防銀變色劑、防銀變色樹脂組合物以及防銀變色方法。鑒于前述現狀,本專利技術人進行了專心研究,結果發現,鋅化合物、特別是鋅鹽或鋅 絡合物在防止銀變色方面有效,并且完成了本專利技術。gp,本專利技術涉及下述的(I)至(25)。(I) 一種鋅鹽或鋅絡合物的用途,其用于制造含有鋅鹽或鋅絡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為有效成分的防銀變色劑。(2)如⑴所述的用途,其中,防銀變色劑為發光二極管用防銀變色劑。(3)如⑴或⑵所述的用途,其中,防銀變色劑為含有選自由碳原子數3至20的羧酸化合物鋅鹽、磷酸鋅鹽、磷酸酯鋅鹽和羰基化合物鋅絡合物所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作為有效成分的防銀變色劑。(4)如⑴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用途,其中,防銀變色劑為含有碳原子數3至20的脂肪族羧酸鋅鹽作為有效成分的防銀變色劑。(5)如(4)所述的用途,其中,該脂肪族羧酸鋅鹽為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鋅鹽。(6)如(5)所述的用途,其中,該脂肪族羧酸鋅鹽為選自由2-乙基己酸鋅、新癸酸鋅、月桂酸鋅、蓖麻油酸鋅、硬脂酸鋅、十一碳烯酸鋅和環烷酸鋅所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7)如(4)或(5)所述的用途,其中,該脂肪族羧酸鋅鹽為至少具有環戊烷骨架或環己烷骨架中的任意一方的脂環羧酸的鋅鹽。(8)如⑴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用途,其中,防銀變色劑含有磷酸酯和/或磷酸的鋅鹽作為有效成分。(9)如⑴至⑶中任一項所述的用途,其中,防銀變色劑含有乙酰丙酮鋅絡合物作為有效成分。(10)如⑴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用途,其中,防銀變色劑為還含有溶劑,并且在該溶劑中含有O. 005至I重量%的鋅鹽或鋅絡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為有效成分的防銀變色劑。(11) 一種發光二極管用防銀變色樹脂組合物,其中,含有鋅鹽或鋅絡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以及密封樹脂,并且相對于該樹脂100重量份含有O. 05至10重量份的該鋅鹽或鋅絡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12)如(11)所述的防銀變色樹脂組合物,其中,作為樹脂組合物的固化物的硬度,以JIS K7215的A型硬度計測定的硬度超過70。(13)如(11)或(12)所述的防銀變色樹脂組合物,其中,樹脂組合物的固化物的折射率超過1.45。(14)如(11)或(13)中任一項所述的防銀變色樹脂組合物,其中,密封樹脂為含有聚硅氧烷骨架的密封樹脂。(15) 一種防銀變色方法,其中,在銀的表面應用⑴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防銀變色劑。(16)如(15)所述的防銀變色方法,其中,銀的表面為發光二極管的銀的表面。(17)如(15)或(16)所述的防銀變色方法,其中,上述⑴所述的防銀變色劑為,還含有溶劑,并且在該溶劑中含有O. 005至 I重量%的鋅鹽或鋅絡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為有效成分的防銀變色劑。(18) 一種防銀變色方法,其中,將(11)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防銀變色樹脂組合物應用于發光二極管的銀的表面。(19) 一種發光二極管,其中,在銀的表面具有含有鋅鹽或鋅絡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防銀變色劑的干燥膜或固化物覆膜。(20)如上述(19)所述的發光二極管,其中,用密封樹脂在防銀變色劑的干燥膜或固化物覆膜上進行密封。(21) 一種發光二極管,其中,用(11)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防銀變色樹脂組合物密封銀的表面。(22)如(19)或(20)所述的發光二極管,其中,密封樹脂為通過加成反應進行固化,并且固化后形成以JIS K 7215的A型硬度計測定的硬度超過70的固化物的聚硅氧烷樹脂。(23) 一種防銀變色劑,其中,含有鋅鹽或鋅絡合物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作為有效成分,并且以相對于稀釋劑100重量份為O. 005至I重量份的比例含有該有效成分。(24)如(23)所述的防銀變色劑,其中,稀釋劑為有機溶劑。(25)如(23)所述的防銀變色劑,其中,稀釋劑為聚硅氧烷樹脂。專利技術效果用本專利技術的防銀變色劑包覆使用銀的制品的銀部時,可以長期防止銀部因硫化氫等引起的變色。例如,將具有鍍銀部的發光二極管等的銀部的表面用本專利技術的防銀變色劑包覆時,具體而言,由該防銀變色劑的干燥覆膜或樹脂固化物包覆的該發光二極管,即使在硫化氫存在下的苛刻試驗中也可以長期觀察不到銀部的變色,可以防止發光二極管的照度下降。另外,用本專利技術的防銀變色樹脂組合物密封的發光二極管也可以達成同樣的效果。因此,根據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優點即使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川田義浩,佐佐木智江,槍田正人,青木靜,中西政隆,
申請(專利權)人:日本化藥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