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打鈕機上的故障排除機構,屬于一種將鈕扣固定在衣服上的設備,其包括本體,設于本體上的工作臺,設于本體上且位于工作臺上方的復數組料斗,工作臺與料斗之間設有傳輸部,料斗與本體之間鉸接,每組料斗由前蓋、后蓋及設于二者之間的中圈組成,所述傳輸部下端與工作臺之間通過可分離的鎖扣連接;中圈上設有復數個可旋轉的固定部,固定部上均設有阻擋環,后蓋與中圈之間通過阻擋環結合在一起。排除故障的整個過程手工即可完成,無需任何工具,因此花費時間較短,有利于盡快恢復生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生產鈕扣的裝置,具體是指其上用于快速排除故障,如在料斗和傳輸部之間卡鈕故障的機構。
技術介紹
金屬鈕扣作為一種配件,廣泛的用于各種生活日用品上,比如衣服,目前生產釘裝此類鈕扣的裝置,通常是將鈕扣的公母配件分別裝在設于該裝置上的每組料斗內,然后通過與料斗連接的傳送通道傳送到工作臺,兩種不同的配件到達工作臺后相配合,再經擠壓,即可完成一個鈕扣釘裝的加工,為了防止多個鈕扣配件在通道出口堵塞,在料斗內還設有攪拌裝置,但即便如此,通常還是會發生鈕扣配件在出口處堵塞的故障,鈕扣配件到不了工作臺,從而影響生產,為了消除這類故障,通常需要人工將料斗通過工具拆開,檢查故障原因,清楚堵塞的鈕扣配件,清除故障后再將料斗組裝好,這樣,清除故障花費時間長,影響生 產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此,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采用手工拆開料斗、快速排除故障諸如鈕扣配件在傳輸通道上阻塞,并快速恢復生產的用于打鈕機上的故障排除機構。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打鈕機上的故障排除機構,包括本體,設于本體上的工作臺,設于本體上且位于工作臺上方的復數組料斗,工作臺與料斗之間設有傳輸部,料斗與本體之間鉸接,每組料斗由前蓋、后蓋及設于二者之間的中圈組成,所述傳輸部下端與工作臺之間通過可分離的鎖扣連接;中圈上設有復數個可旋轉的固定部,固定部上均設有阻擋環,后蓋與中圈之間通過阻擋環結合在一起。進一步,所述后蓋依次由傳動部、透明蓋及設有環形槽的圈體一體成型而成,阻擋環與環形槽相結合。進一步,所述可旋轉的固定部至少為三個。進一步,所述固定部由阻擋頭、阻擋環、曲柄、帶孔的固定片,所述阻擋環與阻擋頭一體成型,曲柄一端與阻擋頭相連接,另一端設于固定片的孔內;固定片固設于中圈上。進一步,所述前蓋與中圈之間采用可分離連接,二者之間通過鎖緊手柄活動連接。進一步,所述前蓋、后蓋均采用透明材質制成。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料斗與本體之間鉸接,發生故障時,手工打開傳輸部與工作臺連接處的鎖扣,轉動料斗到一定位置,便于工作人員查看和修復,而料斗前和后蓋采用透明材質做成,有利于維修人員查看故障原因,排除故障時,只需將與后蓋連接的用于傳動的皮帶取下,轉動曲柄然后旋轉其中一個固定部,其上的阻擋環與后蓋脫離,此時即可取下后蓋;同樣地,所述前蓋與中圈之間采用可分離連接,二者之間通過鎖緊手柄活動連接,有故障發生時,只需拉動鎖緊手柄,即可將前蓋取下;進而消除故障,整個過程手工即可完成,無需任何工具,因此花費時間較短,有利于盡快恢復生產。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本體與料斗相結合后去掉料斗后蓋的后視圖;圖2為本技術料斗的主視圖;圖3為本技術料斗的俯視圖;圖4為本技術的料斗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
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方案,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3所示,一種打鈕機上的故障排除機構,包括本體1,設于本體I上的工作臺2,設于本體上且位于工作臺2上方的三組料斗3,工作臺2與料斗3之間設有傳輸部·4,每組料斗3與本體I之間鉸接,料斗3由前蓋301、后蓋302及設于二者之間的中圈303·組成,所述傳輸部4下端與本體I之間通過可分離的鎖扣5連接;中圈303上設有三個可旋轉的固定部6,固定部上均設有阻擋環602,后蓋302與中圈303之間通過阻擋環602結合在一起。所述后蓋302依次由傳動部302a、透明蓋302b及設有環形槽302c’的圈體302c一體成型而成,阻擋環302與環形槽302c’相結合。所述固定部6由阻擋頭601、阻擋環602、曲柄603、帶異形孔的固定片604,所述阻擋環602與阻擋頭601 —體成型,曲柄603 —端與阻擋頭601相連接,另一端設于固定片604的異形孔內,便于從曲柄603從固定片604內旋轉出來;固定片604固設于中圈303上。前蓋301與中圈303之間采用可分離的連接方式,二者之間通過鎖緊手柄7活動連接。本技術排除鈕扣配件阻塞之類的故障過程是這樣的,發生故障時,手工打開傳輸部4與工作臺連接處的鎖扣5,轉動料斗3到一定位置,便于工作人員查看和修復,而料斗前蓋301、后蓋302采用透明材質做成,有利于維修人員查看故障原因,排除故障時,只需將與后蓋上的傳動部302a連接的用于傳動的皮帶取下,并轉動曲柄603使之從固定片604上異形孔內脫離并繼續旋轉曲柄603帶動其中一個固定部6轉動,其上的阻擋環602與后蓋上的環形槽302c’脫離,使后蓋302與中圈303結合在一起的力消失,此時即可取下后蓋302,進而消除故障,整個過程手工即可完成,無需任何工具,因此花費時間較短,有利于盡快恢復生產。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打鈕機上的故障排除機構,包括本體,設于本體上的工作臺,設于本體上且位于工作臺上方的復數組料斗,工作臺與料斗之間設有傳輸部,料斗與本體之間鉸接,每組料斗由前蓋、后蓋及設于二者之間的中圈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部下端與工作臺之間通過可分離的鎖扣連接;中圈上設有復數個可旋轉的固定部,固定部上均設有阻擋環,后蓋與中圈之間通過阻擋環結合在一起。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打鈕機上的故障排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蓋依次由傳動部、透明蓋及設有環形槽的圈體一體成型而成,阻擋環與環形槽相結合。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打鈕機上的故障排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轉的固定部至少為三個。4.如權利要求I或3所述的一種打鈕機上的故障排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由阻擋頭、阻擋環、曲柄、帶孔的固定片,所述阻擋環與阻擋頭一體成型,曲柄一端與阻擋頭相連接,另一端設于固定片的孔內;固定片固設于中圈上。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打鈕機上的故障排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與中圈之間采用可分離連接,二者之間通過鎖緊手柄活動連接。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打鈕機上的故障排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蓋、后蓋均采用透明材質制成。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打鈕機上的故障排除機構,屬于一種將鈕扣固定在衣服上的設備,其包括本體,設于本體上的工作臺,設于本體上且位于工作臺上方的復數組料斗,工作臺與料斗之間設有傳輸部,料斗與本體之間鉸接,每組料斗由前蓋、后蓋及設于二者之間的中圈組成,所述傳輸部下端與工作臺之間通過可分離的鎖扣連接;中圈上設有復數個可旋轉的固定部,固定部上均設有阻擋環,后蓋與中圈之間通過阻擋環結合在一起。排除故障的整個過程手工即可完成,無需任何工具,因此花費時間較短,有利于盡快恢復生產。文檔編號A44B1/06GK202697948SQ20122007373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日專利技術者鄧洪耀 申請人:普利民亞洲太平洋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打鈕機上的故障排除機構,包括本體,設于本體上的工作臺,設于本體上且位于工作臺上方的復數組料斗,工作臺與料斗之間設有傳輸部,料斗與本體之間鉸接,每組料斗由前蓋、后蓋及設于二者之間的中圈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部下端與工作臺之間通過可分離的鎖扣連接;中圈上設有復數個可旋轉的固定部,固定部上均設有阻擋環,后蓋與中圈之間通過阻擋環結合在一起。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洪耀,
申請(專利權)人:普利民亞洲太平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