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注射器裝置,屬于醫療器械領域,由外殼、控制電路、電機、減速齒輪、齒條、滑槽和彈簧片構成,外殼下部有一個凹槽,控制電路、電機、減速齒輪安裝在外殼內,滑槽安裝在外殼右側,齒條安裝在滑槽內,齒條上部和減速齒輪嚙合,彈簧片分為兩片,分別安裝在外殼下部凹槽左右兩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使用時,把一次性注射器放在外殼下部凹槽內,注射器外筒被彈簧片的自身彈力固定在外殼下部凹槽內,注射器推拉桿上部和齒條下部相連;當打開控制電路時,經相關裝置作用,就可以控制注射器活塞上下運動,從而控制注射器吸入藥液或注射藥液。由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取代手工注射,為使用者帶來方便,所以具有好的應用前景。(*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用具,尤其是一種取代手工注射,能通過相關裝置控制一次性注射器自動完成吸入藥液和推出藥液的電動注射器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公知的一次性注射器,吸入藥液和推出藥液都是通過手工操作,給使用者帶來極大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克服現有的一次性注射器,吸入藥液和推出藥液都是通過手工操作,給使用者帶來極大不便,提供一種取代手工注射,能通過相關裝置控制一次性注射器 自動完成吸入藥液和推出藥液的電動注射器裝置。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電動注射器裝置,其特征在于由外殼、控制電路、電機、減速齒輪、齒條、滑槽和彈簧片構成,外殼下部有一個凹槽,控制電路、電機、減速齒輪安裝在外殼內,滑槽安裝在外殼右側,齒條安裝在滑槽內,齒條上部和減速齒輪嚙合,彈簧片分為兩片,分別安裝在外殼下部凹槽左右兩邊。所述的控制電路由電源、硅整流二極管、三端集成可調穩壓器、電解電容,瓷片電容、電阻、可調電阻和電源開關組成,其間通過導線連接,可調電阻安裝在外殼內時,把其調節手柄露在外殼外面,以利于從外殼外通過調節手柄調節可調電阻,電源開關安裝在外殼內時,把其撥動手柄露在外殼外面,以利于從外殼外通過撥動手柄調節電源開關。所述的電機是小型直流電機,電機軸的右端有一個齒輪。所述的減速齒輪由一大一小齒輪組成,兩個齒輪安裝在同一個軸上,減速齒輪安裝在外殼內后,其左端大齒輪位于外殼內,其右端小齒輪位于外殼外。所述的彈簧片是銅質。本技術使用時,把一次性注射器放在外殼下部凹槽內,注射器外筒被彈簧片的自身彈力固定在外殼下部凹槽內,注射器推拉桿上部和齒條下部相連;當打開控制電路時,經相關裝置作用,就可以控制注射器活塞上下運動,從而控制注射器吸入藥液或注射藥液。由于本技術能取代手工注射,為使用者帶來方便,所以具有好的應用前景。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結構示意以及一次性注射器在本技術上的使用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控制電路和電機之間的電路圖。具體實施方式圖I中所示,電動注射器裝置,由外殼2、控制電路3、電機4、減速齒輪5、齒條6、滑槽7和彈簧片8構成,外殼2下部有一個凹槽,控制電路3、電機4、減速齒輪5安裝在外殼2內,滑槽7安裝在外殼2右側,齒條6安裝在滑槽7內,齒條6上部和減速齒輪5嚙合,彈簧片8分為兩片,分別安裝在外殼2下部凹槽左右兩邊。I是一次性注射器。控制電路3由電源、硅整流二極管、三端集成可調穩壓器、電解電容,瓷片電容、電阻、可調電阻和電源開關組成,其間通過導線連接,可調電阻安裝在外殼2內時,把其調節手柄露在外殼2外面,以利于從外殼2外通過調節手柄調節可調電阻,電源開關安裝在外殼2內時,把其撥動手柄露在外殼2外面,以利于從外殼2外通過撥動手柄調節電源開關。電機4是小型直流電機,電機4軸的右端有一個齒輪。減速齒輪5由一大一小齒輪組成,兩個齒輪安裝在同一個軸上,減速齒輪5安裝在外殼2內后,其左端大齒輪位于外殼2內,其右端小齒輪位于外殼2夕卜。彈簧片8是銅質。本技術使用時,把一次性注射器I放在外殼2下部凹槽內,一次性注射器I的外筒被彈簧片8的自身彈力固定在外殼2下部凹槽內,一次性注射器I的推拉桿上部和齒條6下部相連;當打開控制電路3時,通過撥動控制電路3的電源開關的左右方向,就可以控制電機4的運轉方向,當向左撥動控制電路3的電源開關時,電機4順時針 運轉,通過電機4軸的右端齒輪帶動減速齒輪5運轉,繼之齒條6向上運動,并帶動一次性注射器I的推拉桿向上運動,從而一次性注射器I吸入藥液,吸入藥液后把控制電路3的電源開關關閉;當一次性注射器I需要注射時,把控制電路3的電源開關向右撥動,從而電機4逆時針運轉,經減速齒輪5帶動齒條6向下運動,繼之,一次性注射器I的推拉桿向下運動,于是把藥液推出;通過調節控制電路3的可調電阻阻值,可以控制電機4的轉速,繼之控制一次性注射器I吸入和推出藥液的速度。圖2中所示,由電源G,硅整流二極管VD1、VD2,三端集成可調穩壓器A,電解電容C2,瓷片電容C1、C3,電阻R,可調電阻RP和電源開關SK組成控制電路。M是電機。當G的電源進入々后,在4的外圍元件¥01、¥02、(1、02、03、1 和RP的作用下,通過調節RP的阻值就可以調節A輸出電壓的大小。A輸出的電源進入SK的I,2腳,當把SK的撥動手柄當向左撥動時,A輸出的電源經SK的1,2腳和3,4腳進入M,于是M得電順時針運轉;當把SK的撥動手柄當向右撥動時,A輸出的電源經SK的1,2腳和5,6腳進入M,由于SK的5,6腳和M的接線方式與SK的3,4腳和M的接線方式正好相反,于是M得電逆時針運轉。在圖2中,G是4節7號電池,電壓是6V ;A型號是LM317 ;VD1、VD2型號是1N4002 ;Cl、C3規格是O. IUF, C2規格是20UF/50V,R阻值是120 Ω ;RP是4· 7K可調電阻。權利要求1.電動注射器裝置,其特征在于由外殼、控制電路、電機、減速齒輪、齒條、滑槽和彈簧片構成,外殼下部有一個凹槽,控制電路、電機、減速齒輪安裝在外殼內,滑槽安裝在外殼右偵牝 齒條安裝在滑槽內,齒條上部和減速齒輪嚙合,彈簧片分為兩片,分別安裝在外殼下部凹槽左右兩邊。專利摘要電動注射器裝置,屬于醫療器械領域,由外殼、控制電路、電機、減速齒輪、齒條、滑槽和彈簧片構成,外殼下部有一個凹槽,控制電路、電機、減速齒輪安裝在外殼內,滑槽安裝在外殼右側,齒條安裝在滑槽內,齒條上部和減速齒輪嚙合,彈簧片分為兩片,分別安裝在外殼下部凹槽左右兩邊。本技術使用時,把一次性注射器放在外殼下部凹槽內,注射器外筒被彈簧片的自身彈力固定在外殼下部凹槽內,注射器推拉桿上部和齒條下部相連;當打開控制電路時,經相關裝置作用,就可以控制注射器活塞上下運動,從而控制注射器吸入藥液或注射藥液。由于本技術能取代手工注射,為使用者帶來方便,所以具有好的應用前景。文檔編號A61M5/20GK202699779SQ20122043359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9日專利技術者白樹春 申請人:白樹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電動注射器裝置,其特征在于由外殼、控制電路、電機、減速齒輪、齒條、滑槽和彈簧片構成,外殼下部有一個凹槽,控制電路、電機、減速齒輪安裝在外殼內,滑槽安裝在外殼右側,齒條安裝在滑槽內,齒條上部和減速齒輪嚙合,彈簧片分為兩片,分別安裝在外殼下部凹槽左右兩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白樹春,
申請(專利權)人:白樹春,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