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自毀式一次性使用安全輸液器,包括依序貫通設置的插瓶針、滴斗、軟管、藥液過濾器及靜脈輸液針,軟管外套置有流量調節器,它還包括一個設置于所述滴斗內或軟管與軟管之間的一個安全閥機構,該安全閥機構包括有一殼體、設置在殼體內的浮動體、連接在浮動體下側端面處的密封件,該浮動體內有空腔,殼體下端有輸液通道口,其特征在于:浮動體上具有連通外部與內部空腔的細孔,該細孔的直徑保證在從開始輸液到輸液完成時間段內,經細孔流入藥液與浮動體的重量之和,恰好大于,浮動體所受的浮力。隨著輸液的進行,藥液不斷進入空腔內,浮動體的總體重量不斷增加,直至當輸液將近完成時,密封件封蓋住輸液通道口,并在正常輸液的形式下,永遠封蓋住輸液通道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毀。(*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自毀式一次性使用安全輸液器,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在靜脈輸液時能自動封閉輸液管路,防止空氣進入患者體內并同時具備自毀功能的一次性使用安全輸液器。屬于醫療衛生
技術介紹
目前對患者進行靜脈輸液時,廣泛使用一次性輸液器,這樣對防止病人之間的交叉感染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由于其沒有在藥液輸完時的自動封閉功能,存在著空氣進入患者靜脈、回血等可能,給患者帶來極不安全的因素,同時也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為此,很多具有藥液輸完時能自動封閉管路功能的一次性使用安全輸液器被專利技術 出來,如中國專利CN201643132、CN101700421、CN201564868等公開的輸液器,盡管其名稱不一,結構不同,均是在輸液器的滴斗內加裝了一個浮閥或浮子,當藥液未輸完時,浮閥或浮子打開或上浮,管路暢通;當藥液即將輸完時,浮閥或浮子自動封閉輸液管路,從而杜絕空氣進入患者靜脈、回血等可能。為防止交叉感染,一次性輸液器在臨床上使用后,需集中回收銷毀。為此,當藥液輸完時,經人為操作,即可被毀壞而不能被重復使用的“自毀式”輸液器被專利技術出來,如中國專利CN2553807、CN102319463等,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為中國專利CN2812959,它包括一次性注射針、軟管、流量調節器、保護套,插瓶針、滴管和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斗為管狀,其內設有一自毀拉芯,該自毀拉芯的頭部為一活塞,該自毀拉芯的下部為一可直接連接于所述輸液器軟管的收縮管體,并在該收縮管體預定高度的位置上設有一便于折斷的切口。上述各專利的不足之處在于這些“自毀式”輸液器實質上是手動自毀式輸液器,必須患者或醫務人員手動操作,具有很大的安全隱患,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毀,需要加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在藥液即將輸完時,浮動體能很好地封閉輸液通道并同時具備自毀功能的自毀式一次性使用安全輸液器。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自毀式一次性使用安全輸液器,包括依序貫通設置的插瓶針、滴斗、軟管、藥液過濾器及靜脈輸液針,其中在軟管外套置有用于控制流量的流量調節器,它還包括一個設置于所述滴斗內或軟管與軟管之間的一個有力學控流作用的安全閥機構,該安全閥機構包括有一殼體、設置在殼體內的浮動體、連接在浮動體下側端面處的密封件,該浮動體內有空腔,殼體下端有輸液通道口,其特征在于浮動體上具有連通外部與內部空腔的細孔,該細孔的直徑保證在從開始輸液到輸液完成時間段內,經細孔流入藥液與浮動體的重量之和,恰好大于,浮動體所受的浮力。上述力學控流作用是指,在經細孔流入浮動體內部空腔的藥液質量小于額定質量時,浮動體呈懸浮狀態。從開始輸液時,隨著輸液的進行,藥液不斷經細孔進入浮動體空腔內,浮動體的總體重量不斷增加,但由于細孔的限制,此時浮動體的總體重量仍小于其完全浸入藥液中所受的浮力,浮動體呈懸浮狀態,浮動體上的密封件不能封蓋住輸液通道口,輸液正常進行。當輸液將近完成時,浮動體而下降,直至其下端的密封件封蓋住輸液通道口,使空氣不能進入到通道口下端的輸液管路中,從而防止了空氣進入到患者的體內,杜絕意外情況的發生,此時,經細孔流入空腔的藥液足夠,浮動體的總體重力恰好大于浮動體完全浸入藥液中所受的浮力。 由于細孔直徑很小,進入浮動體空腔內的藥液很難從空腔內流出。再次使用,即使浮動體完全浸入藥液中,其所受的浮力不足以克服空腔內的藥液重力與浮動體的重力之和,在正常輸液形式下,浮動體的密封件始終封蓋住輸液通道口,無法再順利地進行輸液。本技術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毀,排除了需手動操作的安全隱患,方便地實現了專利技術目的。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浮動體空腔內置有吸水材料。上述吸水材料可采用生物學性能、藥物相溶性符合要求的一切吸水材料,如醫用海綿。上述各技術方案更有效地保證了進入空腔內的藥液不易流出,進一步提高了自毀的可靠性。較佳地,所述密封件由具有彈性的軟質材料如硅膠材料制成。較佳地,所述安全閥機構設置于所述滴斗內,所述殼體為滴斗的本體。較佳地,所述殼體、浮動體采用生物學性能、藥物相溶性符合要求的任意材料制成。較佳地,所述密封件呈平面狀構件。較佳地,所述密封件呈曲面狀構件。 較佳地,所述密封件形成錐面體。較佳地,細孔的直徑小于O. 5mm,大于O. 1mm。再一步的技術方案為,它還包括設置于殼體內的導向裝置,上述閥體通過該導向裝置僅能在沿殼體的中軸線方向自由運動,確保在輸液即將結束前,上述細孔始終浸入在藥液中。上述導向裝置可以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浮動體上連接導向桿,殼體內有與之連接的導向件,上述導向桿與導向件配合,可沿導向件在滴斗的中軸線方向上自由運動。上述導向裝置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通過浮動體外壁與殼體內壁間的間隙配合,實現浮動體運動導向,保證了浮動體不會偏離殼體的中軸線。上述導向裝置還可以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通過浮動體外壁與連接在殼體上的導向件配合,保證了浮動體沿殼體的中軸線運動。又一技術方案為所述內有吸水材料的浮動體,其整體重心位于浮動體的偏下位置,并位于整體的中心線上。該技術方案將浮動體設計制造成偏重結構,保證浮動體的懸浮狀態和下降姿態,在重力作用下,引導浮動體下降到位,封閉輸液通道。又一步的技術方案為,它還包括設置于殼體內并與殼體相連接的用于限制閥體上升高度的限位件。根據實際需求,可生產出具有不同規格細孔孔徑或具有不同細孔數的自毀式一次性使用安全輸液器,以控制允許輸入患者的藥液量,如500ml、1000ml、1500ml等,使得輸液將近完成時,密封件恰好能封蓋住輸液通道口,浮動體的總體重量恰好大于其全部浸入藥液中所受的浮力。附圖說明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第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技術第一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3為本技術第二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4為本技術第三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5為本技術第四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6為本技術第五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7為本技術第六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8為本技術第七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9為本技術第八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10為本技術第九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11為本技術第十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12為本技術第i^一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13為本技術第十二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14為本技術第十三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15為本技術第十四個實施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16為本技術第十五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各序號分別為1、殼體I ;2、殼體II ;3、導向件;4、導向桿;5、密封件;6、浮動體;7、通孔;8、三通;9、通道口 ;10、醫用海綿;11、細孔;12、空腔;13、插瓶針;14、滴斗;15、軟管;16、藥液過濾器;17、靜脈輸液針;18、流量調節器;19、藥液通孔;20、限位件。具體實施方式參見附圖1、2,本技術第一個實施例所示的自毀式一次性使用安全輸液器,為一個將安全閥機構設置于所述滴斗內的自毀式一次性使用安全輸液器。其滴斗本體即安全閥機構的殼體,考慮到制造方便,該殼體由殼體I I、殼體II 2組成。該自毀式一次性使用安全輸液器包括依序貫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自毀式一次性使用安全輸液器,包括依序貫通設置的插瓶針、滴斗、軟管、藥液過濾器及靜脈輸液針,其中在軟管外套置有用于控制流量的流量調節器,它還包括一個設置于所述滴斗內或軟管與軟管之間的一個有力學控流作用的安全閥機構,該安全閥機構包括有一殼體、設置在殼體內的浮動體、連接在浮動體下側端面處的密封件,該浮動體內有空腔,殼體下端有輸液通道口,其特征在于:浮動體上具有連通外部與內部空腔的細孔,該細孔的直徑保證在從開始輸液到輸液完成時間段內,經細孔流入藥液與浮動體的重量之和,恰好大于,浮動體所受的浮力。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祁健,
申請(專利權)人:祁健,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