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煤礦礦泥分選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粗煤泥分選機。包括筒體、壓差式可調溢流堰、入料裝置、錐閥密封組件、電動執行器、水箱及觀察臺,其中筒體的底部設有水箱、上端設有壓差式可調溢流堰,壓差式可調溢流堰的上方設有觀察臺,錐閥密封組件的上端通過安裝在觀察臺上的支臂與電動執行器連接、下端與設置于筒體底部的尾礦出口密封連接,筒體的內部設有入料裝置;壓差式可調溢流堰,包括圍板、隔板及圍板支架,其中圍板設置于所述筒體的內部、并通過多個圍板支架掛在筒體的上端邊沿上,圍板的上沿高于筒體的上沿,圍板的四周外壁上設有使圍板與筒體之間保持一定縫隙的多個隔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高了精選效果,同時適應各種不同的入料壓力,且尾礦出口處的錐閥密封效果更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煤礦礦泥分選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粗煤泥分選機。
技術介紹
目前,粗煤泥分選是選煤領域近年來引入應用的流體干擾分選技術,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粗煤泥分選機是一種在筒體底部注入一定壓力的上升水流,與上部入料井注入的物料在筒內產生干擾紊流作用進行顆粒分選(O. 15 2_)的浮沉式分選機。當上升水流通過紊流板從壓力箱均勻地噴射到筒體中,與注入的物料混合,筒體內部形成由各種懸浮顆粒組成的床層,由于各種顆粒的比重不同,在噴射水流的干擾下使物料形成不同密度的懸浮層。當水和物料不斷涌入,輕的物料逐漸上升并通過溢流堰從溢流槽流出。沉降在底部的物料從筒體底部設置的錐形閥排出。錐形閥則由密度傳感器和PLC控制器自動控制。密度傳感器伸入到筒體內紊流層的一定高度,并設定一定的密度值,當密度大的物料上升到傳感器時,傳感器受壓達到設定值即送出信號到電動執行器,開啟錐形閥門使底層物 料排出。當物料排出后,傳感器受壓力減小即送出信號到電動執行器關閉錐形閥。但是現有的粗煤泥分選機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由于上升的物料從溢流堰自然流出,因物料顆粒略重于水而不易排出,致使溢出的水含量大,固體含量少,分選效果不理想;其次,由于原入料井為切線入料方式,由于入料壓力不同,當壓力小時不能使物料形成旋流使物料散開,影響分選效果;再次,由于錐形閥密封是硬性連接,而錐形閥磨損很大,出現縫隙就漏水較大,其密封需要人工經常調整。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粗煤泥分選機。該粗煤泥分選機提高了精選效果,同時適應各種不同的入料壓力,且尾礦出口處的密封效果好。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粗煤泥分選機,包括筒體、壓差式可調溢流堰、入料裝置、錐閥密封組件、電動執行器、水箱及觀察臺,其中筒體的底部設有水箱、上端設有壓差式可調溢流堰,所述壓差式可調溢流堰的上方設有觀察臺,所述錐閥密封組件的上端通過安裝在觀察臺上的支臂與電動執行器連接、下端與設置于筒體底部的尾礦出口密封連接,所述筒體的內部設有入料裝置;所述壓差式可調溢流堰,包括圍板、隔板及圍板支架,其中圍板設置于所述筒體的內部、并通過多個圍板支架掛在筒體的上端邊沿上,所述圍板的上沿高于筒體的上沿,所述圍板的外表面上設有多個使圍板與筒體之間保持縫隙的隔板。所述入料裝置為阻散式可調入料裝置,包括入料管、阻散弧板及阻散弧板支架,其中入料管的上端與觀察臺連接,下端置于筒體內,所述阻散弧板通過阻散弧板支架與安裝在筒體底部的中心柱連接,所述阻散弧板與入料管的下端口相對應并留有距離。所述入料管的下端設有通過上下滑動來調整入料管的下端口與阻散弧板間距的活動套管。所述活動套管的管壁上沿軸向設有條形豁口,在該條形豁口處通過螺栓和螺母將活動套管與入料管的下端固定連接。所述錐閥密封組件采用錐閥密封補償裝置,包括拉桿、螺桿、壓縮彈簧、彈簧座、彈簧套筒、螺母及錐形閥,其中錐形閥與所述筒體底部尾礦出口的閥座密封連接,所述錐形閥的上端與拉桿的一端連接,所述拉桿的另一端與螺桿的一端連接,所述螺桿的另一螺紋端穿過所述支臂、并與所述支臂可相對滑動,所述螺桿的另一螺紋端上、所述支臂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定位鎖緊螺母,所述支臂的上側螺母和所述支臂之間從下至上依次設有彈簧座、壓縮彈簧及彈簧套筒。所述圍板的外表面沿軸向設有多個不同高度的固定銷,所述多個不同高度的固定銷為多組、且均布在所述圍板的圓周方向上,所述圍板通過任一高度的固定銷插入所述圍板支架上開設的插孔與圍板支架連接,所述圍板支架與圍板之間形成豁口,將豁口卡在筒體的上沿上。本技術的優點及有益效果是 I.本技術利用壓差原理,將水面下一定深度的精礦從可調溢流堰排出,提高精選效果。2.本技術當關閉錐形閥時,電動執行器驅動支臂可有適當的過量行程,使壓縮彈簧對螺桿仍有作用力,即使錐形閥受到磨損后出現縫隙,仍能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彌補錐形閥硬性連接需人工經常調整密封的不足。3.本技術當物料以一定速度通過入料管沖向弧板時,使物料受阻向四周均勻散開,同時通過活動套筒調整入料管出口與弧板的距離,提高物料散開效果,以適應各種不同的入料壓力,從而改進原切線入料方式旋流分散需一定入料壓力的缺點。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壓差式可調溢流堰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俯視圖;圖5為圖4中A-A剖視圖;圖6為本技術中圍板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的左視圖;圖8為圖4中B處放大圖;圖9為本技術中阻散式可調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技術中錐閥密封補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為電動執行器,2為錐閥密封補償裝置,201為彈簧套筒,202為彈簧座,203為螺母,204為壓縮彈簧,205為螺桿,206為拉桿,207為錐形閥,3為壓差式可調溢流堰,301為圍板,302為隔板,303為圍板支架,304為連接板,305為固定銷,4為阻散式可調入料裝置,401為入料管,402為螺栓,403為螺母,404為活動套管,405為阻散弧板,406為阻散弧板支架,407為中心柱,5為筒體,6為水箱,7為尾礦出口,8為精礦出口,9為觀察臺,10為支臂,11為溢流堰,12為錐閥組件,13為入料井,14為入料口。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如圖2所示,本技術包括筒體5、阻散式可調入料裝置4、壓差式可調溢流堰3、錐閥密封補償裝置2、電動執行器I、水箱6及觀察臺9,其中筒體5的底部設有水箱6,水箱6通過紊流板向筒體5內注入上升水流。筒體5的上端設有壓差式可調溢流堰3,壓差式可調溢流堰3的上方設有觀察臺9。錐閥密封補償裝置2的上端通過安裝在觀察臺9上的支臂10與電動執行器I連接、下端與設置于筒體5底部的尾礦出口 7密封連接。阻散式可調入料裝置4與觀察臺9連接、并置于筒體5的內部。如圖3 8所示,壓差式可調溢流堰3,包括圍板301、隔板302及圍板支架303,其中圍板301為由多個弧形板通過連接板304連接成的一個環形,圍板301設置于筒體5的內部、并通過多個圍板支架303掛在筒體5的上端邊沿上,圍板301的上沿高于筒體5的 上沿,圍板301的外表面上設有使圍板301與筒體5之間保持一定縫隙的多個隔板302,根據壓差原理,使水面下一定深度的精礦物料從此縫隙流出。圍板301的外表面沿軸向設有多個不同高度的固定銷305,所述多個不同高度的固定銷305為多組、且均布在圍板301的圓周方向上,根據需要選擇圍板301上不同高度的固定銷305與圍板支架303上設有的插孔連接,圍板支架303與圍板301之間形成兩個豁口,該兩個豁口分別位于插孔的兩側,將兩豁口卡在或掛在筒體5的上沿即可。在使用中根據煤質的需要將圍板301設定在預定高度,即可做到隨時調整。如圖9所示,阻散式可調入料裝置4包括入料管401、阻散弧板405及阻散弧板支架406,其中入料管401的上端與觀察臺9連接、并上端側壁設有入料口 14,入料管401的下端置于筒體5內。阻散弧板405為下凹形、并通過阻散弧板支架406與安裝在筒體5底部的中心柱407連接,阻散弧板405與入料管401的下端口相對應、并之間留有距離。入料管401的下部外側設有可上下滑動的活動套管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粗煤泥分選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筒體(5)、壓差式可調溢流堰(3)、入料裝置、錐閥密封組件、電動執行器(1)、水箱(6)及觀察臺(9),其中筒體(5)的底部設有水箱(6)、上端設有壓差式可調溢流堰(3),所述壓差式可調溢流堰的上方設有觀察臺(9),所述錐閥密封組件的上端通過安裝在觀察臺(9)上的支臂(10)與電動執行器(1)連接、下端與設置于筒體(5)底部的尾礦出口(7)密封連接,所述筒體(5)的內部設有入料裝置;所述壓差式可調溢流堰(3),包括圍板(301)、隔板(302)及圍板支架(303),其中圍板(301)設置于所述筒體(5)的內部、并通過多個圍板支架(303)掛在筒體(5)的上端邊沿上,所述圍板(301)的上沿高于筒體(5)的上沿,所述圍板(301)的外表面上設有多個使圍板(301)與筒體(5)之間保持縫隙的隔板(30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柳建志,金放,
申請(專利權)人:柳建志,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