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循環式自動除鐵機,將用于磁選的磁區設計為四周封閉的結構來聚合磁力線并形成磁力線循環的閉合磁回路,通過磁區內磁力線的循環來增強磁場強度,同時還有效地解決了導磁介質吸附鐵雜質后的清潔問題。磁區由軟磁體半封閉而成,在軟磁體上設有異名磁極相向而置的永磁體,工作腔置于磁區內;磁區外部安裝有刷體,在工作腔上安裝有用于推動導磁介質的推動裝置以及用于傳送導磁介質與刷體相摩擦的傳動裝置,其中傳動裝置與工作腔首尾相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自動化程度高,廣泛適用于干式粉體除鐵以及陶瓷行業,不僅除鐵徹底,而且清潔也徹底。(*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干式粉體除鐵以及陶瓷行業的除鐵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循環式自動除鐵機。
技術介紹
干式粉體除鐵以及陶瓷行業的原料包含鐵磁物質,而鐵磁物質會嚴重影響產品的白度,還會在產品的表面形成黑點、熔洞、雜質等缺陷,造成產品質量缺陷,因此干式粉體除鐵以及陶瓷行業對所選用的除鐵設備的技術要求非常高,但是現有的除鐵設備,在除鐵的徹底性以及導磁介質的清潔方面還存在如下的問題 I、由磁體形成的磁區為開放式,雖然可以通過設置相鄰磁區的磁體之間的磁極方向使相鄰磁區的磁場線疊加以互相增強磁場強度,但是每個磁區之間仍然未能形成連續均勻的磁力線相接,因此其磁場強度還不足以作用于導磁介質并完全將鐵雜質吸附于導磁介質,磁選的效果仍然不理想;2、當粉體送入導磁介質時,一部分粉體中的鐵雜質還沒有吸附于導磁介質就已經從導磁介質之間的空隙中經過;3、導磁介質自身不能旋轉,導致導磁介質的有效排鐵,不僅不利于完全吸附鐵雜質,還會造成導磁介質局部吸附過多而堆積,大大影響吸附效果;4、導磁介質吸附鐵雜質后不能及時清潔干凈,當需要進行大量粉體的除鐵工作時,導磁介質上堆積的鐵雜質不利于持續地、徹底地吸附送入粉體中的鐵雜質,也會造成除鐵不徹底。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循環式自動除鐵機,將用于磁選的磁區設計為四周封閉的結構來聚合磁力線并形成磁力線循環的閉合磁回路,通過磁區內磁力線的循環來增強磁場強度,同時還有效地解決了導磁介質吸附鐵雜質后的清潔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以下的技術方案循環式自動除鐵機,包括機架,在機架上安裝有工作腔和磁區,工作腔內設有導磁介質,磁區由軟磁體半封閉而成,在軟磁體上設有異名磁極相向而置的永磁體,工作腔置于磁區內;磁區外部安裝有刷體,在工作腔上安裝有用于推動導磁介質的推動裝置以及用于傳送導磁介質與刷體相摩擦的傳動裝置,其中傳動裝置與工作腔首尾相接。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待除鐵的粉體注入到工作腔內,異名磁極相向而置的永磁體會產生磁場,由于磁區被軟磁體圍合成四周封閉的區域,再加上由軟磁材料制成的軟磁體具有良好的聚集磁力線的功能,因此永磁體所產生的磁力線在軟磁體的聚合作用下形成了連續的磁力線循環的閉合磁回路,正因為磁力線的循環使得磁區內的磁場強度大大增強,進而使磁選性能顯著提高,當粉體落入到導磁介質上,在磁區內循環磁路作用以及導磁介質的導磁作用下受磁,粉體中的鐵雜質才會徹底地吸附在導磁介質上。而后吸附有鐵雜質的導磁介質在推動裝置的推動下沿導軌移動至傳動裝置,再由傳動裝置將導磁介質帶出工作腔并傳送至與刷體產生摩擦,利用刷體與導磁介質之間的連續摩擦可以將導磁介質上吸附的鐵雜質徹底清潔干凈,清潔后的導磁介質通過傳動裝置繼續傳送至工作腔的首端,再次利用推動裝置對導磁介質進行推動,如此循環地完成工作腔內的除鐵作業。通過刷體與導磁介質摩擦來清潔吸附的鐵雜質的方法,有效地解決了導磁介質的清潔問題,還通過推動裝置、傳動裝置使導磁介質能夠循環地完成除鐵過程,提高了除鐵效率和自動化水平。工作腔的兩側設有導軌,導磁介質由條形介質一字成排、交錯堆疊而成,條形介質的兩端安裝在導軌上。每排條形介質之間交錯設置,當粉體送入條形介質時,粉體不易于從每排條形介質的間隙中流失,更有利于完全吸附鐵雜質。導磁介質可以相對工作腔轉動,刷體可以相對機架轉動。條形介質的自身旋轉,使得條形介質表面可以均勻吸附鐵雜質、增大了條形介質的吸附面積,有利于完全吸附鐵雜質;刷體的自身旋轉,使得條形介質經過刷體時,刷體與條形介質之間既有滾動摩擦又有滑動摩擦,加強了刷體與導磁介質之間的摩擦力,清潔更徹底。上述推動裝置由用于推動導磁介質的動力傳送裝置構成,為了更好地將刷體清潔 后的鐵雜質排出,在機架上安裝有與刷體對應的排鐵裝置,排鐵裝置由動力裝置、導向腔以及收集箱構成,其除鐵、清潔排鐵的過程如下推動裝置由氣缸推動最底排的條形介質,從而依次推動每排條形介質依次在軌道上滑動通過工作腔,使所有條形介質在磁區作用下受磁,最頂排的條形介質到達工作腔與傳動裝置的連接處時,再由傳動裝置將此排條形介質輸送至與刷體產生摩擦來清潔此排條形介質上吸附的鐵雜質,同時由動力裝置將散落的鐵雜質通過導向腔排出到收集箱,當此排條形介質清潔排鐵完畢后繼續隨傳動裝置傳輸至工作腔的首端,再次完成下一工作循環,此時下一排條形介質到達工作腔與傳動裝置的連接處開始重復上一排條形介質的清潔及排鐵動作,至此每排條形介質一字成排依次經過工作腔和刷體使其徹底地完成除鐵、清潔、排鐵過程,并循環往復,大大提升了自動化程度。本技術結構簡單、成本低廉、自動化程度高,廣泛適用于干式粉體除鐵以及陶瓷行業,它利用磁力線循環的磁區結構大大增強了磁區的磁場強度,強化了磁選效果;對導磁介質的交錯排列方式以及通過刷體的設置來清潔導磁介質,都大大改善了導磁介質對鐵雜質的吸附能力,不僅除鐵徹底,而且清潔也徹底。附圖說明圖I是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俯視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_機架;2_工作腔;21_導軌;3-磁區;31-軟磁體;311_左軟磁體;312_右軟磁體;32_永磁體組;321_永磁體;4_條形介質;5-刷體;6_推動裝置;61_動力傳送裝置;611-氣缸;7_傳動裝置;8_排鐵裝置;81_動力裝置;811-吹氣腔體;812_吹氣孔;82_導向腔;83_收集箱。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
技術實現思路
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除鐵機包括機架1,在機架I上安裝有工作腔2和磁區3,工作腔2包圍在磁區3中,磁區3的四周由四塊軟磁體31封閉而上下開口,在軟磁體31上設有一組永磁體組32,且永磁體組32包含一對異名磁極相向而置的永磁體321,永磁體321分別設置在左軟磁體311和右軟磁體312上,永磁體321在磁區3內會產生磁場,永磁體321之間的異名磁極在四塊軟磁體31的聚合作用下形成了連續的磁力線循環的閉合磁回路,使得磁區3內的磁場強度大大增強。工作腔2內設有導磁介質,工作腔2的兩側設有導軌21,導磁介質由條形介質4 一字成排、從下至上堆疊而成,相鄰排的條形介質4之間交錯設置,且使得底排的條形介質4能夠依次推動頂排的條形介 質4。條形介質的4兩端安裝在導軌21上。磁區3外部安裝有刷體5,條形介質4可以相對工作腔2轉動,刷體5可以相對機架I轉動。工作腔2上安裝有推動裝置6和傳動裝置7,傳動裝置7與工作腔2首尾相接,推動裝置6由與條形介質4對應連接的動力傳送裝置61構成,動力傳送裝置61包括氣缸611,氣缸611與最底排的條形介質4對應連接。機架I上還安裝有與刷體5對應的排鐵裝置8,排鐵裝置8由動力裝置81、導向腔82以及收集箱83構成,動力裝置81包括吹氣腔體811,吹氣腔體811上帶有吹氣孔812。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如下圖I中的空心箭頭方向為條形介質4的循環移動的方向。推動裝置6通過動力傳送裝置61上的氣缸611驅動最底排的條形介質4進而依次推動每排條形介質4依次在導軌21上同步地從下向上移動受磁,當最頂排的條形介質4到達工作腔2與傳動裝置7的連接處時,再由傳動裝置7將此排條形介質4輸送至與刷體5產生摩擦來清潔吸附的鐵雜質,同時與空壓機連接的動力裝置81由吹氣腔體811經吹氣孔8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循環式自動除鐵機,包括機架,在機架上安裝有工作腔和磁區,工作腔內設有導磁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區由軟磁體半封閉而成,在軟磁體上設有異名磁極相向而置的永磁體,所述工作腔置于磁區內;所述磁區外部安裝有刷體,所述工作腔上安裝有用于推動導磁介質的推動裝置以及用于傳送導磁介質與刷體相摩擦的傳動裝置,其中傳動裝置與工作腔首尾相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明勇,
申請(專利權)人:廖明勇,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