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汽車防疲勞駕駛控制系統,本機設有GPS導航模塊、指紋提取模塊、人臉及視頻監控采集模塊、無線通訊模塊和激光測距傳感器,所述人臉及視頻監控采集模塊集成有人臉識別攝像頭、疲勞狀態檢測攝像頭、監控攝像頭、語音提示喇叭和人臉監測顯示屏,無線通訊模塊等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汽車防疲勞駕駛控制系統,具備多種安全控制方式:通過人臉或指紋能辨識是否是合法駕駛者,避免非授權駕駛員操作;能及時發現并提醒駕駛員疲勞狀態,并能自動將車速控制到安全速度;如駕駛員連續駕車超過4小時,能強制更換駕駛員或休息20分鐘;如與前方障礙物距離太近,能立即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能通過無線通訊實時把車輛位置傳給管理中心。(*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安全駕駛控制
,具體說是一種汽車防疲勞駕駛控制系統。
技術介紹
現有的汽車為了駕駛員和汽車的安全,已經增設了許多安全裝置,但是,由于現今生活節奏的加快,加班加點等容易引起疲勞的情況不可避免,由此會導致駕駛員有可能處于疲勞狀態而不適合繼續駕駛車輛,此種情況下的行車安全無法確保,現有的汽車還缺少針對疲勞駕駛的有效地保護手段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防疲勞駕駛控制系統,結構合理,系統安全可靠,具備多種操作控制方式,操控更簡單更方便通過人臉或指紋識別能辨識合法駕駛者,避免非授權駕駛員操作;能及時發現并提醒駕駛員疲勞狀態,并能自動將車速控制到安全速度;連續駕車超過4小時時,能強迫更換合法駕駛員或休息20分鐘后才可繼續行駛;與前方障礙物距離太近,出現危險時,能及時采取措施,避免相撞。為達到以上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防疲勞駕駛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理中心1,管理中心I通過數據線分別與GPS導航模塊2、指紋提取模塊3、人臉及視頻監控采集模塊4、數據存儲模塊5、無線通訊模塊6和激光測距測速傳感器10連接,所述人臉及視頻監控采集模塊4集成有監控攝像頭11、人臉識別攝像頭12、疲勞狀態檢測攝像頭13、語音提示喇叭9和人臉監測顯示屏8,無線通訊模塊6通過無線通訊的方式與3G手機或平板電腦7通訊,管理中心I通過485串行接口與汽車內的數據交換中心21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人臉及視頻監控采集模塊4和人臉監測顯示屏8均設置在后視鏡內,所述人臉監測顯示屏8為彩色液晶顯示屏。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監控攝像頭11、人臉識別攝像頭12和疲勞狀態檢測攝像頭13的周圍分別設有配套的紅外燈。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與GPS導航模塊2適配的GPS天線設置在人臉及視頻監控采集模塊4內。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管理中心I和數據交換中心21都通過汽車內的電源管理模塊22獲取電力。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數據交換中心21與電源管理模塊22、振動提醒裝置23、報警用警笛24、車內控制模塊25、車內檢測模塊26連接,所述車內控制模塊25設有點火控制器251、油路控制器252、緊急燈控制器253、緊急剎車控制器254和強行停車控制器255,所述車內檢測模塊26設有胎壓檢測傳感器接口 261、水溫檢測傳感器接口 262、開車檢測傳感器接口 263、預開車門檢測接口 264和點火檢測接口 265。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振動提醒裝置23為具備振動和個性化語音功能的提醒裝置。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3G手機或平板電腦7為設有觸摸屏的3G手機或平板電腦。本技術所述的汽車防疲勞駕駛控制系統,結構合理,系統安全可靠,具備多種操作控制方式,操控更簡單更方便通過人臉或指紋識別能辨識合法駕駛者,避免非授權駕駛員操作;能及時發現并提醒駕駛員疲勞狀態,并能自動將車速控制到安全速度;連續駕·車超過4小時時,能強迫更換合法駕駛員或休息20分鐘后才可繼續行駛;與前方障礙物距離太近,出現危險時,能及時采取措施,避免相撞。附圖說明本技術有如下附圖圖I汽車防疲勞駕駛控制系統的結構方框圖,圖2車內及電源控制方框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2所示,本技術所述的汽車防疲勞駕駛控制系統,包括管理中心1,管理中心I通過數據線分別與GPS導航模塊2、指紋提取模塊3、人臉及視頻監控采集模塊4、數據存儲模塊5、無線通訊模塊6和激光測距測速傳感器10連接,所述人臉及視頻監控采集模塊4集成有監控攝像頭11、人臉識別攝像頭12、疲勞狀態檢測攝像頭13、語音提示喇叭9和人臉監測顯示屏8,無線通訊模塊6通過無線通訊的方式與3G手機或平板電腦7通訊,管理中心I通過485串行接口與汽車內的數據交換中心21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人臉及視頻監控采集模塊4和人臉監測顯示屏8均設置在后視鏡內,所述人臉監測顯示屏8為彩色液晶顯示屏。人臉及視頻監控采集模塊4和人臉監測顯示屏8只占據后視鏡的不到一半的面積,后視鏡的功能照常可以使用。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監控攝像頭11、人臉識別攝像頭12和疲勞狀態檢測攝像頭13的周圍分別設有配套的紅外燈,紅外燈用于確保各攝像頭在夜間也能清楚地識別人臉。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與GPS導航模塊2適配的GPS天線設置在人臉及視頻監控采集模塊4內,目的是確保信號強勁。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管理中心I和數據交換中心21都通過汽車內的電源管理模塊22獲取電力。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數據交換中心21與電源管理模塊22、振動提醒裝置23、報警用警笛24、車內控制模塊25、車內檢測模塊26連接,所述車內控制模塊25設有點火控制器251、油路控制器252、緊急燈控制器253、緊急剎車控制器254和強行停車控制器255,所述車內檢測模塊26設有胎壓檢測傳感器接口 261、水溫檢測傳感器接口 262、開車檢測傳感器接口 263、預開車門檢測接口 264和點火檢測接口 265。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振動提醒裝置23為具備振動和個性化語音功能的提醒裝置。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3G手機或平板電腦7為設有觸摸屏的3G手機或平板電腦。所述用于與3G手機或平板電腦7通訊的無線通訊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無線3G、藍牙、Wifi0在3G手機或平板電腦7上可以顯示整個系統的操作管理界面和管理菜單,例 如操作管理界面上設有專用圖標,點擊則彈出“設置”、“錄像”、“導航”、“維修”等子菜單。未點擊時,默認顯示為準備開車。本技術所述的汽車防疲勞駕駛控制系統,能和3G手機或平板電腦對接,對系統的操作和GPS導航均可在用戶的3G手機或平板電腦上進行,操控更簡單更方便。本技術所述的汽車防疲勞駕駛控制系統,還具備以下功能I、汽車開車實時疲勞檢測,如駕駛員深度疲勞駕駛,自動將車速控制到安全速度。2、對駕駛員進行人臉識別驗證,非授權人員無法開動汽車。3、因環境原因使人臉檢測無效時,可使用指紋通過驗證,亦可人臉、指紋雙重識另Ij,安全性更佳。4、整小時或駕駛員疲勞時,對駕駛員進行振動和個性化語音提醒,讓駕駛員時刻保持清醒的狀態駕駛。5、駕駛員連續行駛4小時強行停車當駕駛員連續行駛4小時,則提醒駕駛員休息20分鐘或更換駕駛員,否則,系統自動將車速控制到安全速度。6、通過攝像頭可實時監控并記錄車前路況狀態,可事后查看開車中的實事狀況。7、數據存儲模塊內可以存儲本車使用記錄,將永久保存本車某人在某年某月某時某分駕駛過本車的開車、停車時間,并可隨時查看。8、具備GPS導航功能。9、能進行輪胎胎壓異常檢測,并將異常狀況及異常位置顯示在操作平臺上。10、能進行水溫檢測,,并將水溫狀況顯示在操作平臺上。11、當汽車與前方物體可能會發生撞碰時,本系統會根據危險程度自動減速或自動剎車,防止碰撞,以確保行車安全。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防疲勞駕駛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理中心模塊(1),管理中心模塊(I)通過數據線分別與GPS導航模塊(2)、指紋提取模塊(3)、人臉及視頻監控采集模塊(4)、數據存儲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防疲勞駕駛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理中心模塊(1),管理中心模塊(1)通過數據線分別與GPS導航模塊(2)、指紋提取模塊(3)、人臉及視頻監控采集模塊(4)、數據存儲模塊(5)、無線通訊模塊(6)和激光測距測速傳感器(10)連接,所述人臉及視頻監控采集模塊(4)集成有監控攝像頭(11)、人臉識別攝像頭(12)、疲勞狀態檢測攝像頭(13)、語音提示喇叭(9)和人臉監測顯示屏(8),無線通訊模塊(6)通過無線通訊的方式與3G手機或平板電腦(7)通訊,管理中心模塊(1)通過485串行接口與汽車內的數據交換中心(21)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國杰,
申請(專利權)人:李國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