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托盤,包括一支承平臺,該支承平臺上設有一鎖定裝置;所述鎖定裝置包括轉軸、鎖定片及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上作用有一檔位機構,該檔位機構由一限位桿以及一限位槽配合構成,所述限位桿偏心設于轉軸的一端端部上,限位桿沿著轉軸的軸向伸出,其端部為彈性伸縮端,且限位桿在沿轉軸的徑向上活動設置;所述限位槽朝向限位桿設于支承平臺上,限位槽內中部設有一段中心壁,以使限位槽為與轉軸轉動時限位桿的運動軌跡相匹配的弧形的閉環結構,以此使限位桿可在限位槽內閉環形運動,與第一阻擋定位面和第二阻擋定位面交替配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設計巧妙,鎖定和解鎖的切換很方便,整個機構運動起來很順暢,靈活性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物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運輸和存放多個小推車的金屬托盤。
技術介紹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立、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物流產業已作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看我國的物流還不是太現代化。就如在物流行業中必備的托盤而言,托盤的種類就比較單一化,不管是功能還在造型上都越來越不能滿足那些批量化、集成化、快速化的儲存和周轉 運輸。現代物流運輸周轉中由于數量比較大,都開始把裝滿貨物的箱子放在小車上進行運輸,由于小車的在裝載運輸上比較的麻煩,要對其進行復雜的捆綁固定,既不可靠安全又費事費時。因此一款能夠配合小車使用的托盤已經顯得日益重要。首先要根據市場流通使用的周轉箱的尺寸設計出相應的小車,在根據小車的造型尺寸設計出相應的托盤,在儲存和周轉運輸中直接把小車推倒托盤的固定位置即可,在裝載時以叉車等工具操作。現有金屬托盤是用優質鋼材焊接而成,具有平穩、美觀、整體性好、無釘無刺、無味無毒、易沖洗消毒、不腐爛、可回收等優點。金屬托盤是傳統木托盤、塑料托盤的理想換代產品,適合叉車作業,存取貨物方便。金屬托盤主要用于多用途的地面存儲、貨架存儲及貨物聯運、周轉,是集裝、堆放、搬運和運輸的放置作為單元負荷的水平平臺裝置,是現今工業重要的倉儲與運輸輔助設備之一。為固定小車,托盤上還設置有用于定位小車的鎖定裝置。現有的金屬托盤中,較為先進的具代表性的結構可參見中國專利公報上公開的公布號為CN101918281A的專利技術專利申請。上述專利文獻公開的托盤,其鎖定裝置以腳踩操作,使用起來較方便,但是其用于操作鎖定裝置的致動機構過于復雜,較難制作實現,并且因致動機構存在兩個自由度,既轉動又要移動,易卡阻,工作不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托盤,引入更為簡單和工作順暢可靠的鎖定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托盤,包括一支承平臺,該支承平臺上設有一鎖定裝置;所述鎖定裝置包括轉軸、鎖定片及彈簧,轉軸轉動支承于支承平臺上,鎖定片固定于轉軸上,鎖定片具有上翻鎖定和下落解鎖的兩工作狀態,彈簧作用于鎖定片上,彈簧力使鎖定片上翻保持于鎖定狀態,且轉軸上沿其徑向伸設出一腳踩施力桿;所述轉軸上作用有一檔位機構,該檔位機構由一限位桿以及一限位槽配合構成,所述限位桿偏心設于轉軸的一端端部上,限位桿沿著轉軸的軸向伸出,其端部為彈性伸縮端,且限位桿在沿轉軸的徑向上活動設置;所述限位槽朝向限位桿設于支承平臺上,限位槽內中部設有一段中心壁,以使限位槽為與轉軸轉動時限位桿的運動軌跡相匹配的弧形的閉環結構,且限位槽的槽底上對應于鎖定片處在上翻鎖定狀態時的限位桿的位置設置與限位桿配合的第一阻擋定位面,并對應于鎖定片處在下落解鎖狀態時的限位桿的位置設置與限位桿配合的第二阻擋定位面;且限位槽的槽底面上設有從第一阻擋定位面向第二阻擋定位面延伸的第一過渡斜面,以及從第二阻擋定位面向第一阻擋定位面延伸的第二過渡斜面,以此使限位桿可在限位槽內閉環形運動,與第一阻擋定位面和第二阻擋定位面交替配合。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解釋如下I、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槽的中心壁靠第二阻擋定位面的一端上延伸設有一彈性片,以彈性片對限位桿產生一阻礙其向下運動的作用力,以避免解鎖操作過程中限位桿直接越過第二阻擋定位面。因設置了彈性片,只有當轉軸(帶動限位桿)向下轉動的力克服了彈性片的阻力后,限位桿才能從第二阻擋定位面回復到第一阻擋定位面。2、上述方案中,所述轉軸的端部上設一旋轉導向盤,所述旋轉導向盤上沿徑向設有一導向滑槽,所述限位桿嵌于該導向滑槽內滑動配合,且導向滑槽內還嵌設有一壓簧,該 壓簧的作用力將限位桿朝旋轉導向盤的外緣處頂壓。3、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桿的桿身由一外套管、一內嵌桿以及一壓簧組成,外套管中置入壓簧,內嵌桿嵌入外套管中并抵壓于壓簧上,以此構成彈性伸縮桿結構,內嵌桿的端部作為所述彈性伸縮端。4、上述方案中,所述作用于轉軸的彈簧為一扭簧,該扭簧具體由同軸設置的左簧體和右簧體組成,左簧體和右簧體之間橫跨連接有上簧臂和下簧臂,左簧體和右簧體穿套于轉軸上,且左簧體和右簧體分列于鎖定片的兩側,上簧臂抵壓于鎖定片上,下簧臂抵壓于支承平臺上。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阻擋定位面和第二阻擋定位面均為限制限位桿反向運動的面,面的朝向與限位桿側向相對,它們是靠限位槽槽底的深淺變化設置形成的,即第一阻擋定位面的一側槽深,而另一側槽淺,第二阻擋定位面的一側也槽深,而另一側槽淺。第一過渡斜面和第二過渡斜面即是將第一阻擋定位面和第二阻擋定位面間的槽的深淺過渡連接起來。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I、由于本技術采用了獨特的檔位機構,使鎖定和解鎖的切換很方便,當要解鎖時,只要踩動腳踩施力桿,限位桿即從第一阻擋定位面處運動至第二阻擋定位面上卡檔完成解鎖狀態的定位,然后,當要回復鎖定時,只要輕輕地再次踩動腳踩施力桿,限位桿即會克服彈性片的阻力,從第二阻擋定位面處運動至第一阻擋定位面上卡檔完成鎖定狀態的定位。2、由于本技術采用了獨特的檔位機構,鎖定和解鎖過程均為轉軸的轉動,而沒有軸向的運動,整個機構運動起來更為順暢,更易保證運動的靈活性。3、本技術設計巧妙,整個機構也較為簡單,制作也方便。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應用時的示意圖,即與小車結合時的狀態示意圖;附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的支承平臺的立體示意圖;附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的鎖定裝置的立體示意圖;附圖5為附圖4的局部放大示意圖;附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檔位機構部分的放大示意圖;附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檔位機構的示意圖,該圖中為了顯示清楚拆除了旋轉導向盤;附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的檔位機構中限位槽與限位桿的配合示意圖;附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的限位桿設置于旋轉導向盤上的示意圖;附圖10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定位片上的限位槽的示意圖;附圖11為附圖10的局部放大示意圖;附圖12為本技術實施例的鎖定裝置中的彈簧的作用示意圖;附圖13為本技術實施例的鎖定裝置中的彈簧的示意圖;附圖14為本技術實施例的鎖定片示意圖。上述附圖中1、支承平臺;2、軌道;3、小車;4、車輪;5、主叉口 ;6、側叉口 ;7、轉軸;8、鎖定片;9、彈簧;10、腳踩施力桿;11、限位桿;12、限位槽;13、旋轉導向盤;14、導向滑槽;15、壓簧;16、中心壁;17、第一阻擋定位面;18、第二阻擋定位面;19、第一過渡斜面;20、第二過渡斜面;21、外套管;22、內嵌桿;23、彈性片;24、左簧體;25、右簧體;26、上簧臂;27、下簧臂;28、卡口 ;29、導向斜面;30、螺釘孔;31、定位片。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參見附圖1-14所示,一種新型托盤,包括一支承平臺1,支承平臺I上設有軌道2,圖中所示軌道2為三條,軌道2由于容置小車3的車輪4。且支承平臺I上還設有用于叉車提升的主叉口 5和側叉口 6。所述支承平臺I上設有一鎖定裝置,具體如圖舉例鎖定狀置為兩套。所述每套鎖定裝置包括轉軸7、鎖定片8及彈簧9,轉軸7轉動支承于支承平臺I上,鎖定片8固定于轉軸7上,鎖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托盤,包括一支承平臺,該支承平臺上設有一鎖定裝置;所述鎖定裝置包括轉軸、鎖定片及彈簧,轉軸轉動支承于支承平臺上,鎖定片固定于轉軸上,鎖定片具有上翻鎖定和下落解鎖的兩工作狀態,彈簧作用于鎖定片上,彈簧力使鎖定片上翻保持于鎖定狀態,且轉軸上沿其徑向伸設出一腳踩施力桿;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上作用有一檔位機構,該檔位機構由一限位桿以及一限位槽配合構成,所述限位桿偏心設于轉軸的一端端部上,限位桿沿著轉軸的軸向伸出,其端部為彈性伸縮端,且限位桿在沿轉軸的徑向上活動設置;所述限位槽朝向限位桿設于支承平臺上,限位槽內中部設有一段中心壁,以使限位槽為與轉軸轉動時限位桿的運動軌跡相匹配的弧形的閉環結構,且限位槽的槽底上對應于鎖定片處在上翻鎖定狀態時的限位桿的位置設置與限位桿配合的第一阻擋定位面,并對應于鎖定片處在下落解鎖狀態時的限位桿的位置設置與限位桿配合的第二阻擋定位面;且限位槽的槽底面上設有從第一阻擋定位面向第二阻擋定位面延伸的第一過渡斜面,以及從第二阻擋定位面向第一阻擋定位面延伸的第二過渡斜面,以此使限位桿可在限位槽內閉環形運動,與第一阻擋定位面和第二阻擋定位面交替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忠,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良才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