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關于一種節能輥道傳送裝置用于工件的傳送,其包括相互平行的固定架、樞接組裝于固定架之間并可相對于固定架轉動的輥筒。其中至少一個輥筒為主動輥筒,其可被驅動裝置驅動進行轉動,至少一個輥筒為從動輥筒。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節能輥道傳送裝置通過主動輥筒和從動輥筒的不同設置,實現節約能源。(*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傳送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輥道傳送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的工業空調生產線多為手工作業狀態,通過若干離散的工作臺進行空調的裝配、焊接、檢漏、組裝及包裝等工序之間的銜接和轉換,產品在各個工作臺之間的移動完全通過人工執行,工作效率很低,影響生產效率,且人工操作會存在一些誤差,導致產品的不良率上升。自動化生產線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通過設置有若干輥道的傳送生產流水線,實現產品在各個工位之間的傳輸,節省人力,提高效率。該生產流水線包括固定架及設置在固定架之間的若干輥道。每一輥道具有驅動裝置,操作人員可以人工或通過傳感器自動啟動輥道的驅動裝置實現產品的傳送。·然而,每一輥道均配置驅動裝置并不是必須的,會導致成本增加,結構復雜。因此,如果能夠提供一種節能輥道傳送裝置,則會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節能輥道傳送裝置,其簡化結構且節約能源。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是關于一種節能輥道傳送裝置用于工件的傳送,其包括相互平行的固定架、樞接組裝于固定架之間并可相對于固定架轉動的輥筒。其中至少一個輥筒為主動輥筒,其可被驅動裝置驅動進行轉動,至少一個輥筒為從動輥筒。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其中主動輥筒與從動輥筒間隔設置。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其中所述驅動裝置內置于主動輥筒內。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其中輥筒至少為3個。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連接于地面的底部支架,其中固定架固定于底部支架上。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還具有傳感控制裝置感應工件的位置以適時驅動主動輥筒的驅動裝置,其位于相鄰輥筒之間或設置于輥筒上方。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主動輥筒和被動輥筒的不同配置組合,實現節約能源。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節能輥道傳送裝置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視圖;圖2是本技術節能輥道傳送裝置的另一角度的立體視圖;圖3是本技術輥道傳送裝置移除底盤后的立體視圖;圖4是圖3所示節能輥道傳送裝置處于開始旋轉的第一狀態的立體視圖;圖5是圖3所示節能輥道傳送裝置處于旋轉中的第二狀態的立體視圖;圖6是圖3所示節能輥道傳送裝置旋轉完成的第三狀態的立體視圖;圖7是本技術節能輥道傳送裝置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視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I至圖3,其示出本技術可應用于自動化流水生產線的節能輥道傳送裝置100的第一實施方式,其可以但不限于傳送工業空調的工件完成各組裝步驟及測試步驟,直至包裝完畢。該節能輥道傳送裝置100包括固定安裝于底部支架(未圖示,其安裝于地面)上的底盤4、與底盤4固定組裝的底板5、通過若干支腳6旋轉組裝于底盤4并位于底板5上方的底座7,固定組裝于底座7相對兩端且相互平行的一對固定架3及樞接連接于固定架3之間的若干相互平行的輥筒I。請參閱圖I至圖3,棍筒I分為內置有驅動裝置(未圖示)的主動棍筒11和沒有驅動裝置的從動輥筒12,每一輥筒I呈圓柱狀并于相對兩端設置有一對樞軸13樞接連接于固·定架3的通孔(未標號)內,以實現輥筒I相對于固定架3的自由轉動。于本技術優選實施方式中,主動輥筒11和從動輥筒12間隔設置,并合計具有6個輥筒I。然而于其他實施方式中,主動輥筒11和從動輥筒12可以根據需要傳送的工件的長度以其他比例方式配置,比如2:1或1:2或其他比例,只要能實現工件的正常傳輸。輥筒I的總數量也可以少于或多于6個,但最少不少于3個。本技術節能輥道傳送裝置100配置有傳感控制裝置(未圖示,其通常設置于初始兩節輥筒I之間或固定于固定架3上并位于輥筒I上方以監測工件的位置),當感應到有工件即將到達,則發送信號給控制器(未圖示),控制器控制主動輥筒11的驅動裝置驅動主動輥筒11轉動,從而工件可以沿主動輥筒11及從動輥筒12的表面被傳送至下一工位。上述底座7設置有6個圓形通孔70,上述支腳6分別穿過圓形通孔70連接于底座7上,于本技術優選實施方式中,支腳6的具體結構為萬向球6,其為圓柱狀,且其底端形成有橢圓形末端60,可以抵靠于底盤4邊框40內,實現輥筒I的平穩旋轉,即底座7可相對于萬向球6轉動。此外,萬向球6環繞于底板5外周。底座7相對兩邊緣呈對角關系形成有向下延伸形成的限位部71,底板5的相對兩邊緣呈對角關系向外并向上形成有L形擋止部51,每一擋止部51與一萬向球6鄰接。請參閱圖I至圖6,當當前工位需要對工件進行旋轉,對節能輥道傳送裝置100的一端施加一個力,輥筒I、固定架3、底座7會相對于底板5及底盤4進行旋轉。圖4至圖6分別示出本技術節能輥道傳送裝置100旋轉于不同角度的示意圖。其中,圖4所示為輥筒I及底座7剛剛相對于底板5及底盤4旋轉,圖5所示為即將旋轉到位,圖6所示為限位部71與擋止部51相互抵靠,節能輥道傳送裝置100的旋轉完成。由于限位部71與擋止部51均為一對,因此本技術的節能輥道傳送裝置100可以沿順時針或逆時針均旋轉180度,方便操作人員對工件進行旋轉,進行操作。請參閱圖7,其為本技術節能輥道傳送裝置100’的第二實施方式,當節能輥道傳送裝置100’不需要具有轉動功能的情形下,固定架3可以直接固定于底部支架9上。此時,若干傳感控制裝置8分段安裝于固定架3上并位于輥筒I上方,用于感應工件的位置以控制驅動裝置,進而驅動主動輥筒11轉動,帶動從動輥筒12轉動,實現工件的傳送。由于本技術的節能輥道傳送裝置100、100’采用了主動輥筒11和從動輥筒12,因此既滿足對工件的傳送需求,又能節約能源。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僅以該節能輥道傳送裝置100作為示例,在實際應用中其他類型的節能輥道傳送裝置均適用本技術揭示的原理。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技術的教導下所作的針對本技術的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技術權利要求所主張的范圍中。·權利要求1.一種節能輥道傳送裝置用于工件的傳送,其包括相互平行的固定架、樞接組裝于固定架之間并可相對于固定架轉動的輥筒;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輥筒為主動輥筒,其可被驅動裝置驅動進行轉動,至少一個輥筒為從動輥筒。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節能輥道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主動輥筒與從動輥筒間隔設置。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節能輥道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驅動裝置內置于主動輥筒內。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節能輥道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輥筒至少為3個。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節能輥道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于地面的底部支架,其中固定架固定于底部支架上。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節能輥道傳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有傳感控制裝置感應工件的位置以適時驅動主動輥筒的驅動裝置,其位于相鄰輥筒之間或設置于輥筒上方。專利摘要本技術關于一種節能輥道傳送裝置用于工件的傳送,其包括相互平行的固定架、樞接組裝于固定架之間并可相對于固定架轉動的輥筒。其中至少一個輥筒為主動輥筒,其可被驅動裝置驅動進行轉動,至少一個輥筒為從動輥筒。本技術節能輥道傳送裝置通過主動輥筒和從動輥筒的不同設置,實現節約能源。文檔編號B65G13/02GK202704366SQ20122042720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7日專利技術者沈成寶, 劉明國 申請人:蘇州昆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節能輥道傳送裝置用于工件的傳送,其包括相互平行的固定架、樞接組裝于固定架之間并可相對于固定架轉動的輥筒;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輥筒為主動輥筒,其可被驅動裝置驅動進行轉動,至少一個輥筒為從動輥筒。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成寶,劉明國,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昆拓熱控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