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的直行電梯的古幣式對重塊及對重框,包括有對重塊和對重框,所述對重塊設置在對重框內,所述對重框由對重側框、對重框底和對重框架構成,所述對重側框為左右兩個分別固定在對重框底的兩側,所述對重框架分別與對重側框的上端相連接,所述對重塊整體為矩形,在對重塊一側設置有開口空缺,形成古幣式形狀,所述對重框中位于同層的對重塊為兩塊,兩個對重塊的開口空缺處分別卡裝在位于左右兩側的對重側框上;通過本技術方案,使用古幣式對重塊和相對應的對重框后,能夠大大的提高對重框內空間的利用率,在保證原有對重的基礎上,減少對重框體積,減少井道預留空間,從而節省了井道空間和對重框材料。(*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直行電梯的對重塊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直行電梯的古幣式對重塊及對重框。
技術介紹
在現有技術中直行電梯采用的對重塊形式,如圖I-圖5所示,對重塊形式分為兩種,上述兩種對重塊1,組合性較差,放入對重框2時必須在對重框2的上方留有足夠的空間,并導致對重框2中必須高出一個空間用來安裝對重塊1,過高的對重框2最終導致大大浪費了井道空間;當以現有技術中的圖3和圖4所示的對重塊I進行安裝時,圖5中表示出了,對重塊I的兩端固定插裝在對重框的側框中是為了能保證有效的卡住對重塊不在左右移動,但是為了能夠將最后一塊對重塊I順利安裝,在對重框2的框體上部需要留有足夠多 的空間,才可以安裝好對重塊1,這樣無論是真針對對重框2,還是針對井道內的空間,都會為此增大了對重框2的體積和井道的預留空間,而造成制作成本的增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直行電梯的古幣式對重塊及對重框,通過本技術方案,使用古幣式對重塊后,能能夠大大的提高對重框內空間的利用率,在保證原有對重的基礎上,減少對重框體積,減少井道預留空間。從而節省了井道空間和對重框材料。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這樣實現的一種直行電梯的古幣式對重塊及對重框,包括有對重塊和對重框,所述對重塊設置在對重框內,所述對重框由對重側框、對重框底和對重框架構成,所述對重側框為左右兩個分別固定在對重框底的兩側,所述對重框架分別與對重側框的上端相連接,所述對重塊整體為矩形,在對重塊一側設置有開口空缺,形成古幣式形狀,所述對重框中位于同層的對重塊為兩塊,兩個對重塊的開口空缺處分別卡裝在位于左右兩側的對重側框上。所述對重框上的對重側框截面和對重塊上的開口空缺同為矩形,所述對重塊的開口空塊兩側內壁與所對應的對重側框表面相配合。所述對重框上位于同層的兩個對重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涉及的直行電梯的古幣式對重塊及對重框,通過本技術方案,使用古幣式對重塊和相對應的對重框后,能夠大大的提高對重框內空間的利用率,在保證原有對重的基礎上,減少對重框體積,減少井道預留空間,從而節省了井道空間和對重框材料。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中第一種對重塊的俯視圖。圖2為圖I的主視圖。圖3為現有技術中第二種對重塊的俯視圖。圖4為圖3的主視圖。圖5為采用第二種對重塊在對重框中的安裝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中的對重塊的俯視圖。圖7為圖6的主視圖。圖8為本技術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中,I對重塊、2對重框、3對重側框、4對重框底、5對重框架、6開口空缺。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中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6-圖8所示,本技術涉及的直行電梯的古幣式對重塊及對重框,包括有對重塊I和對重框2,所述對重塊I設置在對重框2內,所述對重框2由對重側框3、對重框底4和對重框架5構成,所述對重側框3為左右兩個分別固定在對重框底4的兩側,所述對重框架5分別與對重側框3的上端相連接,所述對重塊I整體為矩形,在對重塊I 一側設置有開口空缺6,形成古幣式形狀,所述對重框2中位于同層的對重塊I為兩塊,兩個對重塊I的開口空缺6處分別卡裝在位于左右兩側的對重側框3上。所述對重框2上的對重側框3截面和對重塊I上的開口空缺6同為矩形,所述對重塊I的開口空塊6兩側內壁與所對應的對重側框6表面相配合。所述對重框2上位于同層的兩個對重塊I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本技術中,對重塊的空缺處卡裝在對重側框上,可以在同等寬度的對重框I下,提高有效的對重面積,兩個對重塊I安裝在同層對重框2內,兩個對重塊I的兩端相抵,兩個開口空缺6處卡裝在對重側框3上,每個對重塊I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提高了對重塊I在安裝在對重框2上的互換性。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直行電梯的古幣式對重塊及對重框,包括有對重塊和對重框,所述對重塊設置在對重框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對重框由對重側框、對重框底和對重框架構成,所述對重側框為左右兩個分別固定在對重框底的兩側,所述對重框架分別與對重側框的上端相連接,所述對重塊整體為矩形,在對重塊一側設置有開口空缺,形成古幣式形狀,所述對重框中位于同層的對重塊為兩塊,兩個對重塊的開口空缺處分別卡裝在位于左右兩側的對重側框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直行電梯的古幣式對重塊及對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對重框上的對重側框截面和對重塊上的開口空缺同為矩形,所述對重塊的開口空塊兩側內壁與所對應的對重側框表面相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直行電梯的古幣式對重塊及對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對重框上位于同層的兩個對重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的直行電梯的古幣式對重塊及對重框,包括有對重塊和對重框,所述對重塊設置在對重框內,所述對重框由對重側框、對重框底和對重框架構成,所述對重側框為左右兩個分別固定在對重框底的兩側,所述對重框架分別與對重側框的上端相連接,所述對重塊整體為矩形,在對重塊一側設置有開口空缺,形成古幣式形狀,所述對重框中位于同層的對重塊為兩塊,兩個對重塊的開口空缺處分別卡裝在位于左右兩側的對重側框上;通過本技術方案,使用古幣式對重塊和相對應的對重框后,能夠大大的提高對重框內空間的利用率,在保證原有對重的基礎上,減少對重框體積,減少井道預留空間,從而節省了井道空間和對重框材料。文檔編號B66B11/00GK202704762SQ20122029836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5日專利技術者羅海閩 申請人:北京升華電梯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直行電梯的古幣式對重塊及對重框,包括有對重塊和對重框,所述對重塊設置在對重框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對重框由對重側框、對重框底和對重框架構成,所述對重側框為左右兩個分別固定在對重框底的兩側,所述對重框架分別與對重側框的上端相連接,所述對重塊整體為矩形,在對重塊一側設置有開口空缺,形成古幣式形狀,所述對重框中位于同層的對重塊為兩塊,兩個對重塊的開口空缺處分別卡裝在位于左右兩側的對重側框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海閩,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升華電梯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