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攤鋪機的料斗,在料斗(1)的側壁(11)上,安裝有在自卸車的車斗(2)向料斗(1)中卸料時阻擋物料側瀉的擋料板(3)。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攤鋪機,該攤鋪機的料斗為上述的料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料斗的內側壁上安裝擋料板,從自卸車車斗的側向遮擋自卸車車斗的卸料開口,防止因粗料側瀉而導致的骨料離析現象的發生。(*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攤鋪機的料斗和攤鋪機。
技術介紹
攤鋪機由自卸車供料。附圖I中所示的是現有技術中的自卸車車斗200進入攤鋪機的料斗100中卸料時的示意圖。在這種攤鋪機的料斗100的結構中,當自卸車車斗200的后擋板旋開卸料時,物料從自卸車車斗200后部的開口處傾瀉至料斗100中。由于卸料開口的側向沒有遮攔,因此部分物料會從側向滑落而發生側瀉。混合物料中的沙石的粒徑不同,粒徑較大的粗料通常會向邊緣或側部聚集。所以,從側向滑落的物料一般是粒徑較大的粗料。這種粗料側瀉的不利后果是造成了卸料過程中·骨料離析,最終使得攤鋪機攤鋪路面過程中造成路面密實度均勻性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攤鋪機的料斗和攤鋪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自卸車卸料過程中發生物料側瀉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攤鋪機的料斗,在料斗的側壁上,安裝有在自卸車的車斗向料斗中卸料時阻擋物料側瀉的擋料板。優選地,擋料板鉸接在料斗的側壁上。優選地,在擋料板與料斗的側壁之間設置有用于止擋擋料板朝向側壁的方向旋轉的止擋件。優選地,止擋件包括頂桿;其中,料斗的側壁上開設有供頂桿穿過的、邊緣設置有凸齒的貫通槽;并且頂桿上設置有能夠與凸齒相互卡緊的多個卡齒。優選地,凸齒設置成沿著貫通槽的邊緣開設在料斗的側壁上;或者凸齒設置成開設在附加料塊的邊緣上,其中,附加料塊固定連接于料斗的側壁上并且附加料塊的開設有凸齒的邊緣沿著貫通槽的邊緣設置。優選地,頂桿的數量為多個并且沿著貫通槽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優選地,止擋件為沿著擋料板的移動方向伸縮的彈性元件。優選地,擋料板包括連接件和板狀件,其中,連接件的一側與料斗的側壁鉸接,另一側與板狀件鉸接。優選地,連接件為板形件或者框架形件。另一方面,本技術還提供一種攤鋪機,該攤鋪機的料斗為上述的料斗。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在料斗的側壁上安裝有擋料板。該擋料板從自卸車車斗的側向遮擋自卸車車斗的卸料開口,使得不同粒徑的物料都沿著卸料方向從卸料開口滑落至料斗中,從而防止因粗料側瀉而導致的骨料離析現象的發生。并且,本技術的結構簡單,易于實現。本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I是現有技術的自卸車和料斗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安裝有擋料板的料斗的局部立體圖;圖3是圖2所示的結構的俯視圖;圖4是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自卸車車斗進入料斗中時擋料板與自卸車車斗的位置關系不意圖;圖5是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自卸車車斗處于卸料位置時擋料板與自卸車車斗的位置關系不意圖;·圖6是圖2所示的實施例的料斗結構的俯視圖,示出頂桿結構;圖7是圖6所示的結構的立體圖;圖8是圖6所示的結構的后視圖;圖9是頂桿的立體圖;圖10是根據本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安裝有擋料板的料斗的局部立體圖;圖11是圖10所示的結構的俯視圖;圖12是圖10所示的實施例中自卸車車斗進入料斗中時擋料板與自卸車車斗的位置關系不意圖;圖13是圖10所示的實施例中自卸車車斗處于卸料位置時擋料板與自卸車車斗的位置關系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以下附圖標記表示現有技術的特征100 料斗200 自卸車車斗以下附圖標記表示本技術的特征I 料斗11 料斗的側壁2 自卸車車斗21 自卸車車斗的側擋板3 擋料板31 擋料板的第一表面33 擋料板的第二表面 35 連接件37 板狀件5 頂桿51 卡齒71 凸齒8彈性元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本技術提供一種攤鋪機的料斗,其中,通過操作自卸車,可以使自卸車車斗2中的物料自動卸下至料斗I中。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在料斗I的側壁11上安裝有擋料板3。該擋料板3能夠從自卸車車斗2的側向遮擋自卸車車斗2的卸料開口,使得不同粒徑的物料都沿著卸料方向從擋料板3與自卸車車斗2后方的蓋板所圍設形成的開口滑落至料斗I中,而不會在自卸車車斗2的側向從設有該擋料板3的位置處滑落而發生側瀉,從而避免了骨料離析現象的發生。下面結合擋料板3與自卸車車斗2的配合方式,詳細描述擋料板3的結構。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擋料板3安裝在與處于卸料位置的自卸車車斗2的側擋板21相平行的料斗I的一組側壁11上。為了清楚和簡潔起見,圖2至圖13中只示出了料斗I的一側側壁11以及安裝在該側側壁11上的擋料板3。應該理解,料斗I的另一側側壁11以及安裝在其上的擋料板3的結構與圖2至圖13中所示出的結構可以相對稱。參考圖2至圖13,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擋料板3鉸接在料斗I的側壁11上,以實現擋料板3的靈活轉動。鉸接的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銷軸連接或者鉸鏈連接。本技術優選采用銷軸連接。擋料板3具有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3。其中,第一表面31 設置成迎向自卸車車斗2進入料斗I中的方向。進一步,當自卸車車斗2處于卸料位置時,自卸車車斗2的側擋板21與擋料板3的第一表面31抵壓接觸。并且,為了保證自卸車車斗2的側擋板21與擋料板3的第一表面31之間的抵壓接觸達到足夠的緊密程度,在擋料板3的第二表面33和料斗I的側壁11之間設置有止擋件,用以阻擋擋料板3朝向側壁11的方向旋轉移動。即,止擋件抵在擋料板3的第二表面33上,將料斗I的側壁11的支撐力傳遞至擋料板3,使得擋料板3能夠與自卸車車斗2的側擋板21緊密貼合。由此,擋料板3可形成為自卸車車斗2的側擋板21在卸料方向上的延長板。更具體地,自卸車車斗2的側擋板21與擋料板3的第一表面31的大致中間部位抵壓接觸。這樣,當自卸車車斗2的側擋板21與擋料板3的第一表面31貼合在一起時,擋料板3的第一表面31就具有沿著卸料方向延伸至自卸車車斗2的側擋板21外部的延長部分。由此,延伸至自卸車車斗2的側擋板21外部的這部分擋料板3形成側擋板21的在卸料方向上的延長板。參考圖2至圖9,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擋料板3包括連接件35和板狀件37。其中,連接件35的一側與料斗I的側壁11鉸接,連接件35的另一側與板狀件37鉸接。也就是說,擋料板3整體可以相對于料斗I的側壁11繞轉軸旋轉,同時,板狀件37可以相對于連接件35繞轉軸旋轉。并且,根據本實施例,止擋件抵在板狀件37和料斗I的側壁11之間。即,當自卸車車斗2處于卸料位置時,自卸車車斗2的側擋板21與擋料板3的板狀件37形成面面貼緊配合的抵壓接觸。這樣,即使自卸車車斗2的側擋板21與料斗I的側壁11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角度而不是完全平行,也能夠通過連接件35和板狀件37之間的相對旋轉得以調整,從而使得擋料板3的板狀件37盡可能地與自卸車車斗2的側擋板21貼緊配合。藉此,可以確保擋料板3的防止側瀉的效果。另外,連接件35的結構可以有多種設置方式,例如但不限于,連接件35為板形件或者框架形件。進一步,參考圖6至圖9,根據本技術的實施例,止擋件為連接在料斗I的側壁11上的頂桿5。具體而言,在料斗I的側壁上開設貫通槽,頂桿5可以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攤鋪機的料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料斗(1)的側壁(11)上,安裝有在自卸車的車斗(2)向所述料斗(1)中卸料時阻擋物料側瀉的擋料板(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輝,唐先豐,徐仁建,劉兵華,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