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一種公路橋的設計方案。
技術介紹
目前城市中的公路橋的結構,主要由橋墩、橋面和護欄構成。橋頂和開始上坡處相差的高度往往超過4至5米。對于兩端橋頭距離不是很長的公路橋,其橋面就呈現一個較大的弧度。因此,一碰到在公路橋的上坡處堵車,上路時間不長的駕駛員或開車經驗不足的駕駛員就會異常緊張,他們不是溜車就是車輛熄火,不但影響后車的運行速度,而且還有可能與后車碰撞發生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提供一種公路橋,它能防止公路橋上坡處車輛溜坡現象·的發生。本技術采用下述技術萬案一種防車輛溜坡的公路橋,主要由橋墩、橋面和護欄構成。其關鍵的技術是,在橋面最外車道的上坡處,橫方向隔有一道道的防溜車帶;防溜車帶與橋面構成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垂直邊位于車輛前行方向的遠端,垂直邊高度為30_35mmo由于采用上述新技術方案,本技術提供的公路橋具有這樣的有益效果,有經驗的司機一般是在內車道行駛,而新手可以在車帶的最外車道行駛。當有堵車現象發生時,由于最外車道上設置的防溜車帶,會有效的阻擋住車轱轆向后的溜滑。又由于防溜車帶的垂直邊高度不太高,而且設置的位置是上坡處,車輛在正常行走時是順著斜坡逐漸運行到防溜車帶的頂部,不會有太大的震動感,對車輛的速度也不會有多少影響。本技術結構簡單,建橋時不需要增加什么費用,能有效地起到防止交通堵塞和防止事故發生的作用。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公路橋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會路橋局部俯視示意圖;圖3是圖2中A-A視圖,即防溜車帶的側視示意圖。圖中1.橋墩,2.橋面,2-1橋面最外車道,3.護欄,4.防溜車帶,4-1.垂直邊。具體實施方式以下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車輛溜坡的公路橋,主要由橋墩(1)、橋面(2)和護欄(3)構成,其特征在于:在橋面最外車道(2?1)的上坡處,橫方向隔有一道道的防溜車帶(4);防溜車帶(4)與橋面(2)構成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垂直邊(4?1)位于車輛前行方向的遠端,垂直邊(4?1)高度為30?35mm。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傳中,王勝科,郭紅杰,王巧玲,馬清毅,康金勇,溫少明,董建東,
申請(專利權)人:宋傳中,王勝科,郭紅杰,王巧玲,馬清毅,康金勇,溫少明,董建東,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