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節水水池,屬于節能環保技術領域。與普通水池的差別在于,設置剛性連接的上下兩個密封塞,分別為下壓塞和滑動活塞。上塞可封閉水池,下塞控制池水流向,可流入回收水水箱,也可直接排入下水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方便可靠,不用電控,有應用推廣價值。(*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衛生節水水池,可以回收生活用水,屬于節能環保
技術介紹
收集家用水池排放的較為干凈的水用于沖便,是節約用水的重要手段之一,為此需要簡單的方法控制池水是流入回收水箱,還是排入下水道。雖然提出了各式各樣的結構,如雙下水口、電控三通閥門控制等,但這些結構與人們已經形成的習慣不相符,而且結構復雜,可靠性差。當前廣泛使用的水池還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即下水口以下部分難以清洗,導致藏污納垢,毒氣外溢,影響健康。 本技術提出一種收集水池廢水的新結構,對下水部分進行一定的結構改動就可以達到目的,費用不高,而且容易清洗,使用方法符合大眾習慣。
技術實現思路
衛生節水水池,包括自來水水管(10)、自來水龍頭(11)、水池池體(13)、溢流口(14)、下水道(15)、存水彎(16)、回收水水箱(110)、回收水水箱進水管(111)、回收水水箱排污管(112 )、回收水水箱排污閥門(113 )、回收水水箱出水管(114)、回收水水箱出水閥門(115 )、回收水水箱溢流管(116)、水池下水口密封件(120 )、下水口密封件與水池池體之間的密封墊圈(123、124)、鎖緊下水口密封件與水池池體的大口徑螺母(125)。本技術的技術特征在于,在下水口密封件的側壁上設置回收水出水口(121)和污水排放口(122),回收水從出水口流出后,經過回收水水箱進水管流入水箱,無用的污水從排放口排出后,經過存水彎流入下水道。下水口密封塞采用雙塞結構,其中上密封塞為活塞(133)或下壓塞(137),下密封塞(130)為滑動活塞,兩者之間通過連桿(135)進行剛性連接。上密封塞中設置鑲嵌在活塞側壁上的密封環(134)或下壓塞下表面外緣處的密封環(138),下密封塞中設置兩個鑲嵌在圓柱側壁上的密封環(131),沿下密封塞的軸線設置數個上下通孔(132)。上密封塞之上設置把手(136),可以下壓和提拉密封塞,控制密封塞在下水口密封件中的位置。密封塞處于最低位置時,上塞將下水口封住;密封塞處于中間位置時,上塞開啟,下塞將污水排放口封住,回收水流入回收水水箱;密封塞處于高位時,下密封塞將回收水出水口封住,污水經過下密封塞上的上下通孔后,從污水排放口排出,經過存水彎排入下水道。本技術可以經常性清洗下水口以下的部分管道,保持衛生。只要將下水口密封塞拔出,就可以進行徹底清洗。長時間使用后,回收水水箱中底部會產生污物,可以定期清洗。經過刷洗后,開啟排污閥,污水從排污管流入下水道。本技術中所述的水池可以是洗碗池,也可以是洗手池或其它用水池。本技術與廣泛使用的各類水池結構和操作方法類似,主要部件采用塑料制造,成本低廉,高可靠,符合大眾習慣,利于推廣。附圖說明圖I為上密封塞為活塞的水池示意圖,密封塞下壓,下水口處于關閉狀態。圖2為上密封塞為活塞的水池示意圖,密封塞處于之間位置,池水流入回收水箱。圖3為上密封塞為活塞的水池示意圖,密封塞處于高位,池水流入下水道。圖4為上密封塞為下壓塞的水池示意圖。以上圖中,10為自來水水管,11為自來水龍頭,12為膨脹螺釘,13水池池體,14為溢流口,15為下水道,16為存水彎,110為回收水水箱,111為回收水水箱進水管,112為回收水水箱排污管,113為回收水水箱排污閥門,114為回收水水箱出水口,115為回收水水箱出水閥門,120為下水口密封件,121為設置在下水口密封件側壁上的回收水出水口,122為設 置在下水口密封件側壁上的污水排放口,123和124為下水口密封件與水池池體之間的密封墊圈,125為鎖緊下水口密封件與水池池體的大口徑螺母,130為下密封塞,131為鑲嵌在圓柱側壁上的密封環,132為上下通孔,133為活塞,134為鑲嵌在活塞側壁上的密封環,135為上下密封塞之間的連桿,136為把手,137為下壓塞,138為鑲嵌在下壓塞下表面外緣的密封環。具體實施方式以下以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如圖I、圖2和圖3所示,水池為洗手池,池體用陶瓷材料制備。上密封塞的塞體用鍍鉻的鐵制造,下塞用塑料制造,所有的密封圈用橡膠制造。下水口密封件采用注塑方法制備,側壁上的回收水出水口和污水排放口上都設置內螺紋,回收水水箱進水管和污水排放管也都為塑料制備,其上設置外螺紋,可以旋入密封件上的回收水出水口和污水排放口,并用墊圈密封。回收水水箱容積40升,充滿水時可供6-8次沖便用。權利要求1.衛生節水水池,包括自來水水管(10)、自來水龍頭(11)、水池池體(13)、溢流口(14)、下水道(15)、存水彎(16)、回收水水箱(110)、回收水水箱進水管(111)、回收水水箱排污管(112 )、回收水水箱排污閥門(113 )、回收水水箱出水管(114 )、回收水水箱出水閥門(115 )、回收水水箱溢流管(116)、水池下水口密封件(120 )、下水口密封件與水池池體之間的密封墊圈(123、124)、鎖緊下水口密封件與水池池體的大口徑螺母(I25),其特征在于,在下水口密封件的側壁上設置回收水出水口(121)和污水排放口(122),回收水從出水口流出后,經過回收水水箱進水管流入水箱,無用的污水從排放口排出后,經過存水彎流入下水道;下水口密封塞采用雙塞結構,其中上密封塞為活塞(133)或下壓塞(137),下密封塞(130)為滑動活塞,兩者之間通過連桿(135)進行剛性連接;上密封塞中設置鑲嵌在活塞側壁上的密封環(134)或設置鑲嵌在下壓塞下表面外緣的密封環(138),下密封塞中設置兩個鑲嵌在圓柱側壁上的密封環(131 )、沿下密封塞的軸線設置數個上下通孔(132);上密封塞之上設置把手(136 ),可以下壓和提拉密封塞,控制密封塞在下水口密封件中的位置;密封塞處于最低位置時,上塞將下水口封住;密封塞處于中間位置時,上塞開啟,下塞將污水排放口封住,回收水流入回收水水箱;密封塞處于高位時,下密封塞將回收水出水口封住,污水經過下密封塞上的上下通孔后,從污水排放口排出,經過存水彎排入下水道。專利摘要衛生節水水池,屬于節能環保
與普通水池的差別在于,設置剛性連接的上下兩個密封塞,分別為下壓塞和滑動活塞。上塞可封閉水池,下塞控制池水流向,可流入回收水水箱,也可直接排入下水道。本技術結構簡單,方便可靠,不用電控,有應用推廣價值。文檔編號E03C1/12GK202706126SQ201220081048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6日專利技術者李德杰 申請人:李德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衛生節水水池,包括自來水水管(10)、自來水龍頭(11)、水池池體(13)、溢流口(14)、下水道(15)、存水彎(16)、回收水水箱(110)、回收水水箱進水管(111)、回收水水箱排污管(112)、回收水水箱排污閥門(113)、回收水水箱出水管(114)、回收水水箱出水閥門(115)、回收水水箱溢流管(116)、水池下水口密封件(120)、下水口密封件與水池池體之間的密封墊圈(123、124)、鎖緊下水口密封件與水池池體的大口徑螺母(125),其特征在于,在下水口密封件的側壁上設置回收水出水口(121)和污水排放口(122),回收水從出水口流出后,經過回收水水箱進水管流入水箱,無用的污水從排放口排出后,經過存水彎流入下水道;下水口密封塞采用雙塞結構,其中上密封塞為活塞(133)或下壓塞(137),下密封塞(130)為滑動活塞,兩者之間通過連桿(135)進行剛性連接;上密封塞中設置鑲嵌在活塞側壁上的密封環(134)或設置鑲嵌在下壓塞下表面外緣的密封環(138),下密封塞中設置兩個鑲嵌在圓柱側壁上的密封環(131)、沿下密封塞的軸線設置數個上下通孔(132);上密封塞之上設置把手(136),可以下壓和提拉密封塞,控制密封塞在下水口密封件中的位置;密封塞處于最低位置時,上塞將下水口封住;密封塞處于中間位置時,上塞開啟,下塞將污水排放口封住,回收水流入回收水水箱;密封塞處于高位時,下密封塞將回收水出水口封住,污水經過下密封塞上的上下通孔后,從污水排放口排出,經過存水彎排入下水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德杰,
申請(專利權)人:李德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