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海上注聚粉料移動儲存輸送罐,包括撬體和固定在其上的罐體;罐體上設有上封頭和下封頭;上封頭頂部設有帶密封端蓋的加料口;下封頭底部設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設有插板閥;出料口的下方設有分別與出料口、第一流化盤、輸送氣源接頭和出料接頭連接的四通接管,下封頭為倒錐形,在下封頭的側面上設有至少一圈第二流化盤組,每圈第二流化盤組包括多個沿周向均布的第二流化盤;所有第二流化盤和第一流化盤均與流化氣源接頭連通,流化氣源接頭、輸送氣源接頭和出料接頭固定在撬體上,并設有第四密封端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同時解決聚合物粉料海上運輸、儲存和輸送問題,滿足聚合物粉料日下料量超過30噸/天的注聚系統(tǒng)生產需求。(*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注聚粉料移動儲存輸送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海上注聚粉料移動儲存輸送罐。
技術介紹
在海上采油平臺注聚系統(tǒng)生產應用中,聚合物粉料包裝、運輸和儲存通常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在生產工廠將聚合物粉料裝入標準為24千克/袋的防潮小包裝袋中;其次,將裝滿粉料的小包裝袋放置在具有防水功能的方形大包裝袋中,大包裝袋總重量在I I.5噸/袋之間;最后,當大包裝袋運送到港口碼頭庫房后,用船將其運輸至海上采油平臺,通過平臺吊車吊裝至指定區(qū)域進行露天儲存。當需要向注聚系統(tǒng)中加入聚合物粉料時,操作人員將小包裝袋人工搬運至加料口,拆開小包裝袋,將粉料通過加料口倒入設備中。此常規(guī)方法僅適用于聚合物粉料日下料量小于2噸/天的注聚系統(tǒng)。隨著海上采油平臺注聚系 統(tǒng)規(guī)模逐漸擴大,聚合物粉料日下料量已經達到30噸/天,常規(guī)的聚合物粉料包裝、運輸、儲存和人工搬運及加料的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注聚系統(tǒng)聚合物粉料日下料量的要求,亟需一種聚合物粉料海上運輸、儲存和輸送的裝置,用于代替常規(guī)的粉料袋裝運輸、儲存和人工加料模式。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海上注聚粉料移動儲存輸送罐,該輸送罐能同時解決聚合物粉料海上運輸、儲存和輸送問題,滿足聚合物粉料日下料量超過30噸/天的注聚系統(tǒng)生產需求。本技術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海上注聚粉料移動儲存輸送罐,包括撬體和固定在其上的罐體,所述罐體為壓力容器;所述罐體上設有上封頭和下封頭;所述上封頭頂部設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上設有第一密封端蓋;所述下封頭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設有插板閥;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設有四通接管,所述四通接管設有上、下、左、右四個接口,四通接管的上接口通過插板閥與所述出料口連接,四通接管的下接口上連接有第一流化盤,四通接管的右接口與輸送氣源接頭連接,所述輸送氣源接頭固定在所述撬體上,并設有第二密封端蓋;四通接管的左接口與出料接頭連接,所述出料接頭固定在所述撬體上,并設有第三密封端蓋;所述下封頭為倒錐形,在所述下封頭的側面上設有至少一圈第二流化盤組,每圈第二流化盤組包括多個沿周向均布的第二流化盤;所有所述第二流化盤和所述第一流化盤均與流化氣源接頭連通,所述流化氣源接頭固定在所述撬體上,并設有第四密封端蓋。所述輸送氣源接頭、所述出料接頭和所述流化氣源接頭均為快速接頭。所述撬體上設有吊耳和爬梯。所述上封頭為橢圓形。所述第一密封端蓋采用快開式法蘭端蓋。本技術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能同時解決聚合物粉料海上運輸、儲存和輸送問題,滿足聚合物粉料日下料量超過30噸/天的注聚系統(tǒng)生產需求;成撬組裝,結構緊湊,便于安全吊裝、運輸;罐內正壓密封,保證粉料干燥儲存;采用正壓濃相氣力輸送技術,有效降低操作人員工作負荷;適用于各種天氣環(huán)境,能全天候工作。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應用于海上采油平臺粉料氣力輸送系統(tǒng)的示意圖。圖中1、出料接頭,2、第三密封端蓋,3、出料口,4、四通接管,5、第一流化盤,6、插板閥,7、輸送氣源接頭,8、第二密封端蓋,9、吊耳,10、下封頭,11、流化氣源接頭,12、第四密封端蓋,13、第二流化盤,14、爬梯,15、撬體,16、上封頭,17、放空口,18、吊耳,19、加料口,20、第一密封端蓋,21、安全閥,22、平臺儲料罐,23、輸送罐,24、平臺輸送氣源接口,25、平臺流化氣源接口,26、氣源。具體實施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一種海上注聚粉料移動儲存輸送罐,包括撬體15和固定在其上的罐體,罐體為壓力容器;罐體上設有上封頭16和下封頭10 ;上封頭16頂部設有加料口 19,力口料口 19上設有第一密封端蓋20 ;下封頭10底部設有出料口 3,出料口 3上設有插板閥6 ;出料口 3的下方設有四通接管4,四通接管4設有上、下、左、右四個接口,四通接管4的上接口通過插板閥6與出料口 3連接,四通接管4的下接口上連接有第一流化盤5,四通接管4的右接口與輸送氣源接頭7連接,輸送氣源接頭7固定在撬體15上,并設有第二密封端蓋8 ;四通接管4的左接口與出料接頭I連接,出料接頭I固定在撬體15上,并設有第三密封端蓋2 ;下封頭10為倒錐形,在下封頭10的倒錐形側面上設有至少一圈第二流化盤組,每圈第二流化盤組包括多個沿周向均布的第二流化盤13 ;所有第二流化盤13和第一流化盤5均與流化氣源接頭11連通,流化氣源接頭11固定在撬體15上,并設有第四密封端蓋12。輸送氣源接頭7、出料接頭I和流化氣源接頭11均為快速接頭;加料口 19上的第一密封端蓋20采用快開式法蘭端蓋。撬體15上設有吊耳9、18和爬梯14。在本實施例中,罐體按照一類壓力容器等級設計制造,罐體內壁拋光。罐體設有倒錐形下封頭10、中部筒體和橢圓形上封頭16。下封頭10側面和底部配置的所有流化盤用于在粉料輸送過程中將粉料流化;上封頭16上設有安全閥21和放空口 17,用于在罐內壓力超過設定值時將罐內壓力放空;設在下封頭10底部出料口 3上的插板閥6用于在粉料運輸、儲存過程中保護位于罐體底部的第一流化盤5,在粉料輸送過程中,插板閥6還作為粉料下料控制閥門使用;撬體15用于保護罐體及撬內部件,便于安全吊裝、運輸。輸送罐在聚合物粉料海上運輸過程中作為運輸設備;在海上采油平臺聚合物粉料儲存過程中作為儲存設備;在聚合物粉料氣力輸送過程中作為輸送設備。請參見圖2,圖2為本實施例輸送罐23應用于海上采油平臺粉料氣力輸送系統(tǒng)的示意圖,其工作過程及原理如下第一,陸地粉料罐裝。在陸地碼頭干燥的配置有吊車(或航吊)的粉料罐裝車間,用吊車將生產廠家提供的以I噸/袋進行包裝的聚合物粉料噸袋吊裝至位于輸送罐頂?shù)募恿峡谡戏健jP閉位于罐底部的插板閥,打開加料口上的快開式法蘭端蓋,將噸袋下料口伸入到罐體內,打開噸袋下料口,聚合物粉料在重力作用下通過加料口裝入罐體內。為了保證聚合物粉料干燥,防止聚合物粉料在海上運輸、儲存過程中因吸潮結塊而損壞,需要在聚合物粉料罐裝結束后,通過流化氣源接頭向罐內充入干燥潔凈的壓縮空氣,進行吹掃除濕,并維持罐內部壓力在O. 05 O. IMPa之間。第二,海上運輸。在粉料罐裝車間完成聚合物粉料罐裝后,用船將輸送罐運送至海上采油平臺。第三,海上采油平臺儲存。通過平臺吊車將裝滿聚合物粉料的輸送罐卸在指定的儲存區(qū)域進行儲存。第四,海上采油平臺粉料輸送。粉料輸送采用正壓濃相氣力輸送技術。現(xiàn)結合圖I和圖2,對粉料輸送流程描述如下當需要向平臺儲料罐22輸送粉料時,首先將輸送罐23吊裝至平臺儲料罐22和氣源26附近的氣力輸送生產區(qū)域;其次,將輸送罐23的輸送氣源 接頭7、流化氣源接頭11和出料接頭I分別與平臺輸送氣源接口 24、平臺流化氣源接口 25和平臺儲料罐22的進料接口用帶快速接頭的不銹鋼襯鋼絲加強型金屬軟管進行連接,連接時必須保證連接部位干燥潔凈,不能有水和雜質;再次,開啟平臺儲料罐22的進料口和放空閥,接通輸送氣源、流化氣源和出料接頭,之后逐漸開啟平臺流化氣源、輸送氣源和輸送罐23的插板閥6,開始粉料氣力輸送。輸送氣源壓力控制在O. 2 O. 3MPa之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海上注聚粉料移動儲存輸送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撬體和固定在其上的罐體,所述罐體為壓力容器;所述罐體上設有上封頭和下封頭;所述上封頭頂部設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上設有第一密封端蓋;所述下封頭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設有插板閥;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設有四通接管,所述四通接管設有上、下、左、右四個接口,四通接管的上接口通過插板閥與所述出料口連接,四通接管的下接口上連接有第一流化盤,四通接管的右接口與輸送氣源接頭連接,所述輸送氣源接頭固定在所述撬體上,并設有第二密封端蓋;四通接管的左接口與出料接頭連接,所述出料接頭固定在所述撬體上,并設有第三密封端蓋;所述下封頭為倒錐形,在所述下封頭的側面上設有至少一圈第二流化盤組,每圈第二流化盤組包括多個沿周向均布的第二流化盤;所有所述第二流化盤和所述第一流化盤均與流化氣源接頭連通,所述流化氣源接頭固定在所述撬體上,并設有第四密封端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田寶仁,劉敏,白俊,李艷慧,屈少林,謝小祥,楊建義,欒德爵,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能源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